毛共时代中国农民逃离农村的途径
本帖最后由 诚毅 于 2016-12-1 13:47 编辑原标题:毛时代我村人逃出农村的途径
李子园里
当年农村老家酷旱贫瘠,又加公家管制地及其严密,农民的日子穷极了,苦极了。人们做梦都想逃出农村,做个拿工资吃公饭的工人干部。那时没有考大学一说,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也到不了我们那贫穷而无权势的小山村。但也有几条途径可以逃出农门。
第一条途径,当兵。我村辈分上我叫三爷的同村人李X海当了兵。当时羡慕死了村里的一拨年轻人,尽管过了饿死人的60年代初的大饥荒,但百姓们仍然过着瓜菜代,粗粮都不够吃,总处于饥饿状态的苦日子。当兵,除了有政治前途之外,细米白面放开肚皮吃,多大的福分。我们那里参过军的人,都表面自嘲,本质得意地宣扬自己的当兵经历是“腾了几年面(米)袋子”。在瓜菜粗粮都不能吃饱的乡邻面前,尽情吃大米白面该是多辉煌的经历和颜面。
三爷当兵还提了干,复员后先到县里,后又调到距家里近的镇上邮局当了干部。吃供应粮挣票子不说,还娶了个美丽文静的妻子。X海三爷的同族孙子李X升对三爷和他的一切羡慕极了,尤其羡慕三爷的美丽文静的妻子“三婆”。故乡人们对祖母辈女人不称洋气的“奶奶”,一律称土得掉渣的“婆”。李X升对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三婆”的喜爱,到了花痴的地步,四处宣言,自己非三婆这样漂亮的女人不娶,一天总往三婆家跑。李X升依恋三婆的故事,成了全村人郁闷时获得的欢乐的谈资之一。
三爷能当兵,是他在县城当干部,而且是领导的表哥出了大力。他家是村里的望族,大队书记张X娃(据说贾平凹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这个“娃”,平娃太土就改成了凹),在公社政审中大说好话,使三爷顺利当上了兵。村里另外一个通过当兵,提干,吃供应粮、挣票子的人,是书记张X娃的老二儿子张X奎,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至于张X奎娶的老婆有没有“三婆”漂亮?没见过,没听过,不得而知。
我的同学王X义也当过兵。他是个快直之人,亲口告诉我,他给张书记和公社武装部长送大礼,换来“腾了几年面袋子”的好事。但部队里上面没人,没提成干,回了乡。但几年兵没白当,除了腾了许多米面袋子,后来还是利用部队上学到的威严无比的喊口号、收拾小兵的本事,到深圳的一家工厂做了保安的头头。除了拿工资之外,还瞅机会干些偷东西、摸女工的副业,也算是一份滋润充实的好日子。
第二条路,就是给公社有实权的书记主任们送礼,等有了招工高干的名额,有书记主任保驾青云直上,去过工人干部拿工资,吃米面,天堂一般的好生活。李X升尽管是“三婆”的花痴,三爷一家还是不计前嫌地利用自家的人事门径,带着李X升和他的爹李X西,给公社姓霍的书记送了三年节礼,终于到省城的一家大型炼油厂工作。听说还到财务部门做了会计。李X升老婆有没有“三婆”美丽雅致,没见过,没听过,不敢胡说。李X升是村里送礼逃出农门的唯一典型,再没第二个。
我的儿时玩伴李X来,也十分渴望走出贫穷苦难的农村。不知通过谁的引见,获得了给公社X副主任送礼的资格,过年时,集全家之力送去半盘腌制的猪肉,自家做的一座豆腐,端午中秋,也依时送礼。他总是对自己跳出农门,获得一份拿工资吃米面的工作信心满满。多年来,他都持之以恒地给“X主任”送着礼,每一次送礼回来。他都知心地告诉我说“X主任说工作马上就下来了”。我也真替他高兴,因为他们母子对我真好。再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到张贤亮先生描写的那个地方,同样的一个农场去投奔我的大舅。但是,X来的工作一直没下来。后来到外乡娶了个美丽的妻,生了三个孩子,做了几年自然村的村长。再后来,到同村人组织的小工程队去后山给人盖房子,从架上掉下来摔断了腰瘫痪在床。
第三条路,外出投奔亲人。本人就是例子。大舅所在“XX农场”,与作家张贤亮描写的渠口农场(真有该农场)一模一样,尽管是农业户口,但又是工人(农工),拿工资,吃的是大米白面,由于自己种粮食,有不吃杂粮优势;由于自己有养猪场,每人供应三斤猪肉,猪头下水随便买。农场劳动力不足准备招工,职工们给自己符合条件的亲属了报名,几百名来自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四川、山西、河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我知道的人)的青年人成了这个农场的职工。我也有幸成了其中一员。工资第一年18元、第二年24元,第三年32.5元,记得第六年考上江南的一所大学离开后,所代课学校校长寄来的最后一笔工资是46.5?,四十多准数记不得了。本人之外,似乎在没有以这种方式离开村子的人。
第四条路,嫁人。张X琴,高挑身材,年轻美丽,气质尊贵。其父母重男轻女,使其早早辍学,近乎文盲。是村里众多男孩心里的女神,我也是她的暗恋者之一。她有一个母姨是X海省X宁市干部。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绍嫁给了她厂里的一个汽车司机,让张X琴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之外,还时不时地接济父母的生活。后来见过回家探亲的张X琴,老了,不复当年的风采。我的心也早已波澜不惊了。她是我村女孩中利用嫁人逃出跳出农村的特例。
再后来,村里好几个年轻人有男有女考上了学,离开了贫瘠的村子,给留下的乡亲们让出了十分有限的宝贵资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