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魔咒开启:债市闷雷滚滚 企业违约恐进入高发期
4月魔咒开启:债市闷雷滚滚 企业违约恐进入高发期【阿波罗新闻网 2017-04-12 讯】
一进入二季度,仿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债市开始进入信用风险高发期,这是过去两年债券市场呈现的规律。
风险年年在4月开启,这是中了什么魔咒?
市场从4月份开启风险模式,是最近两年才发生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大约分为几种:从4月开始,债市将迎来跟踪评级调整的高峰期,评级下调可能集中多发。上周四,标准普尔本破天荒地首次下调了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评级,将江苏新海连发展集团长期信用评级从BB+下调至BB,将其全资境外子公司香港致远集团评级从BB下调至BB-。摩根大通更是直言,未来很可能会有更多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评级遭下调。
进一步总结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大量企业违约已经在二季度前陆续发酵。华尔街见闻此前指出,东北特钢已卷入10起违约事件,大连机床和中国城建则分别有7只和6只债券陷入违约。另据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统计,2016年年初至2017年3月,公募债市场共有28个发行主体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65只债券。其中,中央及地方国企信用风险上升,违约主体为8家,占违约主体总数28.6%。此外,违约前期征兆方面,多家企业债务违约前半年出现:评级连续下调,公司业绩亏损,公司治理问题及延迟披露财报等情况。
http://m1.ablwang.com/uploadfile/2017/0412/20170412125740799.jpg从债券到期规模来看,二季度也是信用债集中到期的时点。华创证券研报中指出,去年底债市暴跌直接导致了信用一级发行受阻,1-2月到期规模不大,但3-5月债券到期规模明显增加,而且信用债需求下滑,发行人尤其是低评级发行人流动性压力很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月中旬,今年以来推迟或取消发行的债券数量共计100只,同比增加超两成,也超过2014年和2015年同期总和的1.5倍。
此外,财政存款上缴也是不得忽视的关键因素。兴业证券唐跃指出,财政大规模发力存在变量,4月份资金面面临财政存款较大规模的上缴,如果央行对冲不及时,资金面可能存在变数。
这背后原因是4月份惯例上为财政缴款月份,可能造成资金面的压力。根据中信证券明明的研究,虽然历史上财政存款数量并无明显规律,但16年4月财政存款值为9318亿元,为历年来当月值新高。而今年一二月数值分别为4124亿元、1903亿元,考虑到今年过年较早,与历史平均水平相当。因此,仍然可以预计今年4月资金面对债市的潜在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买方与卖方均对市场走向略显悲观。海通姜超根据对债券研究员和投资经理投放问卷调查后发现,有58%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信用事件小幅增加”,有30%的受访者认为“信用事件会大幅增加”,认为信用风险降低的仅约一成。
信用风险分化加剧
“中国信用风险经历三年释放后,呈现出多点爆发、分化加剧的态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衍对华尔街见闻如此说道:“今年的变化是信用风险出现分化,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的分化。一些大企业通过去产能政策,信用风险得到缓解,而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
前段时间出现的辉山、齐星集团违约事件令交易员们忧心不已。一位国有银行的债券交易员感叹,辉山乳业丑闻好比“华丽外表背后的不堪事实的暴露”,但这类事件只是刚刚出现。
“接下来信用风险会上升。东北、山东、云贵、内蒙,广西等区域企业风险较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券商高管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风险可能集中到杠杆过高的一些中下游民企和企业间金融业务比较发达的领域”。
针对具体产业,联合资信研究总监聂逆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目前来看主要是去产能的几大行业——煤炭、钢铁、化工和建筑业风险突出,这些行业中很多企业收入和利润下降,长期靠举债来维持经营将到达临界点。
进入4月,债市还存在政策变量风险:监管层去杠杆令银行资产负债收缩造成理财和委外收缩,使得信用风险爆发叠加流动性紧缩。
针对这一政策变量,中诚信董事长闫衍对华尔街见闻指出:近期市场利率抬升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尽管初衷是要金融去杠杆,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这也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债务压力和风险。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楚天 来源:华尔街见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