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死亡
【編按】人在世間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對一個人而言,最難面對的失去是生命的喪失,自己的或親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論是你、我、他,不論是認識的、不認識的,大家同船共渡。長期從事安寧療護的蘇絢慧在《生命河流》一書中,與大家分享如何走向這個人生豐收的時刻。http://www.epochhk.com/images/20051024/b2-2.jpg
文/蘇絢慧
記得大約四年前,我出版了一本描寫臨終病人在死亡前的心情感受的書籍《死亡如此靠近》時,有位長輩拿到書後回應我:「生活已經夠難過了,為什麼還要說這些這麼恐怖的事?」
學會如何為告別做準備
我不訝異,這是社會面對死亡的態度。
在生活中,人們很少談到死亡,也很少為了死亡而想要做什麼準備與了解。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既然死亡終究要發生,何不留到死亡那一刻再來面對就好,提早面對,不是破壞好心情嗎?如果我們再更深入地了解人們的想法,其實,這樣的排斥是因為人們多麼恐懼死亡,因為死亡無法逆轉、無法抗拒,也無法討價還價,而發生的過程,是那麼使人感覺無能為力與無助。沒有人想經歷這樣的時刻。
從我踏進安寧療護領域工作後,許多人一知道我的工作是陪伴、照顧末期病人與其家屬的社會心理需求的社工師後,紛紛對我表示:「妳真了不起,能做這樣的工作!」或者說:「我才沒辦法做這種工作,一看到他們,我可能比他們還難過,比他們哭得還厲害。」
每當聽到人們的恭維或感想後,我總是不斷嘗試告訴他們,這工作並不偉大,毋需神化我的工作角色,這工作其實充滿學習與收穫。因為死亡不是某些人才會遇到,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今天我們看到一些人罹患重病,歷經了無數的痛苦,躺在病床上忍受身體與心靈的折磨,或許哪一天,躺在病床上,忍受各種痛苦,受到死亡威脅的人就是我自己。
與其說我們幫助那些人面對死亡威脅、和世界告別,不如說,是這些人展現了一種面對死亡的態度與超越死亡的力量,來讓我們有所學習;讓我們學會如何為告別做準備,也學會如何將生命好好活著,好讓死亡來時,我們能從容,不是慌亂。
我們對死亡這麼陌生
人一生中,每個生命的發展階段,都在學習超越自我;學習超越自己的體能、超越自己的心智、超越自己的情感意志、超越昨日的舊我。藉著不斷超越,我們得以完全實現自己,也將生命能量發揮盡致。而死亡,可說是人生裡的最後一個超越——超越肉體的限制、超越失去所有擁有物的痛苦、超越對未知(死後世界)的恐懼與疑惑、超越對自我生命意義的懷疑……
既然超越的任務如此沉重,學習認識死亡與超越死亡,就不該留在死亡那刻再來面對才是。現代的媒體不斷放送死亡的鏡頭:新聞裡的各種死亡事件、連續劇裡的死亡情節、電影裡的死亡畫面……照理來說,這些應該擴充我們對於死亡的認識,也該讓我們體會生命的無常與有限,好讓我們能夠調整生活的態度,好好追求生命的意義與永恆的價值。
但事實卻相反。為了應付不斷出現的死亡畫面與情節,我們將自己的心思意念抽離,然後漸漸麻痺。死亡看似無時無刻在發生,卻沒幾個人真的在意。人們已分不清看到的畫面是現實生活的情節,還是虛擬的世界。無論如何,都是遙遠的事。除非身邊的人、很親近的人死亡,我們才會感受到震撼與衝擊。
有一回,我對一群大學生進行一場臨終關懷的演講,過程裡,我問他們:「如果生命只剩六個月,你們會如何安排?」有同學這樣回答我:「打Game」、「Shopping」、「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只有一些人能回答將如何安排對他們具有意義的事;能讓他們走得心安、讓他們無憾、能讓所愛的人保有愛的事。
對大部分的年輕學子而言,許多人無從想像死亡的過程,也無法想像對人的衝擊與對生活的毀壞,對死亡的概念其實是扁平的,沒有內容、沒有厚度。
這是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結果;我們好像很熟悉死亡(常常聽到、看到死亡事件,並且越來越多人有求死的行為),但我們又對死亡這麼陌生(將死亡當作一種手段與方法,卻忽略死亡對於生命有重大的意義)。
無憾的劃下一生的句點
死亡,該是生命的顛峰時刻。
我們誕生後,經由不斷學習、經驗、獲取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心得,也在這過程裡不斷成長。無論是經歷各種患難或成就,或經歷各種情感波瀾,我們都在證明自己生命的存在,也在追尋存在的意義。一生的追尋、一生的造就、一生來來回回的經驗與學習,都將在死亡的時刻得到最終的意義。經由死亡,每個人的生命將在此刻做一生的總結。
如果,我們在人生的過程裡,學會開放心胸來經驗世界,學會不偏執在自己的認為裡而能接納不同於己的人,也學會擴展心靈的限度並學會愛人與接受愛的真諦,更找尋到真我、展現出完整的真我,那時,死亡將是豐收時刻,也是透澈人生、了悟人生的最終時刻。
這樣的死亡,才能超越肉體的限制、超越失去所有擁有物的痛苦、超越對未知的恐懼與疑惑、超越對自我生命意義的懷疑。
因為,死亡是靈魂飛越到另一個空間(世界)的中途關卡,也是對完滿、無憾的一生劃下重要的句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