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智囊:利益集团绑架中国改革(图)
中国证监会前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中国主权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高西庆,日前在中国十三五规划影响的论坛上表示,低效的国有企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改革。高西庆表示,中国深化经济改革的根本矛盾在于,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持续下行,这需要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而另一方面,最无效、产能严重过剩的部分国有企业又动不得。在高西庆看来,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是中共60年仅见的、“非常接近普世价值”的文件。在该文件中,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共以罕见的改革勇气,承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为下一步的中国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在2015年底,在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深化市场化改革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位列第一,被认为最为关键。而私企因为有破产清算机制,产能过剩长期亏损很容易退出市场。因而中国的去产能,问题主要出在国有企业方面。朱镕基爱将、中国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前总经理高西庆认为,利益集团已经绑架了中国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改革主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遭到利益集团屏蔽(图源:清华大学官网)在西庆认看来,去产能恰恰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淘汰低效无效产能,保留高效产能。而在中国现实中,针对国有企业的去产能,各级官员使用的手段仍然是行政化的。中共官员将去产能变成按指标关厂。“现在他们说,不管你关闭哪家工厂,就关掉13.5%的工厂,即便你关的是最有效的厂,关掉就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的调研也侧面印证了高西庆的讲话。被问到如何应对产能过剩,河北省一家钢厂的厂长告诉卢锋,要趁着去产能之前把产能做大。因为谁的产能小,去产能的时候谁就更有可能被去掉。高西庆说,这些行政化措施说明了政府官员“无法从总体上控制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他们实际上是放弃了三中全会决定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则”。除了行政化手段,阻碍习近平和中共中央实现去产能目标的,还有国企官员和国企主管部门对“稳定压倒一切”的过度强调。要改革国企必须去除产能,但这意味着让成千上万工人下岗,因而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动荡。以致在现实中,对产能过剩的低效国企,官员们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使得去产能和国企改革寸步难行。对上述市场化经济改革迟滞的现象,高西庆给出学理层面解释。“实际就已表明动不得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从经济学角度讲,(改革)被不同的利益集团所绑架。最大的利益集团是国有企业”。提到中国总理李克强力推的、鼓励私企放开手脚的“负面清单”,高西庆表示,李克强总理反复要求国务院各部列出负面清单,结果也是无法落实。“直到上周,我要做某事,有人还说,‘你不能做’,我说,‘为什么’,他说,‘文件上没说你可以做’。”“有些行业国企垄断在朱镕基总理时代被打破了,去年有几个又重新垄断了。”分析人士表示,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鼓励中共官员,“要做改革促进派”。但囿于中共的层级体制,中共官员在执行环节屡屡出现“肠梗阻”,致使政令不出中南海。而如何破解利益集团的绑架,更是习近平和中共推进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