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十九大:大会“很无聊”,精彩在会后(图)
德国之声在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戴博看来,十九大很可能就是一场习近平的歌颂大会。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是否会在其第二个任期内拿出新的政策和执政风格——他是否真的会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是否会在反腐问题上释放出“手软”的信号。
https://www.oneplusnews.com/static/pics/20171014/1739b942-84a8-4ab7-b365-fee1a5207172.jpg
德国之声:对于十九大,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戴博:其实我最关心的不是十九大,而是大会后会不会颁布一些新的政策。对于十九大,很多人喜欢猜测--常委有谁、如何排序,我觉得这些并不是最关键的东西。我们看到,习近平成功巩固了其个人政权,这次十九大所有的活动很可能就是歌颂、赞扬和效忠习近平这个核心。
习近平会不会有一个新头衔、他的思想会不会正式地写入党章,这些值得注意。在我看来,习近平并不会在2022年像胡锦涛当年那样乖乖地退下来。所以,我对他可能的接班人没有太大兴趣。因为即便是有一个"接班人",我估计也只是马前卒。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对于十九大我们拭目以待,然而关键的是,习近平在十九大后有没有胆量执行2013年的经济改革方案。
另外我觉得,现在共产党与中国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断层线越来越明显。问题在于,一个20世纪初在革命时代、在贫穷农业时代产生的政党,是否可以适合一个21世纪富有的、有教育水平、城市化 、国际化的国家的需要。换句话说,我觉得这个制度现在越来越脆弱。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现在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这个制度的断层线比较多,是比较脆弱的,也很可能无法继续满足中国老百姓对其的需求。这个是最关键的问题。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习近平有可能在2022年后寻求其第三个任期。很多迹象显示,"习近平思想"这次可能被写入党章。那么习个人权力的巩固和加强,对于中共和中国社会而言意味着什么?
戴博: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尤其是对于一个庞大、富有、比较国际化的经济体,让那么多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是非常脆弱的,带来很大不稳定性。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他(习近平)不是神,而是和你、我一样的人,全天只有24个小时,(中国)宣传部给人的印象是:他是全能的。然而,他当然不是超人,不可能什么都一个人做。
另外,一切都大包大揽,媒体、学术界、文艺界、智库都害怕你会有意见,你得到的反馈就不足。另外,缺乏公民社会,也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反馈的问题。习近平和共产党面临那么多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包括美国民主在内,都没法很快解决中国国内的这些问题。如果要成功执行政策,就需要比较快、比较准确的反馈。在当今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得不到这样可靠的反馈。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德国之声:对于未来走向,目前只能是猜测。那对于过去五年、习近平的第一个任期,他有没有什么地方让您感到吃惊?
戴博:有两点。第一点是我没有想到,他不敢大胆地进行经济改革;第二点是,我也没有想到,习近平会把特别左的意识形态运动作为他最优先的政策之一。
德国之声:目前很多人持这种观点,中共政权到了必须进行经济改革的时间点,否则经济增长无法持续,自身的执政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因此,十九大可能会给未来的经济政策定向。
戴博:定一个走向和做什么是两码事。2013年,当时也定调了。而且,对于当年三中全会的方案,多数中外经济学家都认为是一个不错的蓝图、对症下药。可是,习近平这五年来已经证明,他不会让市场在分配国家资源方面有决定性的作用。恰恰相反,他越来越左,他的意识形态运动越来越猛烈。
在中国,经济改革没有开始。中国政府不是不知道目前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其实非常清楚。这也是为什么三中全会的方案写得比较好。然而如果真要市场有分配国家资源的地位,那就必须让国企按市场规则运作。而这些国企效率低,没有竞争力……,再加上习近平最重要的支持者红二代一直将国企作为其"ATM"(提钞机),他似乎是不敢惹这些红二代和国企的。如果不敢惹,就没有办法进行改革。所以说,这对习近平而言是两难。
另外一个焦点是:习近平这次是如何给反腐定位的。反腐让习近平赢得了蓝领(工人)、农民群体的支持。然而,与此同时,反腐政策让中国官僚制度瘫痪了。由于害怕枪打出头鸟,很多地方官员不敢出头,不敢做出引人注目的政策,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点腐败行为。说"大赦免"有些过了,但是习近平会不会让地方的干部们知道--"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不再犯就好"?有没有一个类似的比较手软的信号可以传递出来?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德国之声:十九大可能定下来的基调,对于未来中美关系是否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戴博:十九大和中美关系的大方向没有关系,也不会是两国关系的转折点。中美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是必须合作,而且这种合作越来越重要。两国不愿意成为敌人,而且希望避免冲突,都希望经贸投资关系可以继续像习近平所说的一样作为"压舱石"。
可实际上,当今中美关系看不到太多亮点,没有给人带来很多希望,中国和美国已经进入了全球竞赛的阶段,也就是全球领导力的竞赛。这个不能归咎于习近平,也不能归咎于特朗普。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更长,力量比习近平、特朗普两人更大,是一个划时代的、有历史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中国有没有可能变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与全球接轨的国家。如果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放下其"天下"的概念,放下一党专政的概念。这是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美国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因为美国喜欢自己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身份,可中国已经变为一个崛起了的、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大国。……能不能调整、接受中国的新地位,是美国的挑战。中、美如果避免冲突,就都要改变部分本色。而如果两国一意孤行地继续下去,那两国很难避免冲突。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德国之声:对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一直存在。北京的对台政策,是否有可能在十九大后发生变化呢?有学者称,大陆可能会转向"主动统一"。
戴博:这些可能当然一直存在。然而现在是"silly season"(新闻界的无聊季节)。很多人猜测,有没有这种或那种可能,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都是暗箱作业。由于我们的信息量不够,所以我们总是做出最偏激的假设--例如,万一台湾如何如何、南海如何如何。
其实,中国的全会多数都是比较无聊的。看看过往,总是有很多让人昏昏欲睡的官僚讲话,今年恐怕也是这样,也会是很无聊。我们知道,他们会说,"……我们肯定会进一步对外开放、进行改革,造福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这些俗套,我们都知道。
因此我们说,十九大本身不那么重要,要等之后一年里,才能看出来是否有新方向,还是习近平会继续他这五年的政策和风格。
戴博(RobertDaly)是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他也曾担任美国新闻总署驻华外交官,参与和主持过多个中美合作项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