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平時不被註意的奇特現象
一些平時不被注意的奇特現象反日華(glory)
影像提供: Franz Kerschbaum (Univ. Vienna)
說明: 在飛機上,天文學家法蘭 (Franz Kerschbaum),向窗外觀察時發現這張漂亮的大氣現象,稱為 反日華(glory),是一種發光,出現在太陽的反方向。除了在飛機上,這種又稱為寶光(heiligenschein)或是 布羅肯奇景 (Specter of the Brocken)的現象,偶而出現在山頂。 因此,當種種條件吻合時,從太陽的反方向,我們會看到巨大的影子,周圍環繞著光暈。當然,巨大的影子是觀測者本身。而現在則是飛機的影子佔了 日反華的中心。 產生日反華的原因十分複雜。 簡單來說,小水滴 反射, 折射及 分光太陽光所形成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天文上有相對應的例子, 日照(gegenschein),就是從地球上往太陽相反的方向 會看到一個亮點。郁文按:通常我們在高山上的懸崖邊有時也可發現這種奇觀,像大陸四川的峨嵋山的佛光,其實就是反日華(glory)現象。
音爆
影像提供: Ensign John Gay, USS Constellation, US Navy
說明: 有許多人聽過音爆,但是卻很少人看過它。 當飛機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飛機所發出的聲音的密度波無法跑在飛機前方,所就全部疊在機身後方,形成了圓錐形狀的音錐。 當這種 爆震波傳到時,我們就聽到所有累積起來的聲音,在聽覺上,這就是一聲轟然巨響的音爆。 在飛機正好要加速穿過音障 (sound barrier)時,在飛機的周圍,有時候會有一團雲霧形成。不過,這團雲霧的成因是什麼,仍然頗有爭議。目前最風行的理論認為,在那瞬間四週空氣壓力驟降,發生了普朗特-格勞爾奇點 (Prandtl-Glauert Singularity)效應,因此,空氣中的水氣就凝結成小水滴形成一團雲霧。在上面這張照片中,可以看見一架F/A-18 黃蜂號 (Hornet)戰機正好穿過音障。 除了飛機之外,大型流星體和太空梭進入地球大氣時,當它們的速度降到音速以下的瞬間,也常會產生音爆。
搬運太空梭
影像提供: Carla Thomas, NASA
說明: 降落在美國加州的太空梭,如何回到佛羅里達州去重新發射呢?答案是靠搬運機。 美國太空總署有二架經過改裝的波音747商業客機,可以在它們的背部搭載太空梭。它們的正式名稱是太空梭搬運飛機或簡稱為SCA,原來是為商業飛行而建造的,美國太空總署另外再裝上支柱、穩定器和電子偵測器。裝載太空梭後,總長度是70公尺,兩部飛行器的總質量接近十五萬公斤 (150噸)。 上面這張在1998年9月拍攝的影像裡,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正被搬運回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
夏威夷上空的透鏡雲
影像提供與版權: Peter Michaud (Gemini Obs.)
說明: 這朵雲怎麼啦?事實上,這一朵雲是由好幾朵雲堆積而成的透鏡雲。一般而言,空氣的水平移動要比它的垂直運動快的多。然而,有時候當風吹過高峰或小山時,空氣會發生相當強的垂直震盪情形。每當乾空氣到達震盪的頂端時,就會凝結成層狀的水氣,漸漸地就形成層狀結構的透鏡雲。上一張照片是上星期在美國夏威夷的基亞山所拍攝的。
來自太陽的綠色閃光
影像版權與提供: Pekka Parviainen (Polar Image)
說明: 偶而有報導說太陽會發出綠色的閃光,有人認為那只是觀測者的錯覺而已,另外有一些人認為這是個事實,不過綠色閃光發生的原因還有待解答,只有最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堅持眼見為憑的信念,會想辦法親眼去觀看這個現象。事實上,太陽的確是會發出綠色閃光,而且科學家也完全知道為什麼它會發生。 想要觀看日盤邊緣的綠色閃光,觀測地點要有低矮且視野很好的地平面,當落日恰好要完全沒入地平面的瞬間,最後一絲的微光,看起來帶來令人驚喜的綠色色澤,而且延續的時間有幾秒鐘,要觀看並不是那麼難。 另外,在朝陽恰好要冒出地平面的瞬間,也有機會看到這種綠色閃光,只不過時間要抓得很準,觀測難度較高。 這張照片中精彩的綠色閃光,是1992年在芬蘭拍攝到的。 其實大陽並不是真得變成綠色,這種現象只是地球的大氣所產生的效應而已。因為地球的大氣很像是三菱鏡,會把陽光依它們的顏色展成扇形的七彩色譜,當綠色的光恰好射進我們的眼晴時,在視覺上我們就會看到綠色的閃光。
夜光雲
版權與提供: Pekka Parviainen (Polar Image)
說明: 隨著地球自轉,總有部份地區從白天進入黑夜。 在這些地方, 黃昏先降臨到地面,然後才向上延伸到天空。所以地面已經是夜晚了,但是天空仍然是大白天。此時陽光照耀著上空的白雲,產生美麗的晚霞。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高空有夜光雲(noctilucent clouds)的存在,所以就是天黑已經很久了,還是能夠看到彩雲。在上面的照片裡,可以看到一大片這種夜光雲,在黝黑大地的襯托之下,顯得異常的魅麗。雖然一般認為夜光雲是由覆著水冰的微塵所構成,但我們對它還是有許多不了解之處。 最近有證據顯示至少有部份的夜光雲,是由太空梭廢氣中的水所凝結而形成的。
科羅拉多的反雲隙光
影像版權與提供: John Britton
說明: 地平線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儘管這景象有些 神奇,其實只不過是平常如 夕陽及一些位置卡位得宜的雲朵所造成的,上圖正是反雲隙光。要了解它們,請先想像平時隨時可見的雲隙光 --也就是從雲端傾瀉而下的陽光,雖然光的確是沿著直線前進,然而當這些光線投射到球形的天空中則是個大圓。於是,由 夕陽(或旭日) 產生的 雲隙光看起來像在天空的另一邊再度會合了。而在地球上相對太陽180度的那一邊所看到的光,我們稱為反雲隙光。上圖這張引人注目的反雲隙光照片,是這個月稍早從美國 科羅拉多一輛行進間的汽車上拍下來的。
金星帶 (The Belt of Venus)
提供: Doug Miller (U. Delaware)
說明: 你可能曾經在無意間看過這種景像,只是沒有留下印像而已。在晴天無雲,日出前或日落後的曙暮光 (twilight)時間,地平面上方的天空,有時候看起來有點走色 (off-color),而呈現粉紅的色澤。 在上面這張照片裡,可以清楚看這道介於黑空 和藍空之間的走色帶。想要觀看這個現在稱為是金星帶的景緻,背對太陽的方向通常會是最佳的選擇。在金星帶上方 藍空的色澤,是來自被大氣散射後欠缺紅光的陽光。而金星帶的顏色,是來自大氣反射了日落後或日出前的太陽陽光,所以顏色有些偏紅。如果你想要找個地點觀看金星帶,最好的選擇是找一座有低矮地平面的高山。
破曉前的獅子座流星
版權: Yan On Sheung
說明: 許多 1998年的獅子座流星都非常亮,有一些即使在日出前都能看到。 上圖是 11月 16號日出前於香港拍的。大部份的流星 (meteor)都不屬於任何著名的流星雨,在任何時間都可看見它們。 在晴朗漆黑的夜裡,一小時看到 10顆流星是很平常的事。 流星雨每小時可以看見 100顆左右的流星,而且它是可以預測的。真正的流星暴 (meteor storm)相當罕見,一個世紀中大概只會發生幾次,預測流星暴發生時的流星數量是非常困難的,不過當它發生時將會出現每秒 10顆的流星。
希臘.舒尼恩岬的月出
影像版權與提供: Anthony Ayiomamitis
說明: 今年的6月22日是滿月,只比北半球的夏至要晚了一天。夏至那天,太陽在地球天空運行到每年最北方的位置,而在黃道面附近昇起的月亮,則是在今年最南方的位置。在一個月之前的5月23日,天文學家Anthony Ayiomamitis記錄了這張照片,主題是希臘舒尼恩岬(Cape Sounion)的月出。 背景是2千4百年高齡的波塞頓神殿 (Temple of Poseidon),航行在愛琴海(Aegean Sea)的船員也都能看見這座古蹟。在這張精心策劃的照片裡,月亮特別經過長鏡頭的放大。不過對全靠肉眼觀星的一般人來說,也常覺得地平面附近的滿月看起來特別大。 這種有趣的視覺效應稱為觀月錯覺。
大熊星座
版權: Till Credner (AlltheSky.com)
說明: 北斗七星(big dipper)是 大熊座(Ursa Major) 最讓人熟悉的 標誌,很容易地可在這張精彩的 照片中辨認出來。 北天的星空愛好者通常跟隨北斗七星最右邊的兩顆星 延伸的線,向著照片外的頂端,指向北極星(Polaris),用來指向北方。跟隨著斗柄的弧線可找到北天著名的星座--燈塔座(beacon),大約位於山頂的古堡。北斗七星堡也許是這張驚人場景的最好稱呼,但是它的古名是地平線堡(Castle Hohenzollern)。它沉浮在雲海上端,城市的燈光飄邈不定,位置在德國的南部(Swabian Alb),這個地區過去是古代海底的礁石。
暗影西沈
影像提供: J. Bonnell, A. Kutyrev, J. Norris, R. Canterna, WIRO
說明: 在這張從白雪皚皚之傑姆山(Mt. Jelm; 懷俄明紅外天文台的所在地)拍攝的照片裡,明月伴著地球的暗影一同西沈。對早起人們或晚睡的天文學家來說,受到五彩繽紛的東方地平線之吸引,反而常常忽略了每天暗影西沈的細膩美景。 在這張照片裡,地球伸入厚厚大氣的暗影是那道地平線上方的深藍色暗帶,位在粉紅色的反暮光弧之下。反暮光弧又稱為金星帶,它美麗的色澤是紅化的朝陽光受到塵埃反射所致。由於在視線方向,西沈明月的光也要穿過厚厚之大氣,受到紅化,也帶著和暮光相近的黃橘色色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