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聊天记录是否被偷看?答案不在腾讯那里(图)
來源:多维微信用户基于自己的使用体验,虽然对腾讯官方“尊重隐私”的说词难以认同,但也无力改变现状(图源:VCG)
北京时间1月1日,中国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某个商业论坛发表演讲时,就个人隐私保护和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炮轰”腾讯。他说:“马化腾(腾讯的CEO)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
李书福强调:如果信息安全无法保障,将会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软肋”。
1月2日,腾讯官方对此作出回应,称“微信偷看用户聊天记录”的传言“纯属误解”。并表示,“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回应还称,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但对于微信的说法,许多网友表示“不敢苟同”。
许多在中国内地使用微信的用户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微信上,不管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都存在信息审查。有一些敏感字眼,甚至图片和视频——比如关于“天安门事件”,或者一些当前的社会敏感话题,均无法成功发送。
如果没有某种机制对用户的消息进行读取和识别,微信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而最近的例子是:在“吃鸡大战”如火如荼时,网友在QQ聊天里提及“吃鸡”、“开黑”或者“荒野行动”等关键词,腾讯会跳出荒岛特训的广告。
这说明,腾讯似乎知道用户在输入什么内容,据此推断其消费意愿,并有针对性地推介自己的产品。
另一个用以反驳的理由正是马化腾自己的言论。一个月前,2017年全球财富论坛在广州举办期间,马化腾谈到人脸识别技术时对媒体称:腾讯拥有一个强大的社交数据库,几乎掌握了每个中国人的长相变化,并能预测其未来的样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许多人从年轻时就一直使用腾讯的产品,并在其平台上存储照片。
马化腾的说法,表明腾讯不仅具备分析用户数据的强力能力,而且似乎正在用于开发新的技术。
当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时,通常认为那是自己的一片“私人园地”,其中的内容关涉隐私,企业应该予以保护。但如今随着“大数据”的兴起,许多企业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调取和使用这些信息,并用于用户完全不可能知道的目的。有的即使告知,也带有强制性的要求。
不过,即使知道这一点,在庞大的企业面前,个人用户也很少有选择的余地。这正是他们感到担忧的理由。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的信息数为30条,汇总起来的信息堪称“海量”。而将这么多人的私密信息放缺乏隐私保障的平台上,用户怎么能放心?
同样为隐私保护感到不安的,还有企业。
2017年9月,有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在微信群讨论商品价格涉嫌违法行为,被罚款近1亿。而据中国国家发改委相关通知书披露,涉事企业除了参与不定期举行的会议之外,还通过微信群交流信息,统一产品价格,因而构成了价格垄断。
且不去讨论微信群内涉及的内容合法与否,许多人想知道的是:群内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流出的?
事件之后,这成为一个谜题。
或许诚如李书福所说:“很多商业上的秘密都被暴露在人眼前了。”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掌握数据的企业可以轻易探知对方的底牌,使不正当竞争成为常态。如果这一问题无法解决,现有商业规则或将被视为无物。
这或许也能说明,为何许多互联网大公司或者腾讯系的竞争对手,都不会用微信、QQ作为工作中的交流工具。
企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除了用于产品推销和市场竞争,还可能与其它机构进行合作。通常情况下,这种合作是非法的,但有的时候,它正是以法规的名义来施行。
2017年9月7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规定留存网络日志不少于6个月。
规定出台后,腾讯公司很快更新了旗下的微信版本。进入苹果、安卓平台的手机用户,首次登入微信时都会收到《微信隐私保护指引》,其中明确提到: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会收集一些包括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个人敏感信息,以及一些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收集的信息。如果拒绝提供这些信息,用户将无法使用特定功能。
此事引发各界对腾讯强制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批判,虽然反响激烈,但最终不了了之。
其原因,正如有分析指出的:微信此举仅是将中国政府的实际要求与做法说明,并以协议形式规避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其公司产生的法律风险。而真正的责任并不在于企业。
虽然企业不应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也不应滥用数据,这是2017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所规定的内容。但在中国具体的政商环境中,不光是腾讯,其实中国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难以做到。
而勿庸质疑,只要存在信息审查,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就说明存在技术上的“后门”,用户的信息安全就可能得不到保证。《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实行之后几天,便传出多位微信“群主”已被拘留处分的消息,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并不会引起多大反响,也很难诉诸法律途径去解决,这或许才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