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穷疯了,向员工推销投资产品筹集资金(图)
纽约时报https://www.oneplusnews.com/static/pics/20180202/81576709-5302-42f9-bf3a-b92f5a8136a5.jpg
债务压身的中国企业集团海航在北京的总部。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就在发工资前,员工收到高管的一封电子邮件,里面说:把钱给我们,我们不会亏待你。
这是海航集团的众多推销项目之一。作为中国的一家企业集团,海航在一场全球收购热潮,包括收购希尔顿酒店(Hilton Hotels)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跨国公司的股份期间累积了大约900亿美元(约合57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
该公司在电子邮件中推销一款“员工宝”产品,称员工投入超过1500美元,便可获得8.5%的收益。另一款类似的产品回报率为9%。还有一款产品提到的回报率高达40%,但员工须投入1.5万美元。
这些项目都不属于员工持股计划,《纽约时报》查阅了其中十几个。它们似乎是高利贷,海航是贷款方,员工是放款方。
海航向员工示好之际,很多中国大交易商处境艰难。一批中国大公司因为在海外大手笔收购酒店、电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而被政府惩罚,海航便是其中之一。这些激进的买家欠债之大以至北京认为威胁到了整体经济。
海航正面临财务压力。近几个月,这家企业集团在全球债券市场的借款成本大幅攀升,这表明一些投资者越来越担心该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海航系的七家上市公司已经停牌,这表明会影响关键业务的重大公告有可能正在酝酿中。此外,海航也开始出售资产。
最近接受路透社的采访时,海航董事局主席陈峰承认财务上存在困难,并发誓要克服困难。
不清楚海航已通过员工筹集到了多少资金。海航的代理律师托马斯·A·克莱尔(Thomas A. Clar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海航向员工提供此类投资,以此激励他们,让他们分享公司的成功的做法由来已久。
“海航从未把提供这些产品和机会当作融资途径,因为海航员工通过这些机会投入的资金,在筹集到的资金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他说。
允许员工购买股票或为员工投资提供其他方式的公司全世界都有。但海航的项目提供的并不是该公司的直接股权。
时报查阅的项目都有类似的特点,即通过为某些业务提供资金获得高额回报。
在1月4日的一封邮件中,海航旗下的一个单位告诉员工,它需要近800万美元来为一家免税企业提供资金。它宣传的年化收益为9.8%。一周后,海航旗下的媒体和娱乐部门表示计划在员工中筹集近8000万美元,并许以回报丰厚和扩大业务的承诺。
一些邮件要求的投资金额较大,另一些邮件则强调员工必须至少投资多少钱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1月17日的一封邮件称,介绍朋友和家人的员工可获得佣金。
“成功邀请他人投资定期理财,”该邮件告诉员工,“可赚取丰厚佣金。”但邮件没有细说。
在1月的7天里,海航的一名员工收到了7个不同的项目。克莱尔说,任何增加都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员工。
中国公司经常向个人投资者或自己的员工筹集资金。但据一些中国金融专家说,这样的做法是公司有问题的信号。
“这是一个当公司实在是没有其他融资来源,举步维艰时的非常手段,”企业研究公司美奇金投资咨询(J Capital Research)共同创始人杨思安(Anne Stevenson-Yang)说。
2011年,中国东南部温州市一家名为温州立人教育集团的小公司破产,因为无力偿还从员工及当地居民那里借来的近7.9亿美元后,成为了全国性的新闻。据中国媒体广泛报道,2015年,当一个名为大大集团的P2P网上平台发现自己处于财政困境时,向员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购买投资产品,为公司筹集资金。这两家公司均未回应置评的请求。
“内部集资是常见的一种企业融资手段,”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立坚说。
“但是不能强制员工出资,也必须告知包括风险在内的所有具体信息,”他补充说。
专家表示,在中国,如果雇主扫清了监管方面的障碍,尤其是获得了来自该国央行的准许时,从员工那里筹集资金是合法的。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回应置评的请求。
直接从中国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的公司须获得来自证券、保险或银行监管机构的许可。时报核查的那些海航项目没有表明是否经过监管方评估。
海航的律师克莱尔表示,这些产品符合所有法律,并且让记者询问各大监管机构,但各机构均未回应置评的请求。
海航有时会让员工直接上该公司自己的投资网站“聚宝汇”,这个网站对中国投资者开放。该网站还设有一个仅限员工的版块。海航常常在公开场合将自己展现为这种做法的主要参与者,有着才能出众的领导层和可任意支配的庞大资源。
根据发送给一名投资者的邮件(时报对该邮件进行过核查)显示,聚宝汇已经在偿付一些投资者方面出现困难。在去年年底,未能支付两笔投资的最后一次付款后,它承诺将在晚些时候以更高的利率予以支付。
两名收到该邮件的员工说,最终海航予以了支付。《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早前曾对另一项海航投资的类似问题予以了报道。
海航的律师克莱尔说,“在聚宝汇实际上迟付应付款项方面缺乏具体证据,此类说法或猜测不存在任何事实基础。”
随着海航面临来自国内外媒体关于其运营的更多质疑,这家公司已经向集团上下发了邮件,要求员工不要接受记者采访。根据一份时报核查过的内部文件,1月,海航的人力资源部告诉员工,他们会被要求参加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一个测试。
与此同时,邮件不断涌至员工的收件箱。
“年终奖来啦,”一封发于1月15日的邮件说,内容是关于一项与海航旗下的前海航空航运交易中心有关的投资。邮件一角为一个微笑的钱桶动画形象,它不断溢出金币。
第二天,又发来了另一封与前海航空航运交易中心有关的邮件。里面说到了中国大城市学校和房产不断攀升的成本,然后将其与一款名为“满斗金”的投资产品做了对比。该产品要求最少投入16美元。
“生活门槛高?”邮件里说。“满斗金不服!”
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是《纽约时报》记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