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在非洲的扩张路
德国之声https://botanwang.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632_n/public/field/image/Clipboard02_552.jpg?itok=5rLn9Cmp
设在内罗毕的中国中央电视台
在非洲,北京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中,中国传媒的作用不可小觑。来自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往往颇受非洲普通民众的欢迎。而批评人士则担心,非洲国家会被引导发展成像中国那样的全面管控国家。
将近两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改版为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又称中国国际电视台。它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也建立了一间大型演播室。中国人之前大概认为,东非地区缺少来自中国的声音。
南非学者范斯塔登(Cobus van Staden)不久前在自己的播客节目“中国在非洲”中,一分为二地描述了CGTN所扮演的角色:“它与BBC、CNN、半岛电视台等竞争,它的任务之一是展现中国与中共的形象,另一任务则是播出新闻。”
CGTN记者的日常工作,也体现出了这两大任务。供职于中国国际电视台的记者,很少与面向中国国内受众的记者同行进行合作。曾经担任《华盛顿邮报》驻华、驻非记者的非裔美国人里奇博格(Keith Richburg)说:“中国国际电视台的记者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真正地走出去报道新闻,并且将新闻事件呈现给国际受众,但是这又不能与中国国内受众所看到的内容相重叠。因此他们的工作是分开的。”
里奇博格目前在香港的一所高校担任新闻学教授。他指出,这种工作内容上的分割,也导致了中国对外媒体机构内部的紧张气氛:“那里也有一些真正的记者,想要制作真正的新闻。但是,他们也会碰壁,不能很直接地批评中国。”里奇博格认为,CGTN还在寻找自身的定位。
不只报道负面新闻
而在CGTN的宣传片中,其目标已经相当明确了,就是在全球层面上与BBC、CNN、半岛电视台、德国之声等直接竞争。目前,来自西方国家的对外媒体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里奇博格认为,这种局面会很快改变:“CNN花费了大约十年时间来建立起公信力。一开始,我们将CNN戏称为Chicken Noodle Network(鸡肉面电视网),但是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后,我们就开始认真看待CNN了。”虽然目前的非洲政治界还是更信赖英国BBC,但是里奇博格相信,几年后,中国国际电视台也能建立起信誉。
中国传媒的扩张不仅仅限于电视。《中国日报-非洲周刊》(China Daily -Africa Weekly)用英语向非洲读者传播中国的价值观,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脸书页面。当然,中国国内的网民是不能访问脸书页面的。
在非洲民众眼中,来自中国的传媒在某些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乌干达的广播记者阿图曼尼(Halima Athumani)指出,中国媒体不仅仅报道苦难:“美丽、发展、出色的人物、美味的食物。许多人也想看到自己国家美好的一面,而不只是战争、疾病等来自非洲的负面新闻。当然,CGTN也报道这些负面新闻,但是他们是充满尊重地在报道。”
尊重与平等--中国人看来已经了解非洲受众特别重视的方面。CGTN在选聘当地工作人员时,也体现出这一点。阿图曼尼说:“中国人聘用非洲当地的人才。后者能够用非洲的声音、非洲的面孔来报道非洲的事件。相比其他外国媒体,这要好很多。”当然,领导层依然是来自中国。
“欧洲之声”如何与中国人竞争?
中国对外媒体在尽力展现客观、积极的形象,而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以及电信企业则在遵从北京的指示,对记者、甚至其他媒体的记者进行监控。“人权观察”组织驻香港研究员王松莲在近期一份报告中指出,中资企业丝毫不顾忌向非洲国家出口监控技术产品,“中兴集团就曾向埃塞俄比亚出口了一套技术,能够用来监控维权人士、反对派以及记者。”王松莲认为,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在于,中国可以引导非洲的发展方向,让后者成为符合中国体制的监控国家。而那些不必担心资金问题的强势中国传媒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在这种局面下,其他国家的对外传媒是否还有能力与中国人竞争?德国新乌尔姆高等学院的经济学教授瓦格曼(Bernard Wagemann)认为,欧洲传媒依然有机会。这位经常前往东非国家的学者指出,欧洲必须告别对非发展援助模式,加大对非洲的投资,而且欧洲迫切需要在非洲发出自己的声音。“最理想的模式可以是搞一个欧洲之声,比如扩大德国之声的职能,并且将其与英国BBC以及法国对外媒体整合起来。当然,这需要有自己的播出频道,需要有自己的播送网络。”
而中国早已在非洲建立起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并且不仅仅用它来播送新闻,还能播放电视剧,甚至用当地语言配音。瓦格曼教授说:“普通非洲民众也许英语并不那么好,因此配音影视剧的观众体验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