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藏品----清宫鸟谱图
来源:6park
这些花鸟,都是清宫绝顶级的作品。《鸟谱》共十二册,其第一至四册随清宫旧藏的大批珍贵文物,被蒋介石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目前,
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第五至十二册则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该《鸟谱》每册的画幅尺寸及装裱形制均相同,即纵41.9厘米,横43.9厘米,为左右对开式。右页绘工笔重彩花鸟画一帧,涉及鸣禽、攀禽、陆禽、猛禽、涉禽和游禽等六个生态类型的鸟,数十个品种;左页以汉、满两种文字书写其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习性等,并抄录《尔雅·释鸟》《诗疏》《禽经》等典籍中的相关著录。
据《石渠宝笈》续编记载,这套《鸟谱》是根据内府旧藏蒋廷锡的图本所摹,其摹绘者是乾隆朝画院供奉余省和张为邦。
他们从“隆庚午春”即乾隆十五年(1750)春季开始绘制,直至乾掳辛巳”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完成,历时十一年。
此套《鸟谱》的原作者蒋廷锡(1669-1732),字南沙,号扬孙,江苏常熟人。康熙朝进士,官至大学士,是康、雍朝重要的词臣画家。他工绘花鸟,并在与宫内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画技法,
故其花鸟画既宗法恽寿平的没骨花鸟,讲求设色施墨,不见笔痕线迹,又参用西洋画法,注重物体的明暗、透视及写实逼真的视觉效果。
《鸟谱》的临摹者张为邦、余省是乾隆朝如意馆的职业画家。张为邦,一作维邦,生卒年不详,江苏广陵(今扬州)人。他自幼受在如意馆任职的父亲张震的影响,工于绘画,尤擅画人物、楼观、花卉等。
年长后,在张震的引荐下,亦进到宫中,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他在乾隆元年或者之前成为郞世宁的弟子,是中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
余省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幼承家学,工于花鸟写生,以笔法工致细腻、造型传神生动、设色清丽古秀而在当地小有名气。
余省二十余岁时与其弟余穉同至京城,与户部尚书兼内务府大臣海望等权贵结交,每每挥毫作画,乐不思乡。乾隆二年(1737),四十六岁的余省被海望力荐入宫,从此在咸安宫以画画供职。
该《鸟谱》体现了余省和张为邦工笔重彩的精湛技艺:连绵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塑造鸟禽形貌,又以短细的笔触,
一丝不苟地刻画出鸟禽背部坚密光滑、腹部蓬松柔软的毛羽质感。为了增强其真实性和立体感,又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绘画的光影技法,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现出羽毛或厚重或轻薄的视觉效果,并通过对高光部位的强调而渲染出鸟儿明亮的眼睛。作为衬景的花草、树木,以清代花鸟画坛最为盛行的恽寿平“没骨”法表现,它们巧妙得体的穿插、陪衬,为画面增添了生态空间的真实感,从而使鸟儿们在田间溪畔、树柯草丛间的行止饮喙、翻滚飞翔、剔爪梳翎的各种体态,显得更富有活力和情趣。
余省与张为邦合摹的《鸟谱》与一般的绘画作品不同,它在绘成后,是先交与军机处,而后再由军机处分批交与裱作装裱成册的。乾隆皇帝敕命大学士傅恒、刘统勋、兆惠等八人对每一帧上的鸟禽图加以详细注释,释文不仅要用通行的汉文,还要用被视为“国语”的满文。同时,释文并非照抄蒋廷锡《鸟谱》原有的内容,而重新对鸟名、产地、习性等进行了核实。可以说,经过傅恒等人的翔实考证,余盛张为邦的《鸟谱》与蒋廷锡的相比,更具有科学价值,因而成为供乾隆皇帝及皇室了解各地区鸟类的物种、名称、生理特征、栖息环境、迁徙、繁殖习性、育雏等行为的一种博物图志,
亦即如傅恒尾跋所言:“洵足为对时育物之资,博考洽闻之助矣。”
正是由于摹本的《鸟谱》不同于一般的画谱,它在绘制完成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将它与蒋廷锡的原作同置于御书房内收藏,而是与宋代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米芾《蜀素帖》卷、范宽《溪山行旅图》轴等名迹一同庋藏于重华宫内。
今天,分藏两岸故宫的《鸟谱》,先后在1997年、2014年由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出版。它们以出版的方式,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合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