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中美关系因何逆转?
http://www.coolncute.com/ph8/photo2019-06-0115594210041_1.jpg美中经贸谈判的破裂终结了长达40年的美中蜜月,中美关系发生了几乎是180度的大逆转。但这一重大变化并未引起媒体的充分关注,反而是华为事件吸引了太多目光。中美虽然没有进入完全的对抗状态,也并未真正进入“新冷战”,但华盛顿行政当局的处处设防,意味着在国际社会里中国的命运不再是“顺风顺水”,而是步步艰难,“崛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一、中美关系大逆转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但是,这个周年已经不值得纪念了。因为,正好在这一年,中美关系发生了大逆转,美国对中国以往多年的信任如雪崩般地瓦解,而对中国的防范之心却空前强烈。从1971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关系逐渐进入加温阶段,此后的40年里,虽然偶有波折,但两国之间的蜜月似乎始终存在,而中国的经济繁荣就发生在这段蜜月期。一年之前,恐怕谁都没有料到,这段长达40年的蜜月会戛然终止;现在,中美关系已经逆转,但人们不仅对形势剧变的前景茫然不解,甚至对逆转的原因都相当懵懂。
中国的官媒自然把一切都归咎于川普(特朗普),不过,一些获得海外信息的国内人士或许了解,是中国在美中经贸谈判的最后阶段突然推翻了先前议定的所有条款,导致谈判破裂。这种毫无征兆地断然翻脸的做法,严重地动摇了北京当局在重大谈判中的政府诚信。但是,单单是外交上的政府诚信问题,本身并不足以产生中美关系大逆转的足够压力。探寻中美关系逆转的原因,还是要从这次谈崩了的中美谈判的实质内容谈起。
按照中国官媒的统一说法,两国之间只不过是发生了贸易摩擦,但川普决心打压中国的崛起,因此中国不得不“应战”。此说最大的漏洞在于,如果只是贸易上的一般摩擦,两国为何执意非要逆转中美关系?世界上出现贸易摩擦的情形比比皆是,而因此彻底翻脸的国家难得一见。何况,习近平不久前才对川普表示过,有一千个理由不把中美关系搞坏。
二、美国的财产保卫战:全面启动防盗机制
美国的官方说法则截然相反:中美谈判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关税,而是“阻止中共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停止强迫技术转移,不再对美国的技术进行各种侵略”(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去年12月3日接受美国全国公共电台访问时所言)。显然,美中谈判的核心问题其实是针对中国大规模盗窃知识产权的美方保卫战;而中国作为侵害方,在谈判中对此一直躲闪回避,最后索性推翻前议,宁可承担高关税,也不愿切实终止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
许多媒体和评论者一直把中美谈判过程里美方的高关税视为焦点,于是就引导出“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导致对中国实行高关税”,以及中美两国谁更吃亏等等议论。如此偏解美中谈判的内容和过程,实际上回避了中国长期侵占美国的知识产权财富这一事实。实际上,高关税只是美国谈判策略中的一项辅助手段,如果双方不能就制止知识产权侵害问题深入讨论并寻求解决方案,高关税就会成为惩罚措施。在谈判的前期,美国提出,如果谈判不能进展下去,从今年1月1日起提高关税;随后,双方在知识产权侵害问题上开始取得进展,于是高关税被几度搁置,显然,美国希望最后能就终止知识产权侵害达成协议,从而不必使用高关税这个惩罚措施;但中国走完了谈判过程那“一百步”当中的“九十九步”之后,突然“掀翻”了“桌子”,彻底否认此前已经取得的谈判成果,于是,高关税立即落地。
谈判中断了,中美关系也正式开始大逆转。美国全面启动了防盗机制,从调查美国的学术研究机构里华裔学者和“千人计划”的关系,到收紧中国学生、学者的赴美签证,再到加强高科技企业雇佣华籍员工的审批,以及联邦调查局加快中国技术间谍案件的调查……种种措施都指向一个目标:看紧美国知识产权财富的“大门”,减少每年因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所造成的数千亿美元的惨重损失。
三、白宫报告:《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8年6月18日白宫发布了一份其“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的报告,题为《中国的经济侵略如何威胁美国与世界的技术和知识产权(How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 Threatens the Technolog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中美谈判就是在这一报告涉及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份报告详细列举了中国侵占美国知识产权的活动:其一,实物偷窃和网路偷盗(重点在电子、通讯、机器人、数据服务、制药、手机服务、卫星通信、影像及商业应用软件;中国的国家安全部在海外使用了4万情报人员,国内还有5万以上情报人员,这支力量得到了军队和科学家的协助);其二,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法,把大量军民两用技术运往中国;其三,仿冒美国产品,侵犯产权及专利;其四,反向工程,通过拆解美国产品和技术以实现仿制。此外,不少华人虽然并非职业情报人员,也配合并参与了技术情报搜集活动。
这份报告没有提到的是,在上述广泛活动的背后,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官、产、学协调合作的战略规划以及政府资金的巨量投入,所以这是国家行为,而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官、产、学”三方当中的官方,不仅仅是情报机构,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工业发展、科技研发、资金支援等方面,为侵占美国的知识产权作了大量部署,并协调企业和科研部门参与其中,“千人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只是其中的一些侧面。
四、北京当局:“以拖待变”和“以抗减损”?
回看美中谈判的始与终,美方的意图从一开始就摆上了桌面,清晰可辨;而中方则一直希望绕开侵占知识产权这个核心议题,把外交谈判尽量转移到缩小贸易逆差的方向上去。后者很清楚,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就可能承受惩罚性的高关税。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当局究竟选择了什么样的谈判策略呢?如果本来就没打算让步,比较诚实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把在侵占知识产权问题上拒绝妥协的底线亮明,那么,谈判就不会延续下去;而拖到最后时刻才“掀翻”谈判桌,便展现出“诡道”策略的一面,令政府的诚信大打折扣,会激化两国关系大逆转的严重程度。对此,北京当局当然不难预见;而它最终选择了这个结局,说明它已经准备接受美中关系大逆转的后果。
北京当局之所以同意谈判,很可能从一开始就考虑了“以拖待变”的目标;也就是说,边谈边等,期盼美国左派政党取川普而代之,即如民主党建制派推出的下届总统候选人之一拜登所言,中国是“盟友”而不是对手,于是,川普对中共所施加的压力自然就被化解于无形之中。中共在谈判中采取“拖”字诀,当然首先是希望川普会在中国扩大进口的引诱下,放松对中国侵占美国知识产权行动的追究;即使这样的期待落空,还可指望美国民主党发动对川普的弹劾,帮助中共“釜底抽薪”,消除谈判压力;等到川普被弹劾的压力消失,北京又开始寄望于美国对华高关税这把“双刃剑”的作用,或许它会刺伤美国消费者,令他们对川普严重不满,与此同时,中国在美国对华出口方面的报复性贸易限制,则可能动摇美国农业州选民对川普的支持。
总之,北京当局在这场谈判中表面上虚与委蛇,暗中则抱着“斗气不惜财”之心,拼着在经济上遭受一些损失,熬到川普下台,就可以鼓动“拥抱熊猫派”重新为北京当局打开美国知识产权财富宝库的大门了。这种“以拖待变”的策略试图忍受贸易和经济层面的“短痛”,期盼迎来“长利”;其弊端在于,一旦失算,“短痛”就成了“长痛”,而且是过去40年从未遇到过的“长痛”。
在侵占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北京当局的应对策略似乎又是另一套,即“既然长痛难逃,不若确保短利”。“短利”者,部署中可能到手的知识产权财富也;“长痛”则是指美国的反击令今后长期获取美国知识产权财富的渠道被堵塞。如果在谈判中接受美国要求的“建立有效的合作监督机制”,这个渠道自然被看死了,而且自己的“手”也不得不参与堵塞此渠道的努力,那样,就没有“机会”可言了;如果谈判中断,美国同样会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但可能仍然存在漏洞,利用长期布建的关系网,或可再“捞”到一些重要技术。这便是“以抗减损”,即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以不合作来与美国对抗,虽然进一步侵占美国知识产权财富的机会大幅度减小,但暗中的操作总还是“不无小补”。
“以抗减损”的策略决定了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逆转,面对北京当局的觊觎之心,美国将不再信任中国;而“以拖待变”能否如愿,一切取决于明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民主党的选情不容乐观,而川普的民调数据显示,其支持率仍然持续攀升。
可以说,这次美中谈判中,北京当局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采取了自以为有利的应对,代价当然是惨重的:中美蜜月40年之后,双方关系大逆转;虽然没有进入完全的对抗状态,也并未真正进入“新冷战”,但华盛顿行政当局的处处设防,意味着在国际社会里中国的命运不再是“顺风顺水”,而是步步艰难,“崛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了。再过十年,或许我们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中美关系大逆转,究竟还有哪些目前未被认知的后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