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绡帐里橙犹在:摆果闻香
本帖最后由 ANNYbaby 于 2019-6-12 23:53 编辑送交者: 蜜獾
今人熏香,意在追求品质;古人焚香,意在宁静风雅。从古至今,国人对香境的执念从未间断..
国人对香品的追求起源自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按古籍记载,中国式香道往往和插花、饮茶、弈棋排列在一起,在药用、祭祀庆典、薰衣、宴会、考场、建筑等领域均有所涉及。
今天为社友讲述的是中国香境中
一种奇特的闻香方式
摆果闻香,顾名思义,就是摆放果子以生芳香。
古人香境
至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中国香道中出现“摆果闻香”这种奇特的闻香方式,可供闻香的果子大多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橙、柑之类,比如橙子、香橼、佛手等。
纵观中国古代史,能担起“风雅”二字的大概只有宋朝,而摆果闻香就诞生在这个风雅王朝中。
宋代有直接用橙子充当薰帐闻果的记载:
比如宋词中常见诸如“红绡帐里橙犹在”、“曲屏深幔绿橙香”、“梦回橙在屏风曲”之类的描写。
至清代,有“清香夜满芙蓉帐,笑买新橙置枕函”之句,并称“九、十月间新橙,闺人竞市数十枚,堆盘列案,以当清供。余布枕席”。
可见直到清代,堆放新橙清供,或放在枕中增添香气的做法依旧存在。
大约也是在宋代,同属柑橘属的香橼因其强烈的芳香,逐渐脱颖而出,成为闻果的最佳选择,因其香气浓郁,甚至可做熏衣材料使用。
香橼芳香馥郁,大胜柑橘,数月之内清香四溢。
宋《证本草木》称其“香氛大胜柑橘之类,置衣笥中,则数日香不歇”。清代《花镜》也称:“唯香橼清芬袭人,能为案头数月清供”。
古代摆果闻香场景香橼佛手
宋《武林旧事》曾提到有“香橼络儿”、“香橼坐子”,大约是用丝线将香橼编结以供居室、帐中悬挂。类似的做法在《儒林外史》里也可见到,如“枕头边放着薰笼,床面前一架几十个香橼结成一个流苏”。
置于罗汉床上的佛手与香橼
总之,自宋朝始,国人开始在淡淡的果香中入眠...
本帖最后由 ANNYbaby 于 2019-6-13 00:38 编辑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探春的秋爽斋有这样一句,“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放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这里提到的佛手,就是另一种摆果闻香的品类。外形奇异,似如来佛的手势,或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其香淡雅,留香持久。
至明清,特别是明中期之后,陈设佛手闻果的风气越来越盛,甚至有部分取代焚香的势头。在明清风俗画、宫廷画中,佛手是非常常见的室内陈设。
《裘装对镜图》中的佛手香橼
数十颗佛手摆放案头,悬挂幔帐,满屋幽香;置于箱柜,清香沾衣;随身携带,暗香袭人。
乾隆 《燕寝怡情图》 大盘堆放佛手十数只
为何要称“暗香袭人”?香其实有冷热之分,佛手之香属于冷香,犹如严冬之寒梅,幽香浮动,又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被林语堂先生赞为“最可爱的女人”芸娘(《浮生六记》女主人公)如此评价佛手:“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
闺中摆放腊梅、山茶、水仙、灵芝,及佛手一只
除橙子、香橼、佛手等常用闻香果品外,木瓜、苹果也可以用于摆果闻香。
说到苹果闻香就要提起“奢侈太后”慈禧,慈禧最“怪癖”的一项嗜好就是摆果闻香,每年消耗的水果价值不菲,据记载,仅苹果一年就超过15.8万个。
慈禧身旁堆放如山的闻果
其实古人玩香也是分流派的,北方崇尚奢华,南方崇尚简约。
清宫内皇帝皇后享用香果的场景
北方喜好将腊梅、水仙、香橼、佛手等等罗列满屋,弄得满屋皆香,甚至还发明有专门摆设香品的挑杆花篮,周身镂空有孔,可插鲜花,也可装佛手、香橼等。
嘉庆间桃花坞版画花篮,养心殿东暖阁挑杆花篮
而南方的文人雅士则崇尚以少为美,认为一间屋子内一件两件点缀就够了。甚至在明末的江南文人眼里,满屋置放香果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
明末文征明在《长物志》中就抨击过“以大盆置二三十,尤俗。不如觅旧朱漆茶 ,架一头以供清玩;或得旧瓷盆长样者,置二头于几案间亦可。”
佛手闻香
因此,国人虽同喜摆果闻香,但南北风格却格格不入,也是应了那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闻香之道,雅事一桩。但也就是近几十年来,摆果闻香正被各类物美价廉的工业香品取代,但是在下还是更喜自然风。还原社嘛,还九州风华,原华夏本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