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denong 发表于 2019-8-5 13:44:34

访苏归来,诺贝尔奖得主抛弃了共产主义

https://botanwang.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632_n/public/field/image/statue-1287398_960_720.jpg?itok=ZVVdxBlo

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德烈•纪德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关心公共事务的公共知识份子。三十年代初,他开始关注苏联,并“三年苦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上逐渐接近共产主义,同时参与了法国共产党的活动。然而,当1936年纪德受邀访问他一直向往的苏联后,不仅猛烈批评苏联当局,而且公开表示与共产主义断绝关系。

究竟是怎样的所见所闻使纪德在两个多月的访苏之旅后,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我们或许可以从其撰写的《访苏归来》中一窥端倪。

首先让纪德深感震惊和不安的是:苏联现实的政治经济情况,与其领导人所宣称的社会主义理论完全是背道而驰。在苏联,普通的工人农民仍然过着贫困和匮乏的生活;而且,一方面是民生凋敝,一方面却是领导人热衷于大排场和大手笔的各种庆典游行;一方面是大建工厂,烟囱林立,一方面却是工人住房紧缺,在窝棚中建设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甚至官僚特权和奢靡生活也并不罕见,比如招待纪德一行,连普通晚宴的耗费都是巨大的。

面对这真切的现实,纪德愤怒地谴责苏联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剥削和压迫,是“官僚分子对无产阶级的专政”。

纪德还注意到,普通苏联人的服饰款色单调,粗制滥造,不仅比不上西方国家,甚至连旧俄时代都比不上;而且,日用品、图书、文具等等也无一不是质量极差,不堪使用;但就是这样的产品,还数量匮乏。纪德对此分析认为:“供应什么就得喜欢什么,要不要就是这东西。既然国家兼为厂家、买主与卖主,质量便只能随文化而进步了。”在苏联,“国家没有对手,对此并不在乎,反正也没有竞争”,所以苏联产品的质量低劣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更让纪德感到不舒服的是在苏联政治高压下人们扭曲的思想。比如,在他致斯大林的感谢电时,由于忘了写斯大林名字前面的那一长串“专用尊称”,而被电报局工作人员拒绝发送。当纪德在访问过程中与一个苏联大学生交流外语学习的问题时,这个大学生自豪地告诉他:“几年前,德国和美国还有东西可以让我们学学。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向外国学的了,又何必讲他们的语言呢。”

纪德还注意到,苏联所谓的“全民选举,只是一种讽刺,一种假象,所有的任命都是自上而下决定的”——在这样“周围容不得人才,只容得下奴才”的“一人专制”中,“无产阶级被彻底地愚弄了”。他还发现,当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和集体农庄化之后,工人、农民竟然不得不完全依附于工厂和农庄:“劳动者没有去留的自由,既不能喜欢留在哪儿就留在哪儿,也不能去爱情或友谊呼唤他去的地方”。

看到一个宣称以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压迫为使命的国家,竟然是如此景象,纪德十分愤慨:“他们受人剥削,却不知道受什么人剥削,也就更不知道自己的贫困应当归咎于什么人,应当反对什么人!”

就这样,边走边看边观察的纪德,在两个多月的访问结束后,对共产主义的幻想彻底破灭。他如此慨叹道:“我想今天在其他任何国家,哪怕在希特勒的德国,人们的思想也不会比这里更不自由,更遭受扭曲,更胆战心惊,更唯唯诺诺!”

从幻梦中清醒过来的纪德在发表了《访苏归来》后,却遭到了苏联的“朋友们”的猛烈攻击。于是纪德发表公开声明,称:“我拥抱的是真理,假如党离开真理,我当即就离开党。”

纪德的清醒证明了他的睿智,而他曾指出的苏联种种的弊端,直到苏联垮台也没有解决。不过,其所指出的问题,在如今几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如中国,仍旧存在,而且愈演愈烈。至于专制体制的下场如何,苏联的前车之鉴已不需多言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访苏归来,诺贝尔奖得主抛弃了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