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 普京崛起之谜 (比利时)Julia Zhu 著 (37)
第七章 普京的中央集权详细过程和同金融寡头们不流血的决战 接上集这轮重新洗牌对于被留任在位子上的人来说是记忆深刻的。总理卡斯亚诺夫同资深的外交部长
伊戈尔.伊万诺夫是这些幸运的人中的。伊戈尔.伊万诺夫曾经在普里马科夫任总理期间任外交部长,也曾
任俄罗斯驻西班牙大使。他当时58岁,喜欢那种冷战时代的修辞方式和处事模式,是一个传统的俄罗斯
面孔的外交形象。亚历山大. 沃洛辛,叶利钦的克里姆林宫人事主任,被普京留在任上做着相同的工作。
现在有三股政治势力集团在明中和暗中争夺对普京总统的影响力,虽然说每个集团的成员并不是
绝对的和固定的。第一集团是叶利钦的家人的剩余势力,包括总理卡斯亚诺夫、人事主任沃洛辛和他的
副职弗拉迪斯拉夫. 苏尔科夫。弗拉季米尔. 乌斯季诺夫检察总长取代了普京厌恶的前检察总长斯库拉托夫
(我曾在第四章有过这件事情始末的详细介绍)。还有新闻和出版部长米哈伊尔. 列辛也留在了原位上。沃
洛辛和列辛是叶利钦二小姐塔塔尼亚的心腹。寡头们依然是这个集团的成员,他们包括:亚历山大 .马木特
MDM 银行的总裁和 Transneft石油公司总裁。还有罗曼. 阿布拉莫维奇。阿布拉莫维奇以两亿三千二百万美
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切尔西足球俱乐部,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所有者和流亡英国的的寡头别里佐夫斯基的
的生意伙伴。在这一支势力中还有公众意见专家亚力山大.奥尔龙博士,位于莫斯科的公众意见委员会的主
席。在普京宣誓就职仪式前后期间 ,普京曾经打算将他在以前圣彼得堡市政的故交和朋友季米特里.科扎克
任命为检察总长,但是这个计划被叶利钦否决了。据说叶利钦在深夜打电话叫普京到自己家中来修改任命科
扎克的法令,让当时的代总检察长弗拉季米尔.乌斯季诺夫来担任这一职位。一些流传在莫斯科的传言说之
所以沃洛辛不愿让普京任命来自圣彼得堡的新检察总长,是因为新的独立的检察总长会热衷于针对叶利钦家
人和他们亲密连接的寡头们的犯罪调查。如果这个《标准报》登出的故事属实,那么显示了当时的普京觉得
处理叶利钦家族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弗拉季米尔.普京设法剪除了另一个叶利钦家族里的人,一个广为人知的腐败的交通部长尼古拉.阿
克斯尤年科。阿克斯尤年科在他的公职中为叶利钦家族谋取利益。米哈伊尔.列辛,幸存下来的新闻出版部长,
依然在电视广告收入中牟利。这些政治势力集团之间争斗好像他并不上心和在意。卡斯亚诺夫和其他前叶利
钦家族中的人试图控制国内经济,这就同克里姆林宫的第二股政治势力,来自圣彼得堡的自由派和经济改革
派发生了冲突; 这一派是普京自己的人,大多是一些专家。在 2003 年三月,这两派的冲突在公共视野中正式
爆发。当时总理卡斯亚诺夫当众发难德裔的贸易和经济发展部长格列弗(就是那位写普京《新千年俄罗斯经济
战略发展报告》的老兄,我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有过详细介绍)两人就经济发展政策和被骂的狗血喷头的财政
部长阿里克谢.库德林就税务该科方面等议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几个月后卡斯亚诺夫又同格列弗在关于垄断
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改革问题再次激烈碰撞,因为格列弗坚决要进行改革而卡斯亚诺夫坚决反对改革。
第二股势力是圣彼得堡自由派经济改革者和技术专家,以格列弗为中心;这些人还有普京的经济顾问
安德烈. 伊利亚里奥诺夫,财政部长库德林,内政部长鲍里斯.戈鲁兹洛夫和副总理伊利亚. 克利巴诺夫(在
上一章库尔斯克号沉没中有关于这位老兄当时所处的窘境的详细介绍);另外两个值得注意的人是来自圣彼得
堡的律师,年轻的迪米特里. 梅德韦杰夫当时 38岁,和迪米特里.科扎克当时 45 岁。两个人都曾在索布查克
任圣彼得堡市长期间在市政效力,是普京当时的同僚,后来又跟随普京去了莫斯科;在普京1999年任总理以后
就在普京的行政班子效命的人。科扎克负责实行普京的法制改革计划,尤其是让地方法律法规符合联邦法律。
而梅德韦杰夫当时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俄罗斯天然气公司, 至今为止普京在这一问题上只取得了部分进展。
当沃洛辛在2003年十月底突然辞职时(我们在后文中会解释原因; 导致原因沃洛辛辞职的原因是石油寡头霍多尔
科夫斯基的突然被捕),梅德韦杰夫取代了沃洛辛的位置策划成为普京的人事主任;科扎克成为梅德韦杰夫的副职。
另一位圣彼得堡律师谢尔盖.米诺洛夫, 成为联邦委员会的发言人,或称上议院发言人。所有这些人都象普京
一样是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所有这些人又都是普京在索布查克市长任期期间的同僚。
第三股势力来自圣彼得堡的前克格勃情报官员们,他们都是普京昔日克格勃的同僚,都是安全和
情报背景的人。其中最突出的是普京昔日的搭档和前国土安全局的头头谢尔盖.伊万诺夫,其次是联邦安全
局FSB 局长帕特卢舍夫,和普京任命的联邦西北区超级州长维克多.契科索夫。其他的一些担任要职的普京的
前同事有伊戈尔. 赛钦(担任总统办公室主任)和维克多.伊万诺夫,一位前克格勃将军。他们对控制所谓的
联邦“权力机关”格外感兴趣,也不时自动地检查着前两支政治势力(也许是情报人员的习惯吧)。而且就是
这股前圣彼得堡情报官出身的势力对削减昔日同叶利钦家族关系紧密的寡头势力格外得积极,这让第一股
势力前叶利钦家族的人格外紧张和不安。前寡头别里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就是在这股势力的打击下被克里
姆林宫彻底驱逐,成为总检察院和前圣彼得堡克格勃情报官集团的双重打击对象。后来不久其他的寡头象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和罗曼. 阿布拉莫维奇也发现他们不再受宠,不久也成了克里姆林宫的目标。
俄罗斯的商业金融巨头,在1996 年被《参考消息报》定义为寡头 Oligarchs,来说明他们在金
融界和政治界的双重巨大影响,这批人都是在沙皇鲍里斯的黄金时代几乎一夜暴富的。其中一些人得益于安
纳托里.楚拜在1990 年代初的私有化运动,那是国营企业被用证券形式以现金或股份的形式出售给私人。收
购巨量的几乎看起来是不值钱的证券以控制对这些前苏联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让这些寡头们得到了他们的第一
捅金。其后一个更大的丑闻爆出,被称作“股份换贷款”的 1995年国家财政丑闻,就是俄罗斯的顶级国家资
产被卖给寡头们以换取发放给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
这个让寡头梦寐以求的“以股份换贷款”的主意是寡头之一的弗拉季米尔.波将金出的,他是Onexim
银行的拥有者和总裁。这是一个分两步进行的计划:寡头们把钱贷给政府,同时寡头们掌握政府所有权的
公司,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寡头们只能在选举之后才获得合法所有权,这是事前的计划好的,因为政府是
还不了贷款的。俄罗斯工业上的皇冠和明珠企业就这样被用暗箱操作的方式以低于实际价值千万倍的价钱
在拍卖会上被卖给这些寡头。这些拍卖会没有竞争者出现,也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竞拍。有一些竞拍者自己
组织了拍卖会。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波将金的 Onexim银行买下了 51%的西但科石油公司的股份,价格是1.3
亿美元,拍卖会是波将金自己组织安排的。不到两年的时间公司的市价就涨到 50亿美元。波将金的Onexim
银行还买下了诺利斯克锡业控股的所有权,这家公司出产全世界锡产量的四分之一,在两年后它的市值升了
六倍。诺利斯克锡业的拍卖也是Onexim银行自己操控的。相似的,别里佐夫斯基用一亿美元买下了西比利亚
石油公司51%的股份,两年后它的市值是 50 亿美元。今天到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大约为 2003 年,该公司已
经升值到125 亿美元。两年内投资回报率为令人瞠目结舌的 2400%! (未完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