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动荡或重演?看看1967年的香港骚乱…(图)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1967年5月,香港一名亲共产主义示威者。那个月开始的暴力骚乱导致50多人死亡。 KEYSTONE-FRANCE/GAMMA-KEYSTONE,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的抗议活动变得越来越暴力,令人愈发想起半个多世纪前一个更为动荡的夏天。
1967年,香港一家塑料花厂的劳资纠纷引发了一系列抗议和致命骚乱,当时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到结束时,已有50多人死亡。
今年夏天到目前为止,在示威者和警察的冲突,或像周日晚间在北角附近爆发的那种民众间的殴斗中,尚未有人丧生。
但香港官员一直担心存在这种可能性,周日赤手空拳的斗殴以多人送院抢救收场。当天在北角和其他地方发生的冲突,导致至少28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49岁的男子,当地媒体称,他被一群抗议者打到不省人事。
香港资深民主倡导人士警告,暴力升级可能会令公众转而反对抗议者,1967年北角发生的事情就是这样。
但那时和现在的差异可能更为突出。其一,1967年的示威者针对的不是中国,而是英国。谴责当前骚乱的中共当时也在暗中支持。
以下是1967年骚乱来龙去脉的简要介绍,以及为什么它们仍然在香港产生后效。
骚乱是如何开始的?
导火索是1967年4月,香港富商李嘉诚的一个塑料花厂发生的劳资纠纷。根据《南华早报》记者张家伟发表于2009年的《香港的分水岭:1967年的暴乱》(Hong Kong’s Watershed: The 1967 Riots)一书记载,工人对减薪和禁止休假的规定感到不满,而大规模的裁人更是将他们进一步激怒。
到了5月,纠纷演变为暴力冲突,引发了全市持续数月的大规模骚乱,包括北角的致命骚乱,那里生活着许多对共产党有好感的人。
这些人深受毛泽东发起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也就是中国大陆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它给全国上下带来了激烈且往往涉及暴力的影响。但香港当时是英国殖民地,骚乱也反映出对社会陈疴固疾的不满,包括缺乏社会流动性。
1966年的一场抗议已经暗示出这些压力的存在,当时因跨海渡轮票价上涨引发的骚乱中,有900多人被捕,其中很多是青少年。一个政府委员会后来发现,许多青年人从事的工作几乎无法保障安全感或前途,“缺乏享受正常青年人乐趣的机会”。
示威者在香港殖民地总督官邸外挥舞着毛泽东的“红宝书”。 BETTMAN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谁是骚乱的幕后主使?
香港在1949年禁止了外国政党。但据曾锐生2004年的《香港现代史》(A Modern History of Hong Kong)一书,1967年的骚乱是由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秘密组织和指挥的。
到1967年春,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曾锐生说,香港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发起了一场暴力运动,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对毛的忠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成为毛派清洗的目标。为了促进他们的事业,他们呼吁当地亲北京的报纸进行反英宣传。
现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院长的曾锐生写道,英国当局认定,暴力事件是由当地人引发的,而不是北京为“促使香港的未来得到解决”的阴谋。
但他补充说,“如果冲突升级到失控的地步,没有人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1967年6月,一名抗议者把垃圾桶扔向警察。 KEYSTONE/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暴力事件有多严重?
和今年夏天的示威活动一样,1967年的抗议运动既有和平的成分,也有暴力的成分。一些人参加大规模的抗议游行,或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的总罢工;还有人在政府办公楼外扔石头,放火烧汽车,甚至在街上引爆炸弹。
约瑟芬·苏(Josephine So)是一名退休会计师,自上世纪30年代从中国东部移民到香港后就一直住在北角。她说,她也是1967年到英国总督府游行的年轻抗议者之一,她一直偷偷地同情共产党。
“当然支持反英抗暴和反殖民了,”当时为一家大陆企业工作的约瑟芬·苏说。“我们这些傻瓜来的,很纯情的,一心爱国,只会听共产党的宣传。”
根据香港警方的官方历史,有51人在骚乱中丧生,其中包括10名警察。超过800人受伤。
关键转折点出现在8月20日,当时两名儿童在北角被一枚显然是暴徒在街上安放的炸弹炸死。最近执导了一部有关暴乱的纪录片的电影人罗恩惠(Connie Lo)说,这让香港的大部分公众开始反对暴乱者的反殖民事业。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1967年的动乱中,警察“相当广泛”地使用催泪瓦斯。 CO RENTMEESTER/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官员如何回应?
随着抗议活动的持续,殖民时期的防暴警察用警棍控制着人群,曾锐生说,他们“有组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效率高”,他们“偶尔”使用枪支,并且“相当普遍”地使用催泪瓦斯。
英国当局最终化解了危机,部分措施是引入了实质性的政治改革。其中一项改革是扩大了对殖民地政府政策的公众反馈制度,以前这种反馈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推行的。
香港前殖民官员黎敦义(Denis Bray)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骚乱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大革命的“溢出”,但它们也凸显出“政府和普通市民之间严重缺乏沟通”。
1967年5月,九龙区的示威者逃离警察。 CO RENTMEESTER/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对今天的教训
香港目前的骚乱是由一项允许向中国大陆引渡嫌疑人的法案引发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本月初表示,她将正式撤回该法案。
林郑月娥是一名职业公务员,她显然没有预料到这项提议会引发多大的公愤。
当地历史学家、报纸专栏作家谢伟德(Jason Wordie)表示,1967年的香港政府和今天的香港政府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在公民抗命开始之前,它们与公众的情绪都是“极度脱节”。
“但当然,当时和现在有个关键区别,当时掌权的就是实际上负责的人,也是准备负责的人,”他说。今年夏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林郑月娥拥有多大的权力,真正做出决定的是不是中国——自1997年英国交还香港以来,中国一直将香港作为一个半自治领土进行统治。
当今抗议者中的一个强硬派群体诉诸暴力手段——例如向警察扔砖头和汽油弹——一些支持者担心,他们可能会像1967年的示威者那样,失去民众对他们事业的支持。
现年91岁的约瑟芬·苏上个月接受采访时说,虽然她大体上支持今天的抗议者,但她认为对警察使用暴力是一个战略错误。
“是谁让他们变得这么冷酷要用催泪弹和辣椒水呢?”她坐在北角公寓的轮椅上说。“是谁逼到他们这样呢,这个事情和警员是没有关系的,就是林郑两个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