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 发表于 2020-4-10 10:29:41

今天才知道,原来花木兰不姓“花”

今天才知道,原来花木兰不姓“花”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在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木兰的姓名,以及木兰故事在后世的流变情况。

    木兰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中国各地木兰庙也有多所,但木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若木兰其人属实,她在军中又是如何隐藏其女儿身份的呢?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女英雄?

    一般认为,木兰的形象和事迹可能存在民间原型,但木兰的真实名字早在唐前已不清楚。《木兰诗》所讲人、事,当是在民间原型故事基础上,为塑造木兰英雄形象又进行过文学加工。

    “木兰”不姓“花”,这点是比较肯定的。迪士尼影片英文名《MULAN》,当译作《木兰》,译作《花木兰》其实是不对的。乐府《木兰诗》中,四次提及主人公只称“木兰”。北宋郭茂倩在诗题叙录中转引陈代智匠《古今乐录》中的记载说:“木兰,不知名。”可见,南朝人智匠对木兰的身世已经不清楚。郭茂倩对木兰生平也无任何补充,足见态度之审慎。

    木兰故事在唐代十分盛行。李冗《独异志》记载:“古有女木兰者,代其父从征,身备戎装,凡十三年,同伙之卒,不知其是女儿。”与乐府《木兰诗》内容基本相同。但唐代民间却有超出《木兰诗》文本信息的其他说法。据《旧唐书》卷四十、《新唐书》卷四十一“黄州”条下记载,唐初黄州曾下领“木兰县”,其地又有“木兰山”。晚唐会昌年间,出任黄州刺史的杜牧作《题木兰庙》一诗,可知当地还有祭祀木兰的庙宇。但黄州的木兰,并不姓花,而是姓朱。清康熙年间所修《黄陂(pí)县志》说:“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但隋唐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木兰县、木兰山得名的原因,其县及山是否因“木兰”得名,难以确证。

    “花木兰”这个名字,是明代文学家徐渭起的。徐渭的戏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开首即言:“妾身姓花名木兰……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娶过俺母亲贾氏,生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岁。”如此详细的身世介绍,只能是艺术家的师心独造,不能当作史实。明清时期大量记载木兰事迹的方志、野史,内容大多靠不住。各地木兰庙、孝烈将军庙,皆源于木兰名声,主动附会其乡籍所立。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木兰为魏姓女子,替父从军,返乡后天子欲纳木兰,木兰以死相拒。此碑文、碑石现存河南商丘虞城县周庄木兰祠前,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记载木兰生平的石刻文献。但唐宋以来,木兰庙、木兰祠在全国不止一处。凡木兰庙所在地区,都会竭力证明木兰为本地人。木兰到底是何方女子?如今恐怕难说清楚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bf36f4cb57a47fc9e96d255af4e4964

    明末刻本《四声猿-雌木兰替父从军》

    对于《古今乐录》所说“木兰,不知名”,应该这样理解:“木兰”只是复姓,名字却不知道了。木兰生活的北魏时期,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本多复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许多双字或三字姓都进行了简化。北魏前期兵役制度主要为世兵制,作战部队是以鲜卑人为主体,汉人仅负责“服勤农桑,以供军国”(《魏书·刘洁传》),一般不服兵役。根据《木兰诗》反映的时代和地理环境分析,木兰很可能是一位鲜卑族姑娘。智匠说“木兰,不知名”。但诗中四次提到“木兰”都是人称代词。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木兰”为姓氏,其名已不可考。

    至于木兰是如何在军中隐藏她的女儿身的?坦白说,谁也不知道。《木兰诗》明确告诉我们,“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也自述“安能辨我是雄雌?”如果硬要问木兰是怎么做到的?只能从木兰的身形长相上猜测一下。原诗没有交待木兰的身形面容,只说她能征善战。木兰能女扮男装混入军中,至少不会是弱柳拂风类型的女子。

    南北朝时期,北方本不乏武艺高强的女子。如北朝民歌称颂的李雍容,是与木兰时代相近的另一女性豪杰。当时民间流行的《李波小妹歌》,就是歌颂李雍容的,歌辞里说:“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见《魏书》卷五十三)至于女扮男装混于军营,后世也有仿效木兰的奇女子。《明史》卷三百一《韩贞女传》记载了一位叫韩贞女的女性,“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我们从韩贞女身上,再次看到木兰的身影。

    有些改编木兰故事的影片中,说周围伙伴甚至天子早知此事,却秘而不宣。首先这肯定不是《木兰诗》的原意。如果这样叙事,在结尾处木兰也不会那般神气了:“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具有民间故事的基础,无论讲述者还是听众,都有一定猎奇心理。为了“传”其“奇”,对人物拔高一点,细节之处略加虚构,也未为不可。今天听故事的人,大没必要在那些“传奇”的地方,非得考究一下真假。



雨夜 发表于 2020-4-10 10:35:28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20-4-10 10:37 编辑

评论:

是否可以认定,双方都不是汉族?

鲜卑和匈奴吧。

西方拍这种题材一定要小心,最好不要再拍什么木兰了,因为中国人自己都搞错,不可盲目套用中国人的知识。

一个亡国奴的英雄故事却被大汉拿来树典型当楷模了

虚构的人物而已,女子怎么可能上战场,封建社会。

少数民族,有可能的,再说,她不是装成男的吗!

不用装,有些铅球类运动员比汉子还汉子,郑海霞的声音都不用装

花木兰其实是女汉子,不是容貌漂亮的姑娘。

一个亡国奴的英雄故事却被大汉拿来树典型当楷模了主要是替父从军,为了家庭,这是中华文明的特点

花木兰其实是女汉子,不是容貌漂亮的姑娘。嗯,应该让春哥去演…….

木兰当的是侦察兵,古称“斥喉”。《木兰辞》中“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木兰只有晚上才回军营,当然没人知道她是女的。
问题的关键:

鲜卑和柔然之间的战争,打了十年。历史学家已有考证。花木兰当然不是汉人啊,北朝鲜卑政权的汉人是不能当兵的。参考明朝军户。

应该是姓木兰名花,全名木兰花,女孩起名花,太普遍了,比如:翠花,上酸菜!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整个部落就是一个军团,根本没必要女扮男装,这首诗是汉族文人写的,男耕女织是汉族人的社会形态,还鸡鸡复鸡鸡木兰当户织?游牧民族织哪门子布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才知道,原来花木兰不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