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同辉有其中 发表于 2020-4-12 15:17:34

最后的审判 (190) 孟子 盡心上(2)WHO should change name to CCPHO

本帖最后由 日月同辉有其中 于 2020-4-17 08:41 编辑

孟子 盡心上(2)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孼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飽。不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閒也。」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来源

數位經典網站/孟子/孟子原文/盡心上




——————————————————————————————————————————






白话译文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之中的时候,住处只有树木和石头,出外只有鹿和野猪,他跟深山中的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等到他听见一句好话,看见一种好的行为,(他便去身体力行),就像江河决口一般,一泻千里,没有什么能阻止住他。”

孟子说:“不要让人做他不想做的事,不要去索取别人不想给的东西,这样就行了。”

孟子说:“人之所以有道德、聪明、道术、才智,那是因为人经常要面对灾患。只有孤立的臣子、庶出的儿子,他们时常心中不安,考虑灾患之事也非常深刻,所以才能通达事理。

孟子说:“侍奉君主的的人,是侍奉一个君主,就(猜测君主的心理),以讨得他欢喜的人;使江山社稷得到安定的臣子,是把江山社稷的安定当作快乐的人;天民,是那种知道自己的道可以行于天下才去实行的人;圣人,是那种先端正了自己,外在的事物便随着端正了的人。”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但称王于天下是不在其中的。父母亲都健在,兄弟没有灾患,这是第一种乐趣;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这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是第三种乐趣。所以君子有三种乐趣,但称王于天下不在其中。”

孟子说:“拥有广大的国土、众多的人民,是君子所希望的事情,然而他的乐趣不在这上面;居于天下的中央,使天下的老百姓得以安定生活,是君子感到快乐的事情,然而他的本性不在这上面。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理想通行于天下,不会因此而有所增加;即使他不得志而隐居,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因为这是本性已经固定的原因。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扎根于心中,表现出的神色纯和温润,它表现于君子的颜面,表现于君子的肩背,延及于君子四肢的动作,不必言语,别人就可以一目了然。”

孟子说:“伯夷躲避殷纣王,住在北海的海边,听说周文王兴起来了,欣然说:‘为什么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听说西伯是个善于养老的人。’太公躲避殷纣王,住在东海的海边,听说周文王兴起来了,欣然说:‘为什么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听说西伯是个善于养老的人。’天下有善于养老的人,那么,仁人便把他作为自己的归宿了。

五亩大的宅院,如果在墙下种植上桑树,妇女依靠桑树养蚕,那么年老之人便可以穿丝帛了。五只母鸡,两头母猪,饲养它们,不让它们失去交配繁殖的时机,那么年老之人便足以有肉吃了。百亩大的田地,男子来耕种,八口人的家庭便足以能吃饱了。人们所说的西伯善于养老,就在于他制定土地制度,教化人民去种桑畜牧,引导老百姓奉养自己的老人。人到五十岁时,不穿丝帛便不觉暖和;七十岁时,不吃肉便觉得没有吃饱。穿不暖、吃不饱,这叫受冻挨饿。而周文王的百姓中,没有受冻挨饿的老人,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孟子说:“耕种好田地,减轻税收,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按时食用,依礼消费,那财物是不会用尽的。老百姓没有水和火,就不能生活,黄昏傍晚敲别人的门去要水和火,没有不给的,为什么呢?因为水、火极多的缘故。圣人治理天下,使粮食如同水、火一样多。如果粮食如同水、火一样多了,哪里会有老百姓不仁爱的呢?”

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便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对于看过海洋的人来说,别的什么水便难以吸引他了;对于曾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别的什么议论便难以吸引他了。观赏水是有方法的,(懂得的人)一定要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和月亮都有光明,一点小的缝隙都一定要照到。流动的水不把沟沟坎坎流满,是不会再往前流的;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到一定的程度,便不会通达。”

孟子说:“鸡叫便起,努力行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便起,努力求利,是盗跖一类的人。如果想知道舜与盗跖的差别,没有别的,只要看看是行善还是求利就行了。”

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这样的事都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摩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于天下,一切都肯干。子莫主张中道。主张中道也差不多。但如果主张中道而不灵活,不懂得变通,那便是执著于一点上。之所以要厌恶执著于一点,是因为它有损于仁义之道,只取一点而放弃其余。”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味,口渴的人觉得任何饮品都甜美,这是不知道饮品、食品的正常滋味,其原因在于受了饥饿干渴的损害。难道仅仅只有口舌、肚腹受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会有这种损害。如果人们不使自己的心志受到饥饿干渴那样的损害,就不会以赶不上别人为忧虑了。”

孟子说:“柳下惠不因为做了三公便改变了自己的操守。”

孟子说:“做事情好比打井,打井六七丈还不见泉水,仍然是一口废井。”

孟子说:“尧舜实行仁义,是出于本性;商汤、周武王实行仁义,则亲身体验,努力推行;春秋五霸实行仁义,则是假借仁义,以此谋利。但是,如果久借而不归还,又怎么能知道仁义不变成他自己的呢?”






来源


《孟子》第13章尽心上(译文)| 儒家经典 - 劝学网




——————————————————————————————————————————




孟子 盡心上(2)


孟子曰:「舜(原,员)之居深(down,党)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one,万)善言,見一(人见:伣 qiàn,千)善行,若決江河(就【九】像江河决口一般),沛然莫之能禦也。」

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孼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九)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含千)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含万)天下(down,党),而後行之者也。(原,员)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员)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down,党)於(含万)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人见:伣 qiàn,千)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就,九)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取口放贝上:员)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含久,九)之宅,樹牆(取jian,千)下(down,党)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含一,one,万)母雞,二(含一,one,万)母彘,無失(down,党)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含欠,千)之田,匹夫耕之,八口(近九口)之家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煖(含爰,员),七十非肉不飽。不煖(含爰,员)不(含下,down,党)飽,謂之凍餒。文王(取wan,万)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含千),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聖人(救,九)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因为水、火极多的缘【员】故)。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含下,down,党)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含一【one,万】大)下。故觀(人见:伣 qiàn,千)於海者難(nine,九)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nine,九)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含千)不行;君子之志於(含万)道也,不(含下,down,党)成章不達。」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閒也。」

孟子曰:「楊子(愿,员)取為我,拔(下,down,党)一(one,万)毛而利天下,(愿,员)不(含下,down,党)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含万)踵(含千),利(含千)天下,為之。子莫執(含九)中,執(含九)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含九)一也。所惡執(含九)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含欠,千),是未得飲(千)食之正(含一【one,万】止)也,飢渴害之也。豈(含一,one,万)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当,党)有(损,含员)害。人(当,党)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损,含员)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孟子曰:「柳下惠(原,员)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下,down,党)(一,one,万)井,掘(字义:堑,千)井九(九)軔而(人见:伣 qiàn,千)不(含一【one,万】个)及泉,猶為棄(down,党)井也。」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九)假而不歸,惡知其(截取貝,取口放上:員)非有也。」





孟子 盡心上(2)


孟子曰:「舜(原,员)之居深(down,党)山之(当,党)中(中),與木石居(住处只有【过,国】树木和石头),(常,取chan,产)與鹿豕遊,其(含共)(常,取chan,产)所以異(含共)於深(down,党)山(过【国】活)之野(含中)人者幾希。及其(截取貝,取口放上:員)聞一(one,万)善言,見一(人见:伣 qiàn,千)善行,若決江河(就【九】像江河决口一般,一泻千里【含中】),沛然莫(不,含下,down,党)之能禦(阻挡【党】过【国】)也。」

孟子曰:「無(含共)為其所不(含一【one,万】个)為,(常【取chan,产】常【取chan,产】)無(含共)欲其所不(含下,down,党)欲(含欠,千),(就,九)如此而已(end,down,党)矣。」

孟子曰:「人之有(过,国)德慧術知者,恆(常,取chan,产)存乎疢疾。獨(含中)孤臣孼子,其(含共)操心也危,(因【含囗,古同:国】为)其慮患(含中中)也深,故達。」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含中)是君,則(九)為容悅者也。有安(国家→)社稷(含千)臣者,以安社稷(国家)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含万)天下(down,党),而後行之者也。(原,员)有大人者,正(含工,共)己而物正(含工,共)者也。」

孟子曰:「君子(常,取chan,产)有三樂,而王天下(down,党)不與存(其中)焉。父母(常,取chan,产)俱存,兄弟(过往【国】)無(含共)故(患,含中),一樂也。(常,取chan,产)仰不愧(有过【国】错)於天,俯(躬【共】身)(下,down,党)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down,党)英才而(常,取chan,产)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down,党)不(含下,down,党)與存焉。」

孟子曰:「(含厂,取chan,产→)廣(含共)(扩国)土眾(中)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中天下而立,定四(含囗,古同:国)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含中)大行(过,国)不加焉(含工,共),雖窮(含弓,共)居(截取厂,取chan,产)不損(员)焉,分定(停当【党)】)故也。君子所性,(常,取chan,产)仁義禮智根(down,党)於(含万)(内)心(当【党】中)。其生色也,睟然見(人见:伣 qiàn,千)於面,盎於背,施於四(含囗,古同:国)體,四體(就,九)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紂,(下,down,党)居北海之濱,聞文王(含工,共)作,興曰:『盍歸乎來!吾(常【取chan,产】常【取chan,产】)聞西伯善(含共)養老者。』太公(过【国】去)辟紂,(下,down,党)居東(含中)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天下(down,党)(常,取chan,产)有善(含共)養老,則(取口放贝上:员)仁人以為己歸(巢,含果,国)矣。五畝(含久,九)之宅,樹牆(取jian,千)下(down,党)以桑,匹婦蠶(含中中)之,則老者足以(裹【国】着)衣帛矣。五(含一,one,万)母雞,二(含一,one,万)母彘,無(含共)失(down,党)其(繁殖、生产的)時,老者(当,党)足以無失(down,党)肉矣。百畝(含欠,千)之田,匹夫耕之,(产下的粮食供【共】给)八口(放大至囗,古同:国)(近九口)之家(当,党)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长,取chan,产)養老者,制其(含共)田(含囗,古同:国)里(含中),(常,取chan,产)教之(种【中】下【down,党】)樹畜(养下【down,党】家畜),(常,取chan,产)導其(共)妻子,使養其(含共)老。五十非(不穿过【国】)帛不煖(含爰,员),(当,党)七十非(不吃过【国】)肉不飽。不煖(含爰,员)不(含下,down,党)飽,謂之凍(含中)餒。文王(取wan,万)之民(百姓中),(常,取chan,产)無(含共)(受过【国】)凍(含中)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孟子曰:「易其(含共)田(含囗,古同:国)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常,取chan,产)富也。食(down,党)之以時,用(含中)之以禮,財不可勝用(含中)也。(国)民非水火不生活(含千),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含共)弗與者,(常,取chan,产)至足矣。聖人(久,九)治(理,含中)天下(down,党),使有菽粟如水火(因【含囗,古同:国】为水、火极多的缘【员】故)。菽粟(截取共字头,音:共)如水火(如果【含中】粮食如同水、火一样多了),而民焉有不(含下,down,党)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过,国】東(含中)山而(常【取chan,产】下【down,党】望【含工,共】)小魯(国),登太山而(常【取chan,产】下【down,党】望【含工,共】)小天(含一【one,万】大)下。故觀(人见:伣 qiàn,千)於海者(常,取chan,产)(含中→)難(nine,九)為(下,down,党)水,遊(过,国)於聖(含工,共)人之門者(常,取chan,产)(含中→)難(nine,九)為(下,down,党)言。觀(过,国)水有術,必觀其(含共)瀾(含中)。日月(经过【国】)有明,容光必(常,取chan,产)照焉(含工,共)。(下,down,党)流水之(常,取chan,产)為物也,不(从下【down,党】而上)盈科(含千)不行;君子之志於(含万)道也,不(含下,down,党)成章不(通,含中)達。」

孟子曰:「雞鳴(过,国)而(便,含中)起,孳孳為善(含工,共)者,舜之(长,取chan,产)徒也。雞鳴(过,国)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下【down,党】作的)徒(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含共)他,(常【取chan,产】在)利與善之閒也。」

孟子曰:「(当,党)楊子(愿,员)取為我,拔(下,down,党)一(one,万)毛而利天下(down,党),(愿,员)不(含下,down,党)為也。墨子(主张【含长,取chan,产】)兼(截取共字头,音:共)愛,摩頂放(含万)(走破【过,国】脚跟)(中→)踵(含千)(中),利(含千)天下(down,党),(过【国】去)為之。子莫執(含九)(主张【含弓,共→】【含长,取chan,产】)中(中),執(含九)中為近之(主张【含弓,共;含长,取chan,产】过【国】)中(中)道也差【含工,共】不【含下,down,党】多),執(含九)(主张【含长,取chan,产】过【国】)中無權(中道而不灵活,不懂【含千】得变通过【国】),猶執(含九)一(one,万)也。所惡執(含九)一者,為其(含共)賊道也,(常,取chan,产)舉一而廢(弃【down,党】掉【down,党】)百也。」

孟子曰:「飢者甘食(down,党),渴者甘(含欠,千→)飲(down,党),是未得飲(欠,千)食之正(含一【one,万】止)也,飢渴(当【党】损【含员】)害之也。豈(含一,one,万)惟(单,又音谐音:产)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当,党)有害。人(当,党)能(常,取chan,产)無(含共共)以飢渴之(损,含员)害為心(损,含员)害,則不及(过,国)人不為憂矣。」

孟子曰:「柳下(down,党)惠(含中)(原【员】常【取chan,产】)不以(做过【国】)三公(共)易其介。」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下,down,党)(一,one,万)井(做事【含中】情好比打井),掘(字义:堑,千)井(过,国)九(九)軔而(人见:伣 qiàn,千)不(含一【one,万】个)及泉,猶為棄(down,党)井也。」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含中),假之也。久(九)假而不歸,惡知其(截取貝,取口放上:員)非有也。」





孟子 盡心上(2)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孼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飽。不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閒也。」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习)近(近)之,執(取点撇放入干:平)中無權,猶執(取点撇放入干:平)一也。所(含斤,近)惡執一者,為(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习)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孟子曰:「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截取横折钩,放入点提:习)之害?人心亦皆(尽,近)有害(截取干放入点撇: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后的审判 (190) 孟子 盡心上(2)WHO should change name to CCP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