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zwsx15 发表于 2020-9-2 14:17:03

中元节民俗缘何来?为何建醮普渡?

来源:大纪元
作者:容乃加



黄历七月十五日一般称为中元节或中元,民间也有“七月半”的俗称。中元节在中华传统节俗中不能不说是个大日子,有些地方的中元节的节祭还长达一个月,比如以中元节祭闻名的台湾北部的基隆(旧称鸡笼)就是。说起中元节的起源,真的大有来头,起源也久远,它是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祭祖的一种信仰表现。

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十五日,僧尼和道都有“营盆供诸仙”的做法。道教称这一天是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在民间则有鬼节的叫法。从南北朝以来,历代的宗教和民俗中有种种中元节俗的展现。
佛教盂兰盆斋供

在佛教中,黄历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佛门弟子在这一天设盂兰盆斋供佛僧。“盂兰盆”为梵语“UIIambana” 音译,意思是“救倒悬”之苦;“倒悬”形容人堕入饿鬼道和地狱的痛苦。 这种做法起源于目犍连(Maudgalyayana)救母的故事。

目犍连(在中土多称目连)是释迦牟尼门下神通第一的弟子,他虽有强大的神通却救不了罪业满身坠入饿鬼道的亡母阴灵,他寻求并遵从释迦牟尼的教导,以盂兰盆斋供养十方僧众,集合僧众功德,终于救了他的亡母之灵脱离倒悬苦海。之后,在佛教信仰兴盛的南北朝引入盂兰盆斋供的做法。

据南宋《佛祖统纪》记载,中国最早设盂兰盆斋始于南北朝时代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当时梁武帝在同泰寺(即现在南京鸡鸣寺)设盂兰盆斋供佛僧,其后每年七月十五又普施到其它寺院。民间佛教信徒也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以盂兰盆供奉美味果品用物斋供僧众,报恩七世父母,并且慈悲施舍。

目犍连救母的精神与中国儒家的“孝道”思想融合,也涵融着善恶有报、因果报应的天理,因而变成中国民俗与佛教合一的节俗。



《佛说盂兰盆经》讲了目连救母的故事。(公有领域)
中元诞 道教地官赦罪
华人民俗中的“中元”本是道教的称法,中元——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是道教中地官的诞辰,道教信仰的中元节俗围绕着地官诞辰而生。道教中玉帝任命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称“三元大帝”,负责考察众生善恶,每年向玉帝汇报。明代徐道编撰《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北魏时开始传说三官在生日这一天赐给下界好事儿。掌地府的地官在中元这一天慈悲赦罪,民间俗众就在这一天祈求地官赦免先人罪业,后来遍及对一切孤魂野鬼的普渡,从而成了“中元节”建醮普渡的民俗源起。
台湾中元节祭祀活动之一的抢孤的“净场”仪式。兰阳博物馆“抢孤特展”演示。(曾汉东/大纪元)
民俗祭祀祖先
到了宋代,中元节设盆斋供、建醮普渡的节俗更加风行,是一年中的重要行事。七月十五日,道观举行中元节,寺院举行盂兰盆会,一般人家则祭祀祖先。南宋的都城岁时记《武林旧事》有这样的记载:
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酱、冥衣、时果、彩缎、面棋。而茹素者几十八九,屠门为之罢市焉。
南宋末的岁时记《梦梁录》则还有高门大族在家祭祀超度孤魂的记载:

七月十五日,……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诸宫观设普渡醮,与士庶祭拔。宗亲贵家有力者,于家设醮,饭僧荐悼(*做佛事悼念死者),或拔孤魂(*超渡孤魂)。”
追溯中元节的起源,让后人看来黄历七月半的中元节是个慈悲喜舍、感悼报恩之月,充满慈善悲悯的普渡精神。

参考资料
《荆楚岁时记》
《佛说盂兰盆经》
《玄应音义》
《佛祖统纪》
《武林旧事》
《梦梁录》
《历代神仙通鉴》(《三教同原录》)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
责任编辑:李梅

雨夜 发表于 2020-9-4 05:10:37

中国的宗教就是互相溶合(互相抄袭经典和仪式)的四不象信仰,佛教为了在中国生存不得不接受儒家道德,也不得不抄袭道教的巫术仪式,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自于原始巫术和方士儒术,为了生存与佛教争夺信众,也不得不抄袭佛教的经典,最后三方都各一步,成为世俗化的“三教同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元节民俗缘何来?为何建醮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