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首脑峰会线下3天改线上1天 欧洲对北京出现新共识
来源: VOAhttps://pbs.twimg.com/card_img/1304598415096111107/C5ccJrRc?format=jpg&name=medium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欧盟主要领导人下周一将举行视频峰会,讨论一系列双方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欧盟的一个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显示,欧洲对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共识,即对北京越来越警惕,而且对中国在海外的强硬态度以及侵犯人权的行为日益感到担忧。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本星期发表了题为《新中国共识:欧洲变得对北京越来越警惕》的研究报告。报告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给欧洲带来挑战的评估出现了新的趋同。这些成员国认为,中欧经济关系缺乏对等,以及欧盟内部对中国在海外的强硬态度、违反它在国际上做出的法律承诺以及在香港和新疆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日益感到担忧。
这份报告说,总体而言,人们对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越来越感到怀疑,这为欧盟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加稳健和连贯的政策提供了机会。
报告建议,作为欧盟理事会主席国的德国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可以利用这一势头创建制度性的结构,以提高欧盟采取行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要缓解人们,尤其是东欧和南欧国家对法德主导中国议程的担忧,同时让所有成员国能够更多地参与塑造欧盟未来的对华方针。
预计欧盟领导人在峰会上除了会提出让中国领导人感到不悦的香港和新疆问题以外,还会讨论有关贸易、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德国之声中文网)原计划是三天的会议,在莱比锡举行:这原本会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和欧盟全体27国的领导人会聚一堂。如果欧盟中国峰会能够按原计划在9月13日到15日举行,由默克尔总理担当东道主,那将是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内的地缘政治高光时刻。
而如今可能只有抗议示威的人才会去莱比锡了吧。因为欧中峰会已经改为线上举行,而且会期也缩短为一天。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作为轮值主席的默克尔将在虚拟的会议厅进行会谈。
6月初,当柏林方面宣布取消这场大型峰会的时候,给出的理由是新冠疫情。但这背后的政治因素才是关键。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在欧洲各国政府圈的声望大跌。对维吾尔人的高压政策、对香港采取的强硬手腕,这些做法在欧洲各国议会也引发了不少抗议。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研究欧中关系的学者卢可瑞(Lucrezia Poggetti)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尤其中国在处理新冠疫情方式上的不透明,还有所谓的"口罩外交",都给欧洲各国造成了严重不满:"这被视为毫无廉耻的公关攻势,因为中国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把出口的医疗物资打上援助的标签。"
体制竞争对手:中国
在欧洲,人们正在就对华关系进行重新的思考定位。面对中国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以及对内不断压制言论自由空间和侵犯人权,欧盟在2019年3月以官方渠道表达了不满。当时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了一份对华政策战略文件,其中第一页就明确指出: 对于欧盟来说,中国不仅仅是保护气候方面的合作伙伴,也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竞争对手,更是"制度上的对手",因为中国推行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另一种治理模式"。说直白一点就是,北京试图在全世界推广自己的威权统治体系,作为可以取代欧洲式民主体制的替代方案。
中国在全世界销售的“Made in China”不止是产品,还有制度?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h Borrell)在今年5月初接受法国《星期日报》(Journal Le Dimanche)采访时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他非常明确地指出,欧洲过去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有一点太天真了",而现在要采取更为现实的路线。
与之相应,布鲁塞尔在面对中国时也开始采取一种新的、更为强硬的声调。6月底,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举行了视频会议之后,对媒体发表了一份声明,其中的措辞就体现了这种新的对华态度--米歇尔虽然也强调双方在经济上存在互相依赖的关系,以及必须在气候保护和抗击疫情方面展开合作等等,然而接下来还有个"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欧盟和中国)的价值观、政治体系和对于多边主义的理解都不相同。我们将会以清晰的视角和自信的态度投入合作,同时有力地捍卫欧盟利益,坚守我们的价值观。"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论调也大致相似:如果欧中关系要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更加遵守规则,更加重视对等原则。
投资协议谈判陷入停滞
说到规则和对等,原本应该有一份"欧中全面投资协定"(CAI)来承担这一职责。双方之间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六年。其目标是:扩大市场准入,增强公平竞争,降低投资门槛,削弱国有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欧洲企业界看来,如果要达成协议,中国方面还需做出明显的让步。"欧洲方面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对中国做出妥协",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因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已经可以享受开放的市场、公平的竞争环境,而欧洲公司在中国却不能。所以,现在必须是北京方面来"填补这个空缺"。但是武特克对此能否实现并不感到乐观。
去年12月中国外长王毅访问布鲁塞尔的时候再次强调,欧洲在北京2020年的外交议事日程上占据很高的地位,并且指出欧中投资协定是最重要的经济政策议题。但是来自德国绿党的欧盟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主席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认为,在这方面目前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一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简报引用他的话指出,在所有关键的争议问题上,没有任何的突破。
蓬佩奥的"反华之旅"
两周之前,为了给欧中峰会做预热准备,王毅又访问了欧洲。而在此之前,美国国务卿刚刚走访了多个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德国《明镜周刊》将此行称为"反华之旅"。墨卡托的欧中关系专家卢可瑞坚信,中国政府意欲阻止一个跨大西洋反华战线的形成。她还补充道:"在蓬佩奥访中东欧期间签署的5G网络建设意向声明,也引起了北京的忧虑。因为在此之前,英国和法国刚刚宣布,分别在2027和2028年之前,移除所有华为提供的移动通讯设备。"
如何对待华为,欧洲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几个月以来,美国不断地给盟友加压,敦促他们把华为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华盛顿警告道,这个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会通过其产品进行间谍行动,并且有可能毁坏关键基础设施。德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仍未给出明确的回答。
王毅的"魅力攻势"遭到冷遇
作为新冠疫情期间的第一次出访,王毅此次来到欧洲,原本应该是来施展"魅力"的。但是由于欧盟对华态度的转变,他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德国外长马斯在柏林接待他的时候,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北京收回港区安全法的观点,
因为该法事实上终结了香港的法治独立性。此外他还要求联合国观察团赴新疆调查维吾尔人问题。另外,对于此前王毅针对捷克议长访台做出的威胁言论,马斯也做出了明确的反驳。
就在王毅访问的同时,德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印太政策指导方针"。这反映了柏林希望在亚洲寻求合作关系的多样化,也就是说拓宽合作范围,签订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减少对于中国的经济依赖性。在介绍这份政策文件的时候,马斯还指出:"我们希望强化我们对于多极化世界的理解,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被迫在两个大国之间做出选择。"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他指的就是美国和中国。
而美中两个大国的地缘政治冲突,也将在这次的欧中峰会上扮演重要角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