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20-10-11 08:18:14

哈尔滨–国共内战胜败易手的分水岭

任铭

https://botanwang.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632_n/public/field/image/%23jasdgasd.jpg?itok=r7ZarhVg

一、T字路口哈尔滨

去年的东北之行,我将南满铁路全程和中东铁路的西段实地考查了一遍。很有感触,并总结出一个观点。我认为3年国共内战,国军战略上的失败就是因为输了辽沈大战。如果国军辽沈大战打赢,就不会有后面的平津大战和淮海大战。南京国民政府也就绝对不可能败退台湾。

国军之所以会陷入辽沈大战的被动局面,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林彪由四平战败向北退守哈尔滨时,国军没有乘胜追击直接拿下哈尔滨,从而完全控制住中东铁路这个T字型交通枢纽,进而彻底堵死满州里和绥芬河这两个铁路边境大通道。

然而,当年历史的现实与70多年后本人现在的假设恰恰相反。苏联利用国军止步哈尔滨城南,国共双方临时停战的几个月时间,充分发挥中东铁路强大的运输能力,从满州里和绥芬河,东西两边同时向退守哈尔滨的共军进行了全方位的给养输液、兵源补充、重装配备和提升火力。

从哈尔滨向西,到满州里铁路里程1035公里。从哈尔滨向东,到绥芬河铁路里程489公里。如果国军发挥自身机械化装备的优势,沿铁路乘胜追击,一、二天就可轻易杀到这两个边境的口岸,建立易守难攻的堡垒形阵地,将逃出边境的共军挡在国境以外。这样的战略布局,不单可强化国军的斗志,瓦解共军的军心,在国际舆论上也会非常主动。

二、日俄战争的启示

4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于1905年1月被日本陆军军神乃木希典率领的陆军第三军全歼于旅顺口军港。

5月下旬,在历时近1年,航行了18000海里,从欧洲绕道大西洋和印度洋赶来增援的波罗的海远洋舰队38艘军舰又都被日本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率领的联合舰队全歼在朝鲜半岛南端的对马海峡。在这种完全丧失制海权的情况下,俄罗斯陆军正是拼命守住四平阵地,然后利用边战边修的西伯利亚单线大铁路,用15个月的时间,从8000俄里外的欧洲运来了一百万俄罗斯陆军的步兵、炮兵和哥萨克骑兵,准备以装备、物资、军力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对日本陆军进行战略反攻。

而当时日本陆军只有二、三十万兵力。并且国内兵源、资金和各项战略物资已经枯竭,无力再战。所以日俄双方才在没有一分钱战争赔款的情况下,经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居中调停,在美国的朴茨茅斯签下和约,宣布停战,结束战争。西奥多·罗斯福也正是因为当政时期的卓越贡献,后来被凿刻在石头山上,与美国国父华盛顿、杰斐逊和赢得南北内战的林肯一道,成为至今被人敬仰的四位美国总统之一。

40年后领导美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正是他的侄子。

日本以弱胜强,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撼。因为这是近代史以来,黄种人第一次完胜白人,并且战胜的是有着欧洲宪兵称号的世界最强大的俄罗斯陆军。日本虽然以牺牲10万士兵的巨大代价获得陆海军两方面的全胜,但因为没有获得一分钱战争赔款而引起国内狂热民众的大规模骚乱。连警察局都被烧了,外务省谈判代表住宅被烧更不在话下。最后不得不派军队弹压才恢复秩序。

谈判时,俄国人话说得也很硬气。“停战,可以”。“赔钱,没有”。“不行,再打”。日本人当然心底有数,西伯利亚铁路的修通,已经为俄罗斯运来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和装备。并且运力还在不断提高。再战,日本只可能将到手的南满利益又全部输掉。所以只能见好就收。因此双为以长春为界,北满属俄罗斯势力范围,南满属日本势力范围。

三、国军永远的憾恨

由此可见,铁路运输的通畅对现代战争双方的角力是多么的重要。

对照日俄战争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说,国军没有乘胜占领哈尔滨,将共军赶到松花江以北的原始森林和满州境外,是国军战略上由胜转败的分水岭。共军在1946年5月18日于四平战败向北仓皇撤退时,数百公里的路上被国军边追边打,军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狼狈不堪。

至5月底,距离哈尔滨不足一百公里的双城被孙立人的新一军占领后,哈尔滨城内的共党东北局就已经将物质装车准备弃守而逃。

林彪6月1日至电延安“准备游击,弃守哈齐”。毛泽东在犹豫了两天后,不得不于6月3日复电林彪放弃哈尔滨。

然后,气势如虹的国军正准备乘胜追击拿下哈尔滨之时,突然收到南京蒋总裁的停战令。

这一天是1946年6月6日。国军永远的憾日。

国军以优势军力止步于哈尔滨城外,可说是南京国民政府战略上无法挽回的最大失误。

我认为这个责任不在国军,而在当时的国家领袖蒋介石。因为督战东北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就极力主张要一鼓作气拿下哈尔滨,然后全面扫荡共军的残余势力。如果马歇尔抱怨国军没有听从停战建议,蒋介石可以将责任推到他的身上,由他负全部责任。

非常遗憾的是,蒋介石否定了白崇禧的这个方案,并且坚持将他从东北调回了南京。至此,国军走上失败的命运被彻底锁定。

对满州,对中东铁路,对东北的工业体系,蒋介石缺乏地缘政治上的格局视野和深刻认识。在这些方面,对比大师级的斯大林,蒋介石真的是逊色太多。

国共双方激战四平就好比足球比赛。蓝队国军好不容易将球推过中场,全线压上突入红队共军禁区,前锋孙立人甚至都已经将球带入了共军的球门区。

而此时红队后卫空虚,守门员林彪惊慌失措地眼看着蓝队前锋孙立人准备起脚射门,红队教练毛泽东都认为此球必输,坐在贵宾席的红队老板斯大林也紧张得张大了嘴巴,觉得红队完了。

然而,在这种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蓝队教练蒋介石竟然喊了暂停。这一次历史性的喊停,导致攻入球门区的孙立人等前锋队员错失最佳进球机会。

等到退回中场重新开球时,蓝队发现红队好似换了人,技战术陡然全面提升。蓝队也因为前一次的紧急喊停导致士气和信心都大受影响,从此不单没有再攻入对方禁区,反而被红队推过中线压住围攻,最后被连进三球,惨败收场。

四、俄罗斯将军眼中的满州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曾经出任过陆军大臣,在战争期间又担任俄军远东总司令的库罗帕特金在1906年写的《俄日战争总结》的结尾对俄日中三国在远东的战略态势作了如下的思考:“在最短的时间内,日本和中国将有可能在满州派出50万以上的武装人员。这些兵力如果用于反对俄罗斯,就可能抱有从俄罗斯夺走西伯利亚相当大部分并使我们祖国沦为二流国家的目的”。

“俄罗斯可以希望有可能同欧洲列强达成一种协议。有了它,俄罗斯就有可能在远东再次遭到进攻时,为同日本或同日本和中国作战,动用俄罗斯的全部武装力量”。

“从远东威胁俄罗斯的危险已经十分明显,俄罗斯居民的所有阶层应该完全自觉地准备在发生来自日本或中国方面对俄罗斯的再次进攻时像一个人一样奋起捍卫我们祖国的完整和尊严”。

五、日本精英的想象力

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在战败后,对日本和中国作出上述极度危险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日俄战争开战之前,日本军方就有智囊提出过与兵源巨大的大清进行战争结盟的构想。该设想在打败俄罗斯后,将俄罗斯的势力赶回欧洲。然后日中双方以东经120°度为界,瓜分整个西伯利亚,由此日本就可跃升为有大陆领土的远东第一强国。

从日本人的这个构想,我们可以领略到明治时代日本精英的视野之开阔和思想之奔放。然而大清朝政的腐朽和精英阶层整体性的素质欠缺,根本无以配合日本人的宏大愿景。

因此,从1906年到1946年,即便时间过了四十年,从库罗帕特金到斯大林,再到如今的普京,俄罗斯一天都没有放弃过他们对满州的警惕。反过来看看我们的蒋委员长,于胜利在握的关键时刻竟然止步不前,让中华民国的国家利益在垂手可及的眼皮底下轻轻滑过。

难怪如今留美不归的历史学家刘仲敬说蒋介石当一国之统帅真是免为其难,他的水平最多只适合当个处长。

六、华人是地缘政治的小学生

不知道为什么蒋介石对马歇尔的话如此听从。马歇尔喊停战蒋介石就真的停战。如果此时蒋介石对马歇尔的建议置之不理,而是听取白崇禧的建议,放手让追击林彪的国军一鼓作气拿下哈尔滨,再控制住中东铁路东西两头的门户满州里和绥滨河。如此一来就可以彻底切断苏联率领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对东野共军的援助。共军失去军援,后面的局势就会完全不一样。根本就不可能,也没有资源再去策划什么辽沈大战。

在完成对上述战略目标的占领后再停战,主动权就在南京政府手上了。因为共军得不到只能靠铁路运输才能实现的重装备配置,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以血肉之躯战胜国军的重装劲旅的。

毛泽东在事关自身战略利益时,似乎没有像蒋介石一样对洋人听话。当共军打赢三大战役饮马长江北岸时,斯大林并非全力支持毛泽东跨过长江。在共军兵临南京城下之际,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尚且留在南京,苏联驻华大使反而跟随仓促南下的国民政府撤退到了广州。因为斯大林好像还希望国共两党划江而治,形成又一个南北朝局面,构成一个与当时欧洲的东西德和远东的南北韩类似的国际格局,这样对苏联才最有利。

但毛泽东此时羽翼渐丰,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斯大林并非完全听从,而是毅然决然的号令共军百万雄狮跨过长江,将国军彻底赶出大陆。

完成大陆一统江山的毛泽东,在斯大林死后不到几年果然就与苏联闹掰了。这一点算是被斯大林猜中。当然,这是后话。

距哈尔滨仅仅一步之遥的国军为什么止步冰城之南?蒋介石下达停战令时内心深处到底是如何考虑的??这是四平会战至今最大的未解之谜。

如果拿下哈尔滨市,进而堵死满州里和绥芬河两座边境口岸,就可以说大局已定。关门打狗,慢慢剿匪即可。

铁路+外援,这才是共军反败为胜的核心原因。切断了铁路,也就切断了外援。没有大规模外援,大兵团作战根本不可能展开。守住口岸边境城市就可彻底切断共军外援,剩下的时间就只是剿匪,不可能有大战。和平指日可待。

俄国人在日俄战争中战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日本就是抢在西伯利亚铁路没有完全修通之前主动开战才将俄军打败。而蒋介石似乎对铁路的强大补给功能没有概念。作为大国政治领袖,这是致命缺陷。

旅居北美的四川青年历史学家刘仲敬先生针对蒋介石有一个10多分钟的音频讲座,被网友取了个标题《成也蒋介石,败也蒋介石》发在油管上。听了之后拍案叫绝。我认为不论看多少有关蒋介石的传记和评论,都一定要去听听刘仲敬对蒋介石先生的这个简洁评论。至少我个人觉得,刘仲敬对蒋介石在大陆几十年的评论最客观最准确,也最传神!

2020年7月19日于深圳初稿,10月1日终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尔滨–国共内战胜败易手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