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明年将进行“自杀任务”,证明我们能阻止下一次小行...
来源:科研圈80 年代末,一个可能毁灭人类文明的小行星与我们擦肩而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其后的官方报告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一旦真正发生,后果将无法挽回。30 年后的今天,人类手中终于有了应对的策略。
图片来源:ED WHITMAN/NASA/JOHNS HOPKINS APL
美国马里兰州,干净的实验室里散落着一堆白色立方体配件。这个还未建造完成的装置,可能是我们对抗“小行星杀手”的最后希望。该装置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开发,目前,研究者们正在尝试让这个“方块”与美国另一端的射电望远镜对话。
明年夏天,NASA 将派遣这个白色方块执行史上第一个航天器“自杀任务”。此次行动被称作“双小行星系统重定向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旨在验证人类能否保护地球不遭受小行星的撞击。在这次行动中,方块将在离地球 7 百万英里(1120 万千米)的地方撞击一个冲向地球的小行星,在理想的情况下,这次撞击将把小行星推离原运行轨道,从而证明人类具有保卫地球的能力。
保卫地球的航天器
1987 年,地球曾经与一个直径 0.5 英里(约为 804 米)的小行星以不到 100 万英里(160 万千米)的距离擦肩而过。当时在 NASA 工作的 Bevan French 表示,这个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其威力将与 2 万个 100 万吨级氢弹相当(百万吨级指该氢弹的爆发威力与 100 万吨 TNT 的爆发威力相当)。这次事件过后,国会要求 NASA 调查宇宙中游荡的小行星能够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多大程度的威胁。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尽管地球被规模较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的几率并不高,但撞击事件一旦发生,将对地球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
时至今日,天文学家已经在太阳系中观测到超过 1.6 万个直径范围在 140-1000 米之间的小行星。如果处在这个范围区间内的任意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都将带来人类文明的消亡和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科学家们认为,尽管情况并不乐观,但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或许还能获得一线生机——如果能够及时侦查出可能毁灭地球的杀手小行星,我们就能够提前发射“自杀”航天器,通过撞击小行星的方式改变它的运行轨道。
这个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情节的策略或许是可行的,但我们需要一个测试来验证它的成效。DART 的项目设计师 Justin Atchison 表示:“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击中一颗小行星。但在理论与实际之间,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走完这段路, 我们需要给 DART 寻找一个合适的测试对象。
刺杀小行星
在设计 DART 的前身 Don Quijote 时,这项小行星刺杀任务本需要两架航天器合作完成:一个负责撞击,而另外一个负责观测。这个方案最终因为成本过于高昂而被欧洲太空总署(ESA)否决,其后,项目被搁置了近十年。
奇迹的发生往往只需要一个顿悟时刻。如今的 DART 项目的首席负责人之一 Andy Cheng 在晨起锻炼的时候灵光一现:假如撞击的对象是双小行星系统,我们就可以通过观测相对位置来计算被撞小行星的轨道偏离程度。这意味着我们能够用地面望远镜取代负责观测的航天器,从而降低任务的运行成本。
方法确定了,想找到一个趁手的练习对象却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宇宙中游荡的双小行星系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多,处在地球可观测范围内的系统就更少了。此外,我们的目标还需要满足一个要求:要想让航天器明显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这个系统的规模要足够小。通过上述条件的筛选,Andy Cheng 的团队最终选定迪迪莫斯(Didymos)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卫星迪莫弗斯(Dimorphos),并在 2011 年向 NASA 提交了计划。
迪迪莫斯系统模拟图像。图片来源:Naidu et al。, AIDA Workshop, 2016
迪迪莫斯(Didymos)系统由直径不到 1 千米的小行星迪迪莫斯及其直径 160 米的卫星迪莫弗斯(Dimorphos)组成。根据过去的观测结果,我们还知道迪莫弗斯以每圈 12 个小时的速度绕迪迪莫斯运转。这就是我们对于刺杀目标所掌握的全部信息了。“我们根本不知道迪莫弗斯长什么样,” DART 的首席设计工程师 Elena Adams 表示,“我们只见过迪迪莫斯。”
驶向未知的星系
该怎么撞击一个你见都没见过的小行星呢?要知道,小行星的形状、构成成分等重要信息对我们能否成功完成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狗骨头形状小行星的“刺杀”难度要比球形的高得多——航天器很难碰上它,更别说击中小行星的中心了。不过,现代科学给了我们“盲人摸象”的底气。DART 上装置了决策系统,能在看见迪迪莫斯时自行判断撞击方向。
这个决策系统由相机 Draco 和智能导航系统 Smart Nav 组成。在飞向目标约莫一年的旅途中, DART 航天器在大半的时间里都只能模糊地看见迪迪莫斯系统。直到碰撞开始的前一个小时,我们才有机会一睹目标迪莫弗斯的真容。在这一个小时中,地面上的科学家将不再做出调整措施,DART 只能依靠自己的“大脑”做决定。因此,它的视力必须清晰,导航必须精确。搭载相机 Draco 不仅必须需要达到极高的精准度,还需对太空的低温有极高的耐受度。常用的光学器件对于低温极其敏感,因此研究人员们研制出了能抵抗低温带来扭曲效应的新材料。此外,在发射前,研究人员还需要通过无数次的模拟,帮助 DART 在“看见”迪莫弗斯时快速地做出决策。
图片来源:ED WHITMAN/NASA/JOHNS HOPKINS APL
DART 项目中的技术革新还不止于此。这个航天器还将首次测试两种装置在太空飞行中的表现——与太阳能电池结合的太阳能帆板系统,及以氙气作为推进剂的离子喷射发动机(NEXT-C)。 DART 预计 2021 年 7 月发射,该航天器将在 SpaceX 猎鹰 9 号运载火箭的助推下以驶过太阳系。经过一年左右的飞行,它将抵达目标迪迪莫斯系统,以大约 6.6 km/s 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新冠疫情几乎没有对 DART 项目进度造成影响,这除了团队间的高效配合外,还来自于团队的信念。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机就如同流行疾病的危机一样抽象,在它真正发生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科幻故事。“不管是 Covid-19,还是任何其他的灾难,无论世界将要发生什么,我们都不会停下。” Adams 说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