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20-12-8 15:05:30

东亚新冠病死数低 或因曾接触过类似病毒?

源: 华尔街日报


在最近的高峰期,日本每天有2,000多例新冠病例,而许多欧洲国家每天都有数万例。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们一直有一个迷惑:为什么东亚国家的整体病例和死亡数量远低于美国和欧洲?


有些理论认为,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人群曾不同程度地接触过与这一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SARS-CoV-2类似的冠状病毒,这种接触让他们免于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发病,即使发病症状也比较轻微。医生和科学家现在开始更仔细地研究这些理论。

但也有人质疑这一地区的人类免疫系统与世界其他地区存在任何系统性的差异。他们猜想,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文化因素,还有部分国家的政策因素,例如严格执行的隔离措施。



无论是哪种情况,医生们都一致认为,即便在当前病例激增期间,日本、韩国、中国、越南、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每天新增感染人数最多也不过几千,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别需要做出解释。相比之下,许多欧洲国家每天新增人数感染高达数万,而美国许多时候的单日感染人数超过了15万。

铃木康裕(Yasuhiro Suzuki)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在今年8月份退休前,他是日本厚生劳动省医务部门级别最高的医生。

铃木康裕说:“有一种理论我认为很有说服力,那就是东亚地区有一种类似新冠病毒的感冒病毒广泛传播,很多人得过这种感冒。”他指出:“由于对类似病毒具有免疫力——虽然没有达到完全免疫的程度——这些人也不会发病,即使发病也不严重。”他指的是新冠。

但他提醒说,目前还没有任何切实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西方国家的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可以部分识别SARS-CoV-2病毒,即使从未接触过这种病毒,这显然是因为他们以前感染过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有迹象显示,这些人抵御新冠病毒侵袭的能力更强。

伦敦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Francis Crick Institute)和英国其他地方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考察了新冠病毒病大流行前收集的血液样本。这项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被抽样的每20名成人中约有1人具有能识别SARS-CoV-2病毒的抗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这一比例接近一半。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科学家发现,医疗记录显示确认接触过普通感冒病毒的患者,当感染SARS-CoV-2病毒时预后较好。根据他们在《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住院患者中,这类人群的死亡风险下降约70%。

不过研究人员还没有对不同地区的人群进行比较。



在首尔等东亚城市的人们继续在拥挤的列车中通勤,但没有引发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

让一些人感兴趣的是中国,除了这场大流行,2002-03年的“非典”和更早的流感疫情也最早出现在中国。这些病毒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也可能有其他病毒被忽视了。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究SARS-CoV-2抗体的儿玉龙彦(Tatsuhiko Kodama)说,类似新冠病毒的病毒感染很可能在东亚反复发生过。儿玉龙彦说,他确信这种接触与SARS-CoV-2病毒的免疫反应强弱有关联。

他说,他的团队收集到的一些没有对外公布的初步数据表明,日本的新冠患者在发病后不久就会产生一种名为IgG的靶向抗体,而另一种名为IgM的抗体则相对较少,这种抗体通常标志着最初的免疫反应。他表示,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接触过类似SARS-CoV-2的病毒。

不过,东京农工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的病毒学家水谷哲也(Tetsuya Mizutani)表示,鉴于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很难想象早前的那些病毒只局限于亚洲。

水谷哲也说:“这些病毒应该会像SARS-CoV-2那样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他还指出,文化习俗是疫情严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的最佳解释,比如戴口罩和洗手的比例较高。

其他原因则要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一支由澳大利亚和美国组成的团队近期表示,他们在中国人、日本人和越南人抗击冠状病毒的相关基因中发现了明显的选择迹象。该团队在一篇网上发表的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中称,他们的分析表明,东亚人在大约2.5万年前就开始与一场冠状病毒大流行做斗争,而且可能用了几千年才战胜它。另一篇关于遗传自尼安德特人的严重新冠风险因子的论文发现,这种变异在东亚人身上几乎不存在。

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恩纳德(David Enard)说,现在还不知道他的团队在东亚人身上发现的这种变化是否对抵抗SARS-CoV-2有帮助。恩纳德是上述澳大利亚-美国团队论文的作者之一,他预测,即使存在遗传效应,与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已经被证明有效的举措相比,这种效应也很小,无关紧要。

Alireza Bolourian和Zahra Mojtahedi近期在《医学研究档案》(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弄清新冠免疫力的地区差异可能会在下一次的大流行中派上用场。他们表示,如果中国人对SARS-CoV-2有某种程度的先天抵抗力,那么来自中国的最初数据就可能导致西方国家低估病毒在东亚以外地区传播的容易程度。

他们写道,今后疾病建模者可能不得不“上调类流感流行病的严重程度”,以反映这方面的因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亚新冠病死数低 或因曾接触过类似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