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后遭家人白眼,唐伯虎用五个“不”字写一首诗
来源:6park唐寅二十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妻儿相继去世。 他在好友的鼓励下去参加了科考,却在 参加会试时不幸卷入一场科场舞弊案,被问罪入狱。 侥幸脱险后,唐寅被封了一个小官,却弃官回到家乡。
家人不能理解他的行为, 兄弟与他分家,续弦妻子也要求离婚。 于是,唐寅在愤怒之余,提笔写下了下面要讲的这一首《言志》,其中连用了五个“不”字,彰显出了文人风骨。
一、《言志》赏析
《言志》
明·唐伯虎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诗歌意译: 我不去当道士,也不去当和尚。 我不会经商,也不会种田。 闲来无事,我就画一些画去卖,我可不花作孽得来的钱!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寅参加乡试中了解元。 当时他踌躇满志地写诗说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准备一鼓作气去参加会试。 结果,不幸被卷入一场舞弊案中。
案件最后虽经查实与他无关,朝廷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做,但是他忽然感受到了官场上的黑暗,于是选择弃了官回到家乡。
唐寅二十五岁以前,家里是相当富裕的。 徐霞客的高祖,富商徐经算起来还是他的子侄辈。 因为这样的出身, 他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诗、书、绘画方面都十分出色 。平时无事,他喜欢与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往来,探讨书画技巧与文章做法,并“倡为古文辞”。 科场案解决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他认为可以凭借自己的丹青妙笔来谋生,不必去当一名小吏,受那些窝囊气。 但是,他的兄弟和续娶的妻子,显然对他这方面没有信心。
诗的第一句中说“不炼金丹不坐禅”,是指不为僧道。 唐朝的时候,韩愈曾写过一篇著名的《谏迎佛骨》,指责佛教大规模普及后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带来的破坏。
一些“出家人”借“弘法”的名义占田敛财,不事劳作却富比王侯。 后经过“三武灭佛”,这种行为才受到抵制,但是不法之徒干了坏事,往往借出家避祸,让空门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到了明代以后,僧道在民间的声誉已经非常差了。 看过《笑林广记》的人就知道,僧道一直是被嘲讽的对象,在当时头脑清醒的人心目中无异于国家的蛀虫。 僧道平时不种田就算了,闲事就会诓骗妇女和老人的钱,甚至从事一些龌龊勾当。
诗的第二句中说“不事商贾不种田”,是因为 古代商人地位低下,但是在明朝中后期,行商的行为已经很普遍了。 唐寅不去经商,主要是因为他性格孤傲,不愿意与人讨价还价,而且他也不会种田。
他擅长的是画丹青,所以他打算专攻绘画。 把自己心目中见到的好山好水,形诸笔端,用那些美丽的事物去换钱。
写到最后,唐寅特别有底气地讲了一句“我不用人间的造孽钱! ”什么钱是造孽钱呢? 当小吏却盘剥百姓,从穷人的身上敲骨吮髓得来的钱,这就是造孽钱!
二、吴中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青年时代以前是活得十分惬意的,父母健在的时候,他无忧无虑。 所以他在给写的《与文徵书》中说, 自己的志向是“尝自谓布衣之侠,私基厚鲁连先生与朱家二人” 。 假如不是骤逢家变,他甚至不愿意努力去求取功名。
等到家中生变后,他的生计也受到了影响。 才在好友祝允明的劝说下,去参加科考。 十分顺利就夺得了乡试第一名解元,所以后来人喜欢称他为“唐解元”。那时候的他,并未真正了解过官场的黑暗,所以拼命地挑灯夜读,想要取得功名。 在上京赶考的途中,他结识了一个叫徐经的人。
也有资料显示,这个徐经本来就和唐家有一些渊源,算是他的子侄辈,并且徐经还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高祖。正是这个徐经,最后花钱买了会试主考官程敏政的试题。 主考程敏政后来被人弹劾,直接牵连到了唐伯虎。 唐伯虎在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被贬为浙江小吏,于是愤然回到家中,与家人闹到分家。
唐伯虎为人十分随性,虽然没有什么浮财,后来却也能在家乡修“桃花坞”,时常高朋满座。 可见他在活着的时候,才华就得到当世人的肯定。
在诗歌创作方面,文徵明说: 他对于应酬所作的诗,总是很随意,不讲究措辞。 而对于非应酬类的诗,他则写得比较富丽精工。 他喜欢《诗经》的风格,所以下笔时任情纵性,中年以后开始学白居易。 所以他的诗写得浅显直白,通俗易懂。比如大家熟知的《桃花庵歌》,就是一个典型 。 全诗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儿,但是句末仍有“五陵豪杰墓”这样的典故。 也就是说: 一边讲大白话,一边用典,就是唐寅诗歌的显著特色。
唐寅的诗歌风格“尊情抑理”,独具一格,是明代吴中诗歌的代表人物。 后来他的这种“尊情抑理”的思想,也启发到了晚明性灵学派的李贽、袁宏道等人。字唐寅一生亲历过两次官场的黑暗, 第一次因科场案回到家乡,他愤然选择放弃仕途。 但是他不肯务农经商,也不屑于当和尚。 那是因为他的确有本事,仅凭自己一枝画笔就能赚钱。但是,到了 四十五岁时,唐寅却又禁不住诱惑,第二次步入官场,当了宁王朱宸濠的幕僚。 这一次 幸亏他知道得早,发现宁王早有“异志”,于是在对方谋反之前佯狂脱身。从此回到他的“桃花庵”,当了一名自在逍遥的“桃花仙”。
唐寅的山水画可以,但人物(仕女)画实在不敢恭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