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对联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纪晓岚下联...
来源:6park
丁文江先生曾写过一篇《嘲竹》:“竹似伪君子, 外坚中却空。 成群能蔽日, 独立不禁风。”他用另个角度嘲竹,来表现拍马在职场中的不可或缺。 6park.com
拍马溜须是个技术活,一般人难以窥见其精髓,奉承过头反而会自找麻烦,对于处在宦海浮沉的官员来说,察言观色乃是一生都需不断研究的学问。而在“拍马”这个行业,和珅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能够将趋炎讨好之意通过高雅诗句,精辟对联表达而出实在是过于巧妙。
一、和珅作为拍马高手,怎会屡屡受挫?
伴君如伴虎,在君心难测的朝廷中,想要和皇帝相安无事的相处需要绝对实力,想要和君王和谐对话必备渊博学识,否则只会在人才济济的朝堂之上黯然失色。和珅的奉承并非众人认为的口若悬河。
相反,他的每次发言都是在乾隆开口后的适当点评,让乾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被捧被吹的妙处。和珅虽机智过人,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也棋逢对手,遇到了处处挖坑的死党纪晓岚。如果没有纪晓岚,和珅也许会替代纪晓岚大清第一才子的位置。
高手较量是剑过无痕,纪晓岚不满和珅的曲意逢迎,总是在和珅拍马之后来个神补刀,二人的对峙大多是在不动声色中以对联相抗。比如下面三副对联,这三副对联堪称神仙打架般较量,如果是你,你能对得出下联吗?
一、一联 “岁斗”: 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幅对联诞生于乾隆微服私访时看到的一个鼎,乾隆和和珅、纪晓岚三人在路遇一处寺庙时,乾隆看到一座四方台,想到公平公正的治理方针,乾隆不由得感慨:“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朝四方。”
乾隆看台而发,和珅立马会意,赶忙对一上联:“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反应堪称一绝,能够在乾隆刚提出上联时就及时会意并做出答复,实乃不易,和珅虽曲意奉承,实力却不容小觑。
乾隆听到和珅的下联后,自然极为受用、心花怒放,身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最大的心愿莫过于长命万岁、统治万岁、江山万岁。
听到和珅的下联后,纪晓岚内心不屑一顾:“就你能,就你精,就你会奉承。”
刚好有马夫牵着马匹从二人面前走过,纪晓岚会心一笑,拉过和珅小声道:“和大人才华横溢,您以四方台为上联对出一联,我以万岁爷为上联对您的下联可好。”
和珅同意后,纪晓岚说到:刚好看到马,以马为主题,“何马屁,马屁何,马屁马屁大马屁。”
和珅突然会意后,脸色骤变、内心叫苦不迭:“又被纪晓岚将一军”。
这副对联以纪晓岚的一语中的,完胜和珅,对联虽寥寥数字却包罗万象,它是中华语言文字的顶级表达,也是文化艺术的高级彰显。乾隆、和珅、纪晓岚三人能够应景而发,可见其文化储备和知识素养。接着,带你来看下二联 “瓜斗”。
二、二联 “瓜斗”: 坐南朝北吃西瓜,籽放东边
一联是因一个四方台引发的马屁风波,这二联和食物紧密相连,炎热夏季、酷暑难耐,三人在宫中吃瓜解暑,乾隆看着瓜籽突发灵感,他说:“坐南朝北吃西瓜,籽放东边”。二人一听:万岁爷又兴趣盎然、诗兴大发。
和珅作为官场老油条,自然是不会错过每个表现的机会,他赶忙细细琢磨这个上联:带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很难再找到和方位对称的名词。
暗自度量后,和珅以为纪晓岚也无法对出此上联,立马满脸堆笑对乾隆说:“万岁爷这个对联含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实在是千古绝对,无人能对。”
和珅话音刚落,乾隆笑着问纪晓岚;“纪爱卿,你可否有合适的下联相对?”
纪晓岚不慌不忙回答到:“有一下联,不知可否对上上联?”
在乾隆的授意下,纪晓岚回答到:“自上往下看左传,书往右翻。”
话音刚落,乾隆立马叫好,和珅羞愧不言,纪晓岚下联中的“上下左右”对应乾隆上联的“东西南北”,“左传”对应“西瓜”,“往右翻”对应“放东边”。字字对应、平仄押韵,这个下联确实不俗。最后,带你看下三联“葱斗”。
三、三联“葱斗”:五两六钱七把葱
民以食为天,皇帝也不例外,乾隆喜欢微服私访,游历大江南北时品尝天下美食,他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美食品尝间,这三幅对联和“葱”有关,那么和珅提出了怎样的上联?
乾隆带着两人在一家酒楼吃饭时,和珅看着色味俱全的五花肉想要在乾隆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他说:“三斤四两五花肉”,以肉作为主题,本想展示自己过人的文学天分,以及体恤民情的爱民之心,结果在纪晓岚对出下联后,和珅面如死色,磕头认罪。
纪晓岚看着和珅的故作深沉,心中不悦,于是对出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
乾隆听着纪晓岚的下联有些疑惑:“这是什么葱,能够卖到高出肉的天价?”
纪晓岚不急不慢地说到:“这些葱现存于世,就在您的御膳房。”
和珅一听,自知东窗事发、大事不好,于是立马向乾隆磕头认错,乾隆派人去到御膳房调查后,发现不仅葱是高于7两的天价,就连姜、蒜等基本农作物都是高于市场数倍的天价,中间回扣落到谁手可想而知。和珅自然没有想到自己挖坑自己跳的下场。
对联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散发魅力的独特存在,它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满心期待,连接着各大阶层的倾心诉求,可交流可暗斗,在某些特定场合,成可对联、败也可对联。
古代人温文尔雅,他们并非如现代人这般直截了当,古人的语言表达相当高明,以诗句、对联的方式将“奉承”转换为艺术。
总结:
朱熹曾说:“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鼓励众人读书并非是为了改变初心、倡导拍马奉承,而是鼓励世人以明智态度对待知识、运用学识。
以和珅为例,他虽才高八斗,却落得锒铛入狱、惨死狱中,这也警醒后人:只有将才华合理运用于职场才能提升自身的灵魂高度,只有秉承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才能走得长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