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21-2-14 05:29:42

两位中共“第一夫人”秦城“换房”内幕

自: 袁凌


作为两位前“第一夫人”,王光美和江青在秦城上演了“换房”桥段。


https://www.66.ca/data/attachment/portal/202102/12/215920d6t1w00whx8wbpt1.png


王光美出身大家,毕业于辅仁大学,父亲曾任民国总长,抗战胜利后从北平军调处转赴延安,是刘少奇在中共胜利入城之际续娶的第四任妻子。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对待夫人态度上风格不同。1950年代到1960年代前期,江青尚处于政治舞台边缘,只是担当毛主席秘书一类角色。由于毛泽东除建政初访问苏联外从不出国,江青也无机会对外展示其第一夫人风采。王光美却时常随刘少奇出国访问,尤其以1963年出访东南亚四国最为风光,从而招致江青嫉恨。


  文革之前的“四清”运动中,刘少奇更是放手让王光美在河北省抚宁县桃园大队抓蹲点,推广“桃园经验”。凡此种种皆为犯忌之举。王光美回忆,“四清”运动期间,一次在中南海春耦斋舞会上碰到江青,江青对王说:“我现在身体不好,下不去了。你身体好……”妒意溢于言表。文革初期刘少奇被打成“内奸、工贼、叛徒”并含冤身亡后,王光美被株连,罪加一等关入秦城,备受折磨。一种传言是王光美曾被判死刑,毛泽东“刀下留人”。原周恩来传记组长高文谦考证,事实是专案组曾建议对王“永远开除党籍并惩处”,没有说明惩处是生刑还是处决,专案组牵头人江青批示“拟同意”,留下了处决可能性。周恩来批示“应判刑”,或有针对之意。毛提出“保存活证据,对将来有利”并批示“暂不宜判刑”。同时高文谦披露,江青曾私下对毛要求处王光美死刑。1978年12月22日,王光美获释,而一年零八个月以前,江青已经进入秦城受审。


  参与审判江青案件的法官王文正,记录了这一起“换房”戏剧的落幕:1980年的一天,法官们正在秦城监狱预审室里观看预审江青的录像,一辆轿车开进秦城大门,车上走下一位女同志,在有关人员引导下,向预审室走来。进屋之后,她静静地坐在一旁同法官们一起看预审江青的录像,看得很认真。


  录像结束之后大家看清,原来这是王光美。出狱两年后,她故地重游,特地来观看昔日加害者在秦城的录像。王热情地同法官们打招唿,看上去精神不错,但刚才看录像的激动似乎还未平息,眼眶里含有泪光。王光美环顾一下这间昔日她也曾受审的房屋,对法官们感慨道:“一场文化大革命搞了10年,我却在这里被关了12年,比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时间还长啊!”


  落幕之后,尚有尾声。1980年11月20日下午3时,北京正义路一号,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第一次开庭。审判庭楼上会议室设有闭路电视,供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此观看实况。审判台下有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贺龙夫人薛明和罗瑞卿夫人郝治平三人坐在前排中间的旁听席上,观看了江青被两名女法警押上被告席的一幕。王、郝二人,都是秦城的前“房客”。薛明也曾因与江青的过节,在贺龙过世后受到拘禁。


  江青和王光美的秦城戏剧有一个前奏,即牵涉林伯渠夫人朱明的“匿名信事件”。


  1954年,随毛泽东在浙江的江青收到一封匿名信,从上海发出,由浙江省交际处转江青,使用华东文委信笺,内容是写江青1930年代在上海的风流史和被捕变节的历史问题,内容非常具体,警告江青不要为所欲为。江青接信非常恼火,曾对浙江省公安厅长王芳哭诉。因写信人深知江青1930年代的历史及党内上层情况,江青推断此人必是党内高干或文化界名人,或是他们的夫人。当时浙江省公安部门由王芳主持立案侦查,称为“18号案”,多人受到怀疑,但未破案。


  一直到1961年,一次偶然的事情中,查明了给江青写匿名信的人,是林伯渠的妻子朱明。


  林伯渠去世之后,朱明给中央写信,反映有关林伯渠死后一些遗留问题,主要是希望对林伯渠遗体不要火化,容许土葬,并强调林伯渠既是共产党员也是同盟会员,可以区别对待。此信被用于与匿名信查对,两封信笔迹一模一样。朱明承认匿名信是她写的,并立即服安眠药自杀。虽然朱明自杀身亡,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朱明仍被定为“反革命分子”。朱明的自杀当时震动甚大,内幕不明,直到近年王芳回忆录出版才披露真相。


  朱明亦是一位延安女性,原名王钧璧,生于1919年。出身大家,多才多艺,抗战之初背叛家庭投身革命。延安整风中,身在中央党校三部的朱明以一篇《从原来的阶级中解放出来》的反省教材被树为改造典型。在这篇文章中,朱明大胆袒露自己在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上与党相左,譬如对共产党、毛泽东曾有怀疑、对共产党宣传“国民党假抗战”的反感、认为蒋介石才是中国领袖等,以此将自己树为王明“右倾”路线的反面典型,揭示自己世界观和灵魂的知识份子劣根性。她经过“抢救”成为“新人”的转变历程,成为整风成效活生生的例子。学者高华在《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中引用了朱明的反省作为分析样本,认为朱明反省的最大特点是坦率性、深刻性与广泛性,堪称标准的反革命百科全书,为毛泽东对知识份子的论断提供了充足论据,因而成为样本,应该是在诱导启发之下写成的。


  1945年,朱明嫁给了年届60岁的林伯渠。同为舍弃家庭奔赴延安且嫁给高干的“娜拉”,她何至对江青有如此恶感,以致写匿名信,令人回味,也足见江青在延安结怨甚深。一个旁证是,贺龙的妻子薛明也因为贬斥江青,在贺龙身故后仍受到批判关“牛棚”。薛明亦是一位延安女性。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对朱明的问题重新进行了审查,并做出结论:朱明“给江青的信的内容没有错误,原定其为反革命分子是错误的,纯属冤案,应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延安整风的反省标本和1950年代的匿名信,是朱明在历史上留下的两次痕迹,即使是官方出版的林伯渠传记中,在介绍林伯渠的婚姻内容中,朱明也仅在1946年出现过一次,近似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所说革命历史中被抠掉的“人形空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位中共“第一夫人”秦城“换房”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