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杜牧诗句庆幸913事件
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诗引出的闲话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分“1893—1949”、“1949—1976”两部分,分别在1996年8月和2003年11月出版发行。因为二人的身份特殊,故有人说:出自他们之手的《毛泽东传》,与出自外国人之手的《毛泽东传》,不可同日而语。似乎大有官方盖棺定论的味道。然而,我以为,虽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金字招牌,但也不乏他们个人的某些观点时隐时现于书中。 在《毛泽东传1949—1976》第三十八《林彪事件》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 林彪叛逃事件……以后被称为“九一三事件”。这个事件给毛泽东的震动和打击极大。他借用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心中的感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折戟沉沙”四字,恰好成了林彪一伙乘坐的“三叉戟”飞机坠落蒙古沙漠、丧命异国的绝妙写照。 当然,“九一三事件”留带给毛泽东的,决不仅仅是这样的感叹。(《毛泽东传1949—1976》第三十八《林彪事件》,第203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上述引文中所说毛泽东“借用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心中的感慨”一段,最早当出自熊向晖的署名回忆文章——《关于九一三事件的一段往事》。熊向晖的这篇回忆文章,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6年第12期,后来收入《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一书。 《关于九一三事件的一段往事》一文的第六节,对于毛泽东吟诵杜牧《赤壁》一首诗的来龙去脉,有如是其闻的细说: (1971年)9月24日下午,张才千副总长又召开类似规模的会议,传达周恩来当天上午同几位副总长的谈话和主席的决定:由叶剑英副主席主持军委和总参的工作,黄、吴、李、邱“隔离反省”。 两天后,叶剑英副主席邀请乔冠华、章文晋和熊向晖到他家中谈话。叶帅说:林彪乘飞机叛逃,本来可以用导弹打下来,但是主席不同意,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叶帅说:如果打下来,解释不清楚;如果叛逃成功,也会增加麻烦。机毁人亡的结果最理想。他还兴致勃勃地给大家念了董老(必武)在政治局讨论林彪叛逃事件时写的一首诗: 铁鸟南飞叛未成,庐山终古显威灵。仓皇北窜埋沙碛,地下应惭汉李陵。 熊向晖当时笔录了这首诗,并注云:“董必武作于1971年9月16日晨3时(在政治局讨论林彪叛逃时)。叶帅转告。”但此诗不见于《董必武诗选》,而载于叶剑英的《远望集》,并冠以《斥林彪》的标题。 10月16日晚七时半,周恩来在钓鱼台召集外交、新闻、公安、电讯等部门的有关开会,……周恩来同大家谈到林彪叛逃的情况,说:主席讲,他们搞阴谋,熊向晖是副部长,也不知道黄永胜犯了什么错误。 10月20日,基辛格到京。当晚9时许,周恩来和叶帅、姬鹏飞、熊向晖、章文晋等到毛泽东住处汇报。一见到熊向晖,毛泽东就笑眯眯地问:那个“副统帅”呢?那个“参谋总长”哪里去了?熊向晖也笑着说:主席问我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呀! 毛泽东打趣地问:现在知道了吧?熊向晖说:现在当然知道了。毛泽东幽默地说:你什么也没嗅出来,是不是伤风了,感冒了?他又连连地说:我的“亲密战友”啊!多“亲密”啊!还念了唐朝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老人家接着说:三叉戟飞机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附录二《关于九一三事件的一段往事》。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该文后有注云:本文是熊蕾(熊向晖的女儿)根据熊向晖同史学工作者李海文等人的谈话写成的。原载《新观察》半月刊1986年第18期,1986年9月25日出版。收入本书时题目有改动。) 熊向晖回忆文章中所云:“(1971年)10月20日,基辛格到京。当晚9时许,周恩来和叶帅、姬鹏飞、熊向晖、章文晋等到毛泽东住处汇报……”事,《毛泽东年谱1949—1976》有另外一种如是其说的记载: 10月20日下午四时,周恩来等同基辛格进行会谈。晚十时,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召集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等开会。毛泽东说:联合国大会前天开始辩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为什么尼克松让基辛格在这个时候来北京?叶剑英说:大概他认为美国的两个提案稳操胜券。毛泽东说:美国是“计算机的国家”,他们是算好了的。在基辛格回到美国的那一天或者第二天,联合国就会表决通过美国的两个提案,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41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这段记载,没有提到老人家当场吟诵杜牧《赤壁》诗的记录。其原因可能有三: 一、汇报会正式开始时间是十时,毛泽东与熊向晖谈话内容发生在9时许,因非进入正式开会时间,议题又非本次会议正式议题,故记录员没有将其记录在案; 二、毛泽东与熊向晖谈话,属于会前二人闲谈,与本次汇报会的正式议题无涉,故记录员认为:没有记入本次会议记录之必要; 三、或许当时的记录员已经将其记录在案,但《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编撰者没有采信。 我们知道,会议记录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档案资料,有国家领导人参加,特别是领袖人物参加的会议,没有任何理由不记录下来,没有任何理由不保存下来。更何况中国自古就有“起居注”的规制,那虽说记录的是皇帝们的日常起居,但更多的却是关乎一朝一代的家国大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