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nna 发表于 2021-5-7 06:22:52

巴铁对中国人热情如火?我去过,别自作多情了

来源: 叫虱


https://www.wenxuecity.com/data/news/202105/06/847c66b8c7b2ed02d99ee5da8af72363.jpg

导读:对巴铁“如火热情”的误读和想象,折射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太渴望被别人真诚地对待了,太渴望被别人当一回事了。

对于要不要去巴基斯坦旅行一趟,我犹豫了很久。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曾经属于一个国家管辖的范围。二战结束之后,它分裂为三个国家,然而,在文化、人种和风土人情上,它们几乎大同小异。所以,去过印度了,再去巴基斯坦旅行,感受到文化冲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我旅行最大目的就是看文化、看社会。对于著名打卡景点,我的兴趣一向不大。



促使我提交签证申请的是网络上的一些中国人发布的关于自己在巴基斯坦享受巴铁兄弟贵宾礼遇的文章和图片。在这些文章中,他们讲述自己在巴基斯坦处处被称兄道弟,受到热情款待,比如被拉入当地人家里做客吃饭,甚至还有巴基斯坦保安主动提供日夜安全保护。

这种热情甚至让一些日本人心生妒忌,不惜在巴基斯坦冒充中国人骗吃骗喝......这些文字读得我心旌摇荡,蠢蠢欲动,心痒痒地想赶紧去体验一下巴铁兄弟对待中国人这份炙热的情谊。

从哪里飞过去呢?我想过了北京、云南昆明和新疆乌鲁木齐。从北京飞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要八个多小时,而且还得从贵阳先北飞三个小时到北京,再从北京西转飞八个小时到伊斯兰堡。转了一个大弯,多飞几个小时,还得花一大笔钱。北京基本不考虑。

从昆明飞伊斯兰堡,五个半小时就够了,但是机票太贵,要五千多元。乌鲁木齐似乎是不错的选择。飞过去,三个多小时,机票三千多一点,而且顺便还可以到乌鲁木齐会一会自从厦大研究生毕业之后已经十几年没见面的在当地工作的李同学。过几天,我又犹豫了:乌鲁木齐气温零下十几度,我过去转机意味着要带上一堆厚厚的衣服御寒。一到气候暖和甚至炎热的巴基斯坦,这些衣服就会成为随后行程的累赘。

那段时间,我陆陆续续读到了几篇网上不多见的不同观点的文章。它们提醒国人,巴基斯坦人并非国人想象的那么友好,巴基斯坦绝非传说“国人旅行的天堂”。我们的大使馆甚至发出了提醒:卡拉奇是暴力活动重灾区,国人在那里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那段时间,我动摇了,开始犹豫着去还是不去?于是,决定先到泰国曼谷,至于后去不去巴基斯坦,考虑几天,想清楚了再说。

https://www.wenxuecity.com/data/news/202105/06/d5f495c28cd9fdea9e85313e77124ea7.jpg

太巧了,从云南飞泰国的航班上,我身边正好坐着两位巴基斯坦青年。他们给我介绍说巴基斯坦人非常欢迎中国人,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被叫“brother(兄弟)”。他们对我即将开启的巴基斯坦之行表示热烈欢迎,还加了我微信号。

当然,我心里也未必完全相信他们的话,毕竟这两位男青年是拿着中国提供的一年十几万的资助到昆明某大学读本科。那笔资助用于生活绰绰有余。那天他们放寒假了,动身从昆明去泰国旅行。

不是我不厚道把人往坏处想,在你家的“酒席饭桌”上,拍胸脯表示欢迎你有机会去他家做客,这种热情未必完全靠谱,却撩起了我对去巴基斯坦走一趟的强烈渴望。

1月21日,我终于从曼谷登上了泰国国际航空公司波音787客机。此行最大愿望就是验证和体验一下“巴铁兄弟情”。

刚上飞机,第一瓢冷水便兜头泼来。飞机上将近四百名乘客,除了少数几个欧美、中东乘客以及我这个唯一的中国人,其他都是巴基斯坦人。巴铁一见到中国人就热情如火地打招呼并伸手拥抱的场面根本没有出现。在登机的时候,前后左右彼此紧紧挨着的巴基斯坦人压根没多看我这个中国兄弟一眼。

到了机场入境处大厅,一位机场工作人员倒是显得热情,但眼神有几分怪异,他主动用中文问我“中国人?”,然后,招呼我到他那里并主动帮我填写入境单。这个忙原本不需要他帮,他的主动热情和诡异的笑反倒让我心里产生了一丝疑虑。

这时,他的其他几个同事都围过来,我内心一下就紧张了。那时候是当地时间下午六点多,天快黑了,周围几乎全部是巴基斯坦人,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中国人和欧美人。万一有啥事,我怎么办?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种主动热情背后包藏一份心机:帮我填入境单,让我感觉欠他一份人情,然后就好提要求了。他把入境单递给我,原形毕露地说:“我们是兄弟(brother),你要给我一份礼物。”我心头一紧:如果拒绝了,他拉住我敲诈怎么办?尽管心里突突突地跳,我仍然故作镇定地走开。幸亏他没追上来。

https://www.wenxuecity.com/data/news/202105/06/916de5d19bcae6a46627ea84ed3dc6bd.jpg

出了机场,一群的士司机围上来:“Chinese?” 一问价格,到酒店2500卢比,折合人民币130元左右。以我这些年旅行经验判断,极少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市中心离机场这么远。何况还是贫穷的、物价相对便宜的巴基斯坦呢?我果断拒绝。

这时,一位机场工作人员走过来也是一句“Chinese?”,然后,他让我坐机场经营的的士。“机场经营”四个字他说的特别大声。我想,机场经营的的士肯定不会宰客。一问价格,便宜了一半:1250卢比,折合人民币70元左右。果然便宜,上车吧。

二十分钟不到,到达酒店,我心里又犯疑了。这么近,怎么就收我这么多钱?怎么比经济发达的日本和香港还贵?第二天,我打的士在卡拉奇市区转了一个多小时,打表才350卢比。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前一天还是被骗了。

那天打车到达酒店,已经晚上七点多了。酒店就我一个中国人,甚至可以说是就我一个外国人。巴基斯坦政局不稳,治安堪忧,旅游业没有发展起来,几乎很少有外国游客专门来旅行。在我住酒店的那几天,对我来自这个中国的兄弟,酒店从前台到服务员到餐厅侍者全无半点笑脸。

第二天,我独自在贫民窟游荡,碰到一位当地警察,跟他聊了几句之后,他便单刀直入说:“你是中国来的,给我一点礼物吧。”

离开巴基斯坦那天,我退房之后,准备打车去机场。酒店门口交通混乱,压根看不到的士。由于赶时间,我请前台帮我有Uber叫一辆的士。他断然拒绝,冷冰冰地说他从来不用那个软件。然后,跟服务员用乌尔都语说了几句,服务员便过来主动说,他帮我出去拦一辆车。

几分钟之后,他回来说,拦不到车,而且机场很远,问我急不急。我知道“机场很远”是一个低级谎言:我前几天刚刚从机场过来,远不远,我还不知道?

他接着热情地提出他让他朋友开车送我去机场。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一仟卢比。在卡拉奇逛了几天,我有经验了,到机场三百卢比绰绰有余。我问他门口的突突车可以去机场吗?他说突突车不能去,因为公路不允许突突车奔跑。

我不相信,走到立交桥下,问了突突司机,他们说可以送我到机场,价格是400卢比。我知道,如果硬砍价,300 卢比绝对可以成交。但是,想到比起酒店前台使伎俩骗人,我觉得他们要400卢比不算过分,而且突突司机属于社会底层,一天赚不到几个钱。

顺利抵达机场,总算值机安检时间充裕。机场值机人员、安检人员、海关人员,对我这个中国人,仍然没有半点笑脸。

说了这么多,大家千万别误认为,我去巴基斯坦是想享受贵宾待遇。结果人家没有如我所愿,我失望了。其实,我只是出于好奇,想体验一下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巴铁兄弟“如火热情”究竟炙热到什么程度?坦率地说,他们真的拉我去他们家里喝茶吃饭, 我还怕呢,因为那些食物和卫生条件,我看了就反胃。

这次巴基斯坦之行,我花费不少。旅行结束,我没有失望,感觉收获满满,因为我终于亲身验证了巴铁对国人的“座上宾待遇”究竟是怎么回事。

https://www.wenxuecity.com/data/news/202105/06/909070fd0eab95aa542b6d29d6ed8f12.jpg

对此,我做如下分析:

首先,巴铁对待国人的“如火热情”并非谁刻意制造的谎言,因为没有人可以从谎言中获益。

有人说可能是在巴基斯坦开旅馆的中国商人散布的营销软文,以吸引更多中国人去巴基斯坦旅行,住他们的酒店,让他们赚钱。我觉得这不大可能,因为在巴基斯坦开旅馆的中国人数量很少,这些商人不足以制造出如此之多的“巴铁兄弟情”的帖子。

其次,巴铁“兄弟情”不过是中国游客自己的幻觉。

作为一个旅游业还没有发展,外来投资稀缺,经济落后的国家,外来游客很少涉足巴基斯坦。所以,没有出过国门,与不同文化、不同人种的族群接触不多的中下层巴基斯坦人民,对突然闯入自己生活区域的文化他者不免心存好奇。

就如同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小镇和小县城的居民偶尔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会好奇地围观跟随一个道理。

碰到平时不多见的外国人,几乎是出于本能,我们一般都是好奇地问一句:“你是哪里来的?” 如果对方笑脸回应,反应热情,而且能用你的语言跟你聊几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马上会热情地凑过去,跟对方握手,拍对方肩膀,问这个问那个,甚至邀请对方到你家里坐一坐,喝杯茶。

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贫穷的人群,可以失去的东西就越少,就越不需要过多提防来自陌生国度的陌生人。从气质和打扮判断,我在飞往巴基斯坦的飞机上遇到的巴基斯坦人多属于中上阶层。他们见多识广,对我这个中国人不理不睬不冷不热是因为他们对我毫无好奇心。

我在卡拉奇城乡结合部的平民区走访的时候,遭遇就完全不一样。当地的平民百姓在问一句“China?”得到我正面回应之后,马上非常热情地围着我,甚至要请我喝奶茶,要我留下email改天联系我。

但是,我观察得知,那仅仅是对生活中难得一遇的文化他者的“十分钟热情”。很多中国人对与开放发展程度低的落后族群的跨文化交流了解不多,把人家依据你的长相而问的第一句话“你是中国人吗?”硬是与人家随后出于好奇心而表现出的热情关联起来,把人家对文化他者的热情等同于对中国人的热情。

第三,对巴铁如火热情的误读折射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在这个社会被日益撕裂,个体越来越原子化的时代,人情淡薄,道德滑坡,虚情假意,让我们既感到愤懑,又觉得无力。于是,我们把对纯真、温情和友善的渴望投射到了其他民族身上,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对人家的“热情”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解读。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太渴望被别人真诚地对待了,太渴望被别人当一回事了。

雨夜 发表于 2021-5-7 09:27:01

是中国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铁对中国人热情如火?我去过,别自作多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