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大国竞争 美应全面准备与中国下一场战争
中时新闻网柯恩认为,扬弃大国竞争,转而投入下一场战争,美国才能真正在南海等地吓阻北京。图为美海军与新加坡海军在南海编队。(图/DVIDS)
华府智库“兰德公司”研究员柯恩(Raphael S. Cohen)18日发表分析文章。文章指出, 自2018年《国防战略》宣告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议题,由恐怖主义转移至大国战略竞争后;国防政策圈的流行用语,在也没有比竞争一词更时髦的用语。但作者认为,五角大楼应全面扬弃“大国竞争”此一用语,将重心转为赢得下一场战争,才能真正吓阻中国大陆并带来永久的和平。
作者指出,自《国防战略》后,举凡白宫文件、备忘录与公共声明,都可看到竞争一词的使用;甚至,在总统拜登首次对国会演说中,以及近日颁布的《过渡国家安全战略指南》都提到与中国大陆的战略竞争。
柯恩认为,随着华府在全球多处与大陆、俄国争夺影响力,战略竞争受到政府青睐实属必然;但是,“国家间战略竞争”虽然是对国际环境现势精准的描述,却不利于美国建立良好的国防战略。
首先,国家间战略竞争让人联想到体育场或经济市场上的竞赛。这些比赛有规则的约束、有裁判的监管,最终出现输家与赢家;但地缘政治竞争缺乏这种明确性;没有起点、中场或终点,没有规则、裁判。国际关系学者在谈到竞争一词时,使用抽象的概念来描绘国家如何与他国争夺声誉、权利与安全。
然而,战略应建立在真实性与规范性,而不是模糊或描述性。战略必须为国防部设立远景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提供具体步骤与应避免事项;相较之下,竞争无法提供这些功能。虽然它规范了美国应与哪一国竞争(主要为中国大陆,其次为俄国),但在哪里竞争、如何竞争,却无法说明。更重要的是,竞争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用竞争将无法描述美国想达到的目的。毕竟,大陆与俄国是大而强的国家,不论美军在承平时怎么做,都无法改变此一事实。
其次,正因为竞争的定义模糊不清,故将限制五角大楼资源分配与分配到何处,但这却是必要之举。中国大陆与俄国为全球性的强权,在各地都以某种样貌存在;然而,并非所有的存在都相同程度地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特别是大流行后,国防预算顶多持平,甚至裁减,此时五角大楼必须优先考虑战区与资源的优先性,才是明智的抉择,而竞争的模糊性无法让该部门优先投注注意力在当注意之处。
这样的限制不只反映在地理上,还包括五角大楼任务。由于竞争一词无法设定具体任务,因此国防部的诠释变成无所不包,涵盖冲突的一切形式。就吓阻大陆与俄国侵略来说,的确适合军方执行;但其他任务较适合由美国政府其他部门执行。
例如,在反制中国大陆一带一路投资,国务院、美国国际开发总署与民间社会组织较军方更适合。同样的,在使俄国影响力行动无效化,或是让两强颠覆的政治意图披露出来,国务院等单位都比军方适合。从这角度来看,直接动用军方投入大国竞争,反而削弱拜登政府承诺将外交作为首要工具的说法。
那么,五角大楼在承平时期该怎么做会比与陆俄竞争更好。一言以蔽之,准备打赢下一场战争,并挫败任何还不达冲突门槛的军事侵略。这有赖于五角大楼指导联合部队发展相关能力,具体界定进行何种训练、在哪里投入军队、如何作战以及美国应与哪些国家、伙伴建立军事关系。
将重心由竞争转至战斗,让五角大楼可将焦点放在核心专长上,即能发挥军是影响力的工具。同样地,这也让军方缩小任务的地理范围。毕竟,虽然陆俄的影响力遍及全球,但真正会发生大国战争的潜在冲突点却很有限。更何况,即使将任务范围缩小,任务依旧艰辛而不易解决。
限制授权给五角大楼的任务,会让拜登重新重视负责美国外交政策的其他机构,从而让美国是动员整个政府投入与北京的角力。虽然国务院官员常埋怨,自己在官僚竞争中输给规模更大、资金更充裕的五角大楼。但是,明确切割在面对北京与莫斯科时,哪些任务属于五角大楼、哪些属于其他机构,是拟定总体战略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如果美军专注于打赢下一场战争,就能实现防长奥斯汀所说的─美国永远不会迈入真正的战争。华府可能永远不会因为南海问题,而与北京起冲突;但美方能吓阻北京与莫斯科,动用武力改变现状。
不管拜登政府在《国防战略》中将如何描述,大国竞争已成为事实。但是认识这种现势与要求五角大楼投入竞争是不一样的。对抗陆俄需要国防部全力以赴,特别是在资源紧缩的年代,而放弃竞争一词将是良好的开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