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21-6-27 19:25:50

中国猪肉:狂涨暴跌,留下一地猪毛

源: 华商韬略

狂涨暴跌,留下一地猪毛。

  涨的时候怪周期,跌的时候也怪周期,想要安安静静吃个猪肉,咋就这么难?!



  “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

  去年8月,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当时,市场预计2022年国内猪肉价格将跌至10元/斤,而他更悲观,“肉价跌到4元至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这个论断当时遭到了群嘲和质疑:“逗我呢!有这个判断的人一定不去菜市场”“在一个榴莲破百的时代,猪肉破十是不可能的”“降价是好事,但总感觉是危言耸听”。

  要知道,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一路上行,短短几个月,就从十几块涨到了三四十块钱,到年底更是突破了50元。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9年10月,猪肉市场价已达50.49元/公斤,同比上涨114.4%。

  然而世事难预料,转折来得就是这么快。

  2021年以来,猪价一路下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生猪价格为15.8元/公斤,相较于1月上旬的36.8元/公斤,已跌了近六成。而据机构监测数据,6月18日,全国猪价最低的省份,均价为6.2-6.7元/斤,逼近5元。

006.jpg

生猪(外三元)价格走势。来源:中国养猪网

  与现货市场保持同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也不断刷新新低。

  大商所生猪期货主力合约6月15日盘中一度低至18550元/吨,创出挂牌以来新低。相较于30680元/吨的历史高位,短短几个月,最大跌幅已接近40%。

  猪价跌跌不休,连国家都着急了,不得不出手。

  6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强调,要建立预警机制,根据不同预警情形,国家和地方要及时启动储备投放和临时收储等响应措施。

  仅仅一周后,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提示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007.jpg

  涨的时候吃不起,跌的时候还要操心不能太便宜,猪价为何如此牵动人心?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猪肉?看看这些数据,可能会突破你的想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0年,全球一共生产了猪肉9787.5万吨,其中中国生产了4113万吨,占比高达42%,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人共消费猪肉5451.8万吨,也就是说中国自产的猪肉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进口来填补。

  2020年4月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显示,目前中国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在32公斤左右,预计2029年将达到42公斤左右。

  按一头商品猪平均体重200斤计算,这意味着3个中国人一年几乎就要吃掉一头猪。

7ecafec2efb742ec6570abef6e72bc5e.jpg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猪肉让我们吃成了超万亿的超级大市场。

  规模大了,影响自然就大。

  过去几年,中国一直承受着猪肉价格飞涨的压力,高昂的价格让人们失去了猪肉自由,还拉高了整体物价水平。

  作为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篮子重要组成部分的猪肉,其价格波动对物价整体水平的影响也是相当明显。比如2019年猪价上升,猪肉在CPI的权重也相应上升,今年以来猪价下跌,权重也有所下降,但基本都在2%以上。

  猪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但就国家经济和长远影响而言就不一定了。

  据新猪派调研数据,目前全国有超过七成的养殖户亏损。以当前商品猪平均重量计算,有近四成的养殖户卖一头猪亏损超400元,有一成多的养殖户要亏800元甚至更多。

  正常的市场价格调整、产业优胜劣汰其实也正常,关键在于其后续带来的影响。

  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目前大部分养殖企业的成本都在18元/公斤以上,个别规模化企业可以将成本降至16.5元-18元,散户成本相对较低,但也要在15元-16元上下。

  照此速度继续下跌,可能会跌破成本线,令整个生猪养殖业承压。

  “去年一头猪能赚千余元,今年别说赚钱了,一些出栏比较晚的猪还要亏钱。”一位网友说,他父母是养殖户,赶上这轮大跌,又值生猪出栏期,当初仔猪购买价很高,导致现在养得越多亏得越多。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生意越做越亏,部分企业和散户熬不住,自然会加速退场,短期内市场供应会大量减少,供不应求之下价格再次反弹,最终的结果还是需要消费者来承担。

  这也是为什么猪价过快下跌,国家着急出手的原因。

  行业亏损之下,绕不过的猪周期再被提起。

  正常情况下,圈养的生猪一般需要6个月到9个月出栏。周期性的特点,决定了生猪产业无法根据当前的市场变动对资源进行配置,价格高的时候不一定能卖,能卖的时候价格又不一定好,信息获取的滞后性使得市场的波动性增大。

640 (1).gif

  但如果我们回顾以往的猪周期就会发现:

  每一轮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多是由非正常原因引发的。比如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的猪肉价格暴涨,主要是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特殊情况的影响。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在环保压力之下出台严格养猪禁令的人为因素,也让短期内猪肉产能减少,价格上升。

  每一轮猪肉价格的大幅下调,都是市场向正常回归的调整。比如2021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调,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简单说就是生猪出栏量急剧攀升。据新华社记者近日了解的情况,今年以来湖南、辽宁等省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大幅增长超三成。

  猪周期看似不可对抗,但毕竟有其自身的规律。目前国内猪价暴涨暴跌,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是人为因素和非理性投资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9年12月,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万科创始人王石问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今年是不是赚大钱了?”

  刘永好答:“效益不错,比去年同期翻得比较多,请你吃饭没问题。”

  刘永好家族兄弟四人靠猪饲料起家,而刘永好从新希望成立到成为中国首富,仅用了7年。

008.jpg

1990年代的刘氏四兄弟

  2019年猪价上升期,新希望的生猪养殖实现营业收入74.87亿元,增幅在132%左右;实现毛利润28.85亿元,增幅在451%左右,相当于一头猪卖出了前一年四头猪的利润。

  2020年这一数据继续走高。新希望共销售生猪829.25万头,同比增长186%;实现营业收入247.7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31%;实现毛利润57.31亿元,同比提升一倍左右。

  年轻时就有养猪梦的秦英林,带领牧原股份上市还是在2014年,当时秦英林和妻子钱瑛身家合计达80亿。那个时候就有人说,一个养猪的可以养到80亿身家,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但很多人没想到,真正让人匪夷所思的还在后面。

  2019年,牧原股份生猪销售量从上一年的1101.1万头下降到1025.33万头,营收却从133.8亿元提高到了202.1亿元。

  2019年11月7日,秦英林家族以1173.8亿元的身家跻身中国富豪榜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榜单上除了秦英林家族来自生猪养殖行业,其余均来自互联网和地产等行业。

  2020年,牧原股份继续高增长,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78.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8.97%。

  然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养猪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前5个月,新希望商品猪价格从30.52元/公斤下降至18.46元/公斤,下跌近40%。新希望一季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38亿元,同比增长42.15%;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91.59%。

  5月份,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7.65元/公斤,同比下降32.63%。同花顺数据显示,牧原股份股价从今年2月的高点92.53元到6月18日收盘价57.15元,4个月内跌幅超过38%,市值蒸发超1400亿元。

  今年3月,牧原股份因为财务数据被质疑而引发深交所下达关注函。不久前,其又因为发行可转债违规,公司董事长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其他生猪养殖企业如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正邦科技,今年一季度均表现不佳。

  温氏股份总营收为168.1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6%,净利润5.4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1.28%;天邦股份总营收为34.1亿,同比增长80.6%,净利润2亿,同比下降59%;正邦科技总营收127.1亿,同比增长78.1%,净利润2.1亿,同比下降76.6%。

  牧原股份近日坦言,“目前部分高成本企业已陷入深度亏损”。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下跌行情继续,会有更多的猪企亏损甚至出局。

  从“暴利时代”跌入“巨亏漩涡”,这个行业的造富和坠落故事,正如这个行业的周期性特点一样,往往只发生在短短几个月间。

  还有没有人记得雏鹰农牧?这个被称为“中国养猪第一股”的公司曾经要多风光有多风光。2010年,雏鹰农牧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比牧原股份早了4年,比温氏股份早了5年,总市值超过70亿元,董事长侯建芳一举成为当年的河南首富。

  然而从2015年起,眼看着其他同行干得风生水起,侯建芳的财富却一直缩水。

  2015年,在胡润百富榜上,秦英林、钱瑛夫妇身家205亿,侯建芳为90亿;2017年秦英林、钱瑛夫妇身家255亿,侯建芳只有70亿。

  2018年和2019年,侯建芳的名字就已经从胡润榜消失了。即便2019年猪价进入上涨周期,也没能拯救雏鹰农牧,其反而因为“买不起饲料,饿死超过200万头猪”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今年猪肉价格暴跌之后,雏鹰农牧经营问题进一步凸显。2月初,其对旗下子公司进行了整合,想要通过破产来降低企业负债率。但目前看,雏鹰农牧仍有7亿余元债务需要偿还。

  中国养猪业创造了太多财富故事,且隔一段时间就上演一次的暴涨大剧,不断刺激想要赚快钱的人加速入场;与此同时,已经成为巨头的企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加码扩建。

  然而,暴涨属于昙花一现,可遇不可求;下跌则是回归正常,短期不可逆。在这样的背景下,供不应求很快变成供大于求,追涨很快变成杀跌。

  2018年、2019年资本争先恐后进入,掀起火热的跨界养猪潮,如今在猪价一路下跌的行情下似乎已偃旗息鼓,新玩家一个个都没了消息。

  最近国家出手,一些企业和养殖户似乎又看到了猪肉价格反弹的希望。

  但事实是,相关部门曾多次表态,当前猪肉价格调整是暴涨后的理性回归。所以,期望猪肉价格再次出现大幅上涨的,趁早还是打消这个念头。

  而国家发改委提出的预警收储,也是在进入一级预警区间才会启动。并且国家收储的目的,只是在供大于求、价格过低时为养殖户兜底,在价格过快上涨时平抑猪价,让消费者能买得起猪肉,并不会带来猪肉价格的上涨。

  5月21日,牧原股份在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称,“虽然未来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行业要做好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

  养猪业看似低门槛,实际是个资金和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7年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经想在贵州建个30万头的超大型养猪场,一听项目预算要几个亿,他马上决定放弃了:

  “我们建个五星级酒店才花多少钱?!”

  产能过剩时,靠市场调节去产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生存下来的,一定不是一时冲动的跟风者。

  “不要恐慌,更不要以赌博心态安排生产。”中国畜牧业协会近日发出倡议。

  产业集约化已是大趋势。只有跟风者少了,预期稳定了,价格稳定了,才能让养猪不再是个“玩心跳”的行业,我们才能不用看周期,踏实吃猪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猪肉:狂涨暴跌,留下一地猪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