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敢言网红法学教师罗翔微博被清空
自由亚洲https://botanwang.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632_n/public/field/image/Clipboard05%23_357.jpg?itok=tKreDOjg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中国政法大学网站)
近日,颇受中国网民欢迎的法学教授罗翔的微博突然被清空,原因不明。不过在此前,罗翔就曾因影射时政遭到小粉红的举报和攻击而一度退网。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当局对言论管控的门槛一再提高,不仅维权律师被打压殆尽,从学术角度探讨中国司法漏洞的罗翔也不能幸免。
网红法学教师罗翔恐“因言获罪”
6月26日,中国网红教师罗翔的微博“@刑法学人罗翔”的内容被全部清空,而且他的帐号首页的背景被换成了庆祝百年党庆的红色宣传画。目前尚不得知是罗翔本人迫于压力将三千多条贴文转为仅个人可见,还是微博平台的私自操作。
中国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在微博评论此事说:“这些年来,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微博或沉默,是讨厌和害怕某些人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这种趋势令人忧虑。”“又一个人离场,又一个声音消失,又一扇门关上。”
中国法学家罗翔从北大法学院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至今。同时,罗翔还是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和厚大法考刑法主讲教师。2020年初,罗翔因其《罗翔讲刑法》系列视频爆红网络,其风趣幽默的刑法讲解赢得大量年轻人喜爱。2020年3月,罗翔被邀请入驻中国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一天内粉丝突破百万。目前罗翔在哔哩哔哩上拥有超1500万粉丝,是哔哩哔哩头部up主之一。
曾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的旅美法律学者滕彪告诉本台,当局一再收紧对言论的管控,即使罗翔探讨司法体制是从学术角度,也不能豁免:“(罗翔清空微博)说明中国对言论,包括网络言论在内的控制越来越紧了。像罗翔这种有知名度、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现在都被迫退出微博,没有发言的空间。即使是学术角度,只要跟当局的意见不一样,现在的管制的限度和门槛就完全无法容忍。虽然过去有一定的自由度,但现在因言获罪的数量大大增加。对于罗翔这种的言论管控变本加厉了。”
罗翔并不是第一次在网络上遭到攻击。去年9月8日,罗翔曾在微博上分享读书笔记:“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随后大量网友指责他影射、讽刺钟南山在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获得“共和国勋章”一事。不堪网暴者的污言秽语和人身攻击,罗翔宣布退出微博,但保留了此前发布的内容,直至近日被清空。
罗翔曾多次揭露中共司法机关黑幕
罗翔多次在讲课过程中探讨中国司法体制漏洞,揭露司法黑幕,曾将“寻衅滋事罪”评价为“1979年刑法臭名昭著的三大口袋罪之一”。罗翔还说过,对于私权而言,只要法律没有被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对于公权而言,只要法律没有授权的,都是被禁止的,可是中国很多司法机关完全是翻过来了。罗翔言论之大胆,引发网友们对他会“因言获罪”的担忧。
2019年,一段罗翔的讲课视频火爆全网。罗翔在视频中揭露中共司法制度的黑暗,提及辩护律师的不公待遇,而这段视频是在2012年针对修改刑事诉讼法展开大讨论之际录制的。罗翔在视频中说:“在司法实践中,只要证人改变口供,司法机关就认为律师有引诱的嫌疑。我们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好好的,怎么律师和证人一碰面,他的口供就改了呢?他(律师)肯定有诱供的嫌疑,你属于犯罪嫌疑人,先把你抓了再说。”
罗翔在视频中继续解读:“最严重的还出现过在法庭辩论阶段直接抓律师,检察机关提供证据,律师说我们对证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检察院的同志说,建议贵院休庭,因为对方律师涉嫌做伪证。昆明有一个律师就这样被抓了,当然后来也出来了,但出来之后出家做了和尚。他说太黑了,没有这么打的。”
中国维权律师陈建刚说,中国维权律师屡遭打压,其生存空间一再被收紧。当维权律师这个群体被打压殆尽时,罗翔这种学术性法学学者就成为了被管控的头号目标:“中国对言论和社会的控制,就像剥竹笋一层一层的。当所谓的新的‘黑五类’,比如维权律师、网络异议者、上访人士等,当这些人慢慢被一层一层剥去,最后出现在最前沿的、首当其冲的将是这些虽然不参与法律实践,但是有学问、懂理论、能够把道理讲清楚的学者。像罗翔老师就是一个代表,必然会受到冲击。”
罗翔还在视频中引用了中国维权律师斯伟江的一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中国辩护律师的困境:“公检法三家打麻将,麻将得几家呢?得四家。律师是凑局的,但关键是能不能胡牌呢?你不能胡牌。你小子敢胡牌,我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现象。”
陈建刚认为,中共管控言论正朝着从打压参与司法实践的律师到学界人士的方向一步步全面收紧。
罗翔并没有噤声
目前,罗翔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和B站视频仍在更新中。6月26日,罗翔通过公众号撰文寄语毕业生,在文中他谈及自己此前停更微博的原因是不希望“在虚拟世界中投入过多的时间”。罗翔还写道:“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忠于每天职责的人。”“抽象的人永远无法代替具体的人,愿我们能够走出这种习以为常的伪善,在每个岗位中勤勉度日,不负所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