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也只有上海还能容得下张文宏
城市的地得https://www.66.ca/data/attachment/portal/202108/13/041736dgkgnpgjwc1c37rw.jpg
上一篇写张文宏医生的文章,很意外地刷屏了。看到一些批评意见,感觉还应该再说两句。 我是看到有两位医生贴出和张文宏的合影支持他,才决定写这篇文章的。我确实被这种“清澈透明“的声援打动了。还写了这么一段: 这两张照片,都代表着中国男性的最好状态。穿得得体,不油腻;中产、高级技术人才的中产绅士派头;大城市居民。 这话可能让很多人不舒服。 今天看了一下公号后台,这个是我的小号,以前只有几百个订户。这两天多了一些,但是也有三百多个取消关注的。因为我的公号设置为“已关注才能评论”,他们都是进来骂一通然后又取关的(真是辛苦了)。 其中一个代表性的意见,就是:“和大城市有什么关系?中小城市就没有人才吗?” 我的回答是,张文宏只有上海这样的城市才有。我不太清楚那两位支持他的医生的情况,今天想谈的就是,在中国,每一个大城市,都需要一个张文宏,但是很遗憾,只有上海才有。 以我所在的成都为例。昨天三个小区刚刚解封,成都人欢天喜地像过节一样。我认为成都的疫情防控做得非常棒,一个标志就是防控精准,没有全民核算,KTV和酒吧也都照常开业。去年一个在酒吧工作的女孩感染,也没有导致全市酒吧停业。而今天看到一个截图,深圳的KTV行业,正在联名呼吁政府让他们开业。 成都也有很好的医院,华西医院像张文宏所在的华山医院一样好,但是,你在街上问一百个成都人,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一个像张文宏一样的医生的名字。 去年下半年成都和今年成都都出现了小范围的疫情,也开过几次发布会,由华西医院的“救治组长”参加,但是没人知道他的名字。这是因为他只是在新闻发布时后说话,严格恪守着他的身份,而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公共发言”。 张文宏对上海的作用不是这样的。去年初的疫情,他作为救治组长,奋战在一线,但是疫情平息后,他一直在发言,进行公共卫生的普及。他经常参与疫情防控的国际会议,和世界完全同步,掌握各种最新信息和学术成果。他也参加各种活动,印象很深的是还参加了上海纽约大学的毕业典礼,进行全英文的演讲。 他是这个城市的英雄,是这个2000万级人口的大都市的守护神。我相信,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有很多上海人晚上是看了张文宏的消息才入睡的。人们亲切地韩他“张爸爸”,我认为只有上海人喊才是最贴切的。他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也是真正的代表。 当然,感谢互联网,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他说什么。他不是每次都对,也从不把话说满,有时候也吞吞吐吐,不敢多说,但是人们知道,他说的应该是靠谱的。其实,他的讲话,更多是他和同行讨论的共识,而由他表达出来而已。 小城市当然不可能有张文宏这样的人物。能去哈佛医学院读了博士,谁还会回小城市的医院工作?更重要的是,小城市通常都是“单一声音”的共同体,不允许由“个人权威”的存在。就在这两天,一个小城市的教师,在网上发言议论了一下“与病毒共存”,就被拘留了15天。 大城市也未必能有。这一段时间南京防疫,公共卫生部门、医生和市民,都很辛苦,连续进行多轮核酸筛查。我看到至少举办了十次以上的发布会,但是,你对哪一次发布会有过印象?有一次发布会,人民日报记者问现在的确诊病例有多少打过疫苗,回答问题的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那时我就想,要是在上海,会不会有所不同? 我想大概率会不一样。在过去20年,中国的城市化尽管造就不少大城市,在人口规模和GDP上都很惊人,但是这些城市还不太像“大都市”,缺少都市文化。更包容不同声音的,更谨慎的(而不是狂飙突进搞运动的),能够权衡不同举措利弊的,在动态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谋求来个最终解决)。这样的大都市,必然是更文明一点的。 如果是换一个城市,张文宏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机会要保持沉默好好做人了。即便是把他推向公共舞台的第一次发言,换一个城市可能就是自己人生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没必要为他个人担心,因为他是在上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