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衣锦还乡如何报恩?充满人情味 比刘邦大度
聚焦人文世界明太祖朱元璋对待功臣刻薄寡恩,但对待父老乡亲,尤其是他的恩人,他又显得如此温情,简直判若两人。
https://www.66.ca/data/attachment/portal/202109/05/021736msr5hhgq5ebrh1w8.jpg
至正二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收到一个让他振奋不已的消息,他的家乡濠州收复了。
自老朱从军以来,他只回去过一次,那也是为了招兵买马,而且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他一直没有机会回去看看承载了他二十五岁前所有记忆的地方。
这十三年的军旅生涯,不但没有让他忘了故乡,反而让他更加思念那个曾经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
此刻的他归心似箭。他曾经说过:“濠州是我的故乡,即使收复了全中国,没有收复濠州那也是不圆满的。”
收复故乡的这一天非常特殊。正好是他大哥朱兴隆的祭日,而三天前是父亲朱五四的祭日,离母亲淳皇后的祭日也不过短短十三天。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内心充满了遗憾。
他再也不想错过机会,他要趁着家乡收复的时机回家祭拜一下父母兄弟,顺便报答一下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就在下一个月身为吴王的朱元璋荣归故里。值得一提的是老朱特意带了两个人回去。
这两个人一个叫刘大,一个就曹秀。他们的父母对老朱有恩。
刘大的父亲就是曾经慷慨把自家的地给朱元璋安葬父母的刘继祖。而曹秀是汪大娘的儿子,汪大娘就像亲娘那样帮过朱元璋。那时朱元璋快饿死了,是汪大娘用全部家当置办礼品才把朱元璋弄进皇觉寺,保住了老朱的一条命。
这哥俩正是在十三年前朱元璋回家乡招兵买马时加入的义军队伍。当时的他们也是走投无路了,要不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呢?
朱元璋见到这二人来投靠自己,非常高兴,但得知对他有恩的刘继祖、汪大娘已经离开人世,内心又无比惆怅。
这哥俩虽然资质平平,但朱元璋一直把他们带在身边,不让他们到战争前线涉险。
这哥俩看到别人在前线杀敌立功也颇为眼红,也申请到前线去,但都被朱元璋拒绝了。他对这哥俩说:“我不能看着你们去冒险,去送命,不想对不起我的恩人,你们的父母。”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确实是朱元璋爱护他们。
本来,朱元璋是带着吴王的全套阵仗回故乡的,但一出南京城,他发现这样太慢。他就撇下阵仗火急火燎地朝家乡赶。
这一刻的他不像个即将君临天下的雄主,更像个着急回家的普通老百姓。
由于连年战火,家乡只剩下了二十户乡亲。在朱元璋破败的家里,他见的第一个人是他儿时的玩伴刘舔儿。
比朱元璋大两岁的刘舔儿,此时也不过四十二岁, 已经被艰难的生活折磨成的像一个行将就木的小老头。
看到刘舔儿如此光景,朱元璋的眼眶都湿润了。他深情地问到:“刘舔儿是你吗?”
刘舔儿半天没有反应过来。朱元璋又说到:“我是重八啊!”
听到这一句,院子里顿时沸腾了,刚才不敢认,现在确定就是那个曾经的朱重八,他们也敢认了。
乡亲父老问道:“重八你现在做啥大官,这么大的阵仗?”
朱元璋拉着乡亲们的手,非常亲热,叫手下把带来的干粮和肉都分给了乡亲们。
分完了,朱元璋还觉得不够,又给乡亲们每户两匹绸布、两匹棉布和二十两银子。
乡亲们喜气洋洋,满载而归后,朱元璋就给父母兄弟上坟去了。
见到父母的坟头长满荒草,朱元璋感慨万千,泪如雨下。想想自己如今锦衣玉食,而父母的坟头如此荒芜,朱元璋心里不是滋味,他决心要为父母风光改葬。
但跟随的官员却认为迁坟改葬花费不菲不说,恐怕破坏了他们老朱家的风水。
朱元璋听了只得作罢,但决定要把坟地扩大,弄得像个帝王家的的坟地。
祭奠完父母兄弟,朱元璋就回到了村里。这个时候村民们已经知道原来朱元璋不只是什么大官,而是即将成为九五之尊的吴王。
乡亲们再见到朱元璋也不敢再叫重八了,都纷纷跪下了。
朱元璋让村民们赶紧起来,让刘大和曹秀负责看守老朱家祖宗的陵墓,并且根据每家人口的多少分给几百亩上千亩的土地,免交十年的公粮。
接着朱元璋说道:“众乡亲以后就不用辛苦劳作了,可以把土地租给佃户,只要专心地看好朱家的祖坟就行,祭祀后的猪牛羊就分给你们吃了。”
说完这些,朱元璋发现老朱给放过牛的地主刘德没有来。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吃过地主刘德家的牛,朱元璋也求过他让他给点地安葬父母但被刘德拒绝了。这次听说朱元璋已经成了大王,可把刘德吓坏了,不敢露面
朱元璋问乡亲们问刘德去哪了,没人敢回答。因为大家都知道刘德曾经伤害过朱元璋。
朱元璋就吩咐手下人让刘德过来。刘德一看来了这么多人,可把他吓坏了。他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难道朱重八要害我?”
刘德心惊胆战地去见朱元璋了,没想到结局很意外。刘德见了朱元璋就磕头如捣蒜,一个劲地认错。老朱一看这情况,心里的怒气也消了一大半。
朱元璋大度地把刘德扶起来,并且对他说道:“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情,你也没想到我能飞黄腾达,成为天下至尊。”
说完,朱元璋也赏了刘德上千亩的土地。刘德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自己非但没死,还有了更多的土地,以后小日子更不用愁了。刘德谢恩而去。
说起来,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有几分相似。都是起于布衣,最后都当了皇帝。
但要论豁达,似乎朱元璋更胜一筹。朱元璋厚厚赏赐了曾经对他不好的地主刘德,而刘邦却一直记着大嫂不让他带着狐朋狗友蹭饭。刘邦迟迟不肯分封大嫂的儿子刘信为王为侯,后来还是刘老太爷亲自出面,才分封大侄子为羹颉侯。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明。
就连朱元璋也说过:“论高祖豁达大度,世咸知之,然其记大嫂之怨而封其子为羹颉侯,则度量亦未弘矣。”
其实,从朱元璋分封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比刘邦大度。毕竟侄子朱文正曾经做过对不起朱元璋的事情,但朱元璋没有牵连到侄孙。
朱元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乡,并且一再嘱咐乡亲们要保护好自己。
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在南京称帝。然而不久之后他就提出要定都自己的家乡凤阳,这下子可把群臣的下巴给惊掉了。群臣纷纷反对,都心想:“谁去那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
不得不说,朱元璋依然还深深地记得家乡。
营建了八年的中都凤阳,朱元璋最终也没有回去,毕竟大臣们都反对,再加上其他原因只得作罢。
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尤其是刘大和曹秀。趁着自己刚当上皇帝,又让这哥俩当了从仕郎,永远守护大明皇陵。
为了让这哥俩名字好听点,朱元璋还专门给他们改了名字,刘大改为刘英,曹秀改为汪文。 这里直接把曹秀的姓也改了,为的就是纪念曹秀的母亲,自己的恩人汪大娘。此后刘英、汪文又有升迁,其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与大明朝相始终。
不得不说,发达后的朱元璋对待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乡亲那真是好的没话说,即使是对待那个没有借给他地安葬父母的刘德也挺好,这一点绝对比刘邦大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