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神的故事 不祭灶得天祐怎办到的?
来源:大纪元作者:容乃加
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 (梁淑菁/大纪元)
黄历腊月(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灶神”是传统味很浓厚的一个年俗,祭灶这一天民间称之为“小年下”,即小过年之意。
祭灶古礼
从古至今,从天子到庶民百姓都祭祀灶神。周朝就有祭祀灶神之礼,是属于一年中的“五祀”之一。“五祀”包括祭祀门、户、井、灶(同灶)、中霤(房屋的中心部)。五祀之神都是古来有功德于民的神圣,灶神是黄帝的曾孙、颛顼氏之子黎。(见《周礼》)。周朝祭灶是在夏天举行,汉代时已改为冬天,东汉《风俗通义·祀典》记:“孟冬之月,其祀灶也。”
现在民间“送灶神”的做法几乎和唐朝时的风俗一样,可见这个民俗的悠久历史。唐代人在年夜祭灶,《辇下岁时记》“灶灯”条下记载了唐代京都之人祭灶的风俗:
都人至年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抹于灶门之上,谓之醉司命,夜于灶里点灯谓之照虚耗。
祭灶的故事
汉代有阴氏一家,是管仲的后代。汉宣帝时,这一家人出了阴子方这个大善人。子方事亲至孝,善良仁慈,喜善乐施。在一年腊日——年终大祭之日的清晨,他祭祀灶神的时候,喜见灶神显像。
阴子方心中很感谢神的照拂眷顾,拜谢受庆。那时刚好家中有黄羊,就用黄羊敬祀灶神。自此后,阴子方的财富急速增殖,成了国中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阴氏一家的后代得了福荫,三世繁昌,孙辈封侯、封后(孙女阴丽华就是汉光武帝的光烈皇后)。阴子方的“黄羊祀灶”也因此传演成俗。在清宫内廷还举行黄羊祀灶的祭仪,清人《燕京岁时记》记载“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
清 黄钺《龢丰协像‧黄羊祀灶》。(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在中华文化圈内的东亚地区,今日尚流传着祭灶的风俗。民间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灶神回天庭述职,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各家各户善恶功过的考察结果时,举行辞灶祭灶之礼。传说各家各户想讨个好“考绩”,所以常见祭灶送神时备办甜品果子,像是汤圆,或是用酒糟涂抹在灶门上,说是用来甜甜灶神的嘴,希望为自家多美言几句,保祐来年的丰收好运。
为何黄香不祭灶
西汉的阴子方殷勤祭灶并以“黄羊奉祀”,传而成俗。东汉时有名的孝子黄香却在历史上留下“黄香不祭灶”的记录(《东观汉记》),又是怎么回事呢?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有一则“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讲的就是孝子黄香的故事。黄香不仅仅是孝子,又是很受汉和帝敬爱倚重的尚书令。黄香家境清寒,母亲在黄香九岁时就去世了,黄香伤心逾恒,身形憔悴,后来小小的他把孝心都灌注到父亲身上,乡人盛赞他侍奉父亲极尽孝道。十二岁时,他又以博学闻名。京师传颂“日下无双,江夏黄香”,声名传到了皇帝耳中。
黄香很受皇帝赏识,从郎中累迁尚书令。当他迁任魏郡太守时,他改变了旧习,省下很多新旧官交替时的新设备费用。当时,新官上任设备汰旧添新动辄数千万钱,黄香接任太守时人未到魏郡地界,就下令撤消各种备办的常用器具。到官之日,又撤去了一些用品,也不祭灶求福,闭门绝客。(《东观汉记》)
黄香为何不祭灶?难道他不敬神吗?其实,他是不“媚神”!
俗世的一些人家祭灶,以祭祀请求赐福,尤其世俗所传以甜点祭拜,用来甜甜灶神的嘴帮忙这一家说说好话,其实,这是“媚神”而不是敬神。试想“神”岂是能贿赂的?能被贿赂的还能是神吗?所以黄香不祭灶并非不敬神,其实是不“媚神”!
我们看到《论语‧八佾》中有一段记载,卫国权臣王孙贾表示“与其祈祷主宰生死祸福的尊贵奥神保祐,不如殷勤祭祀掌管衣食福禄的灶神赐福”(“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他问孔子怎么看这个说法?他这话也反应了“媚神”、“媚灶”的观念。
但是孔子不认同这种做法。孔子认为人要行得正,按照道德的标准做人做事,即使在无人的地方,行事一样坦荡端正光明,不欺暗室,无愧于神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孔子奉祀神明的方法,对神祈祷的方法!如果违背天道“获罪于天”,不管是向灶神祈祷,或是向奥神祈祷都不管用的。
看看黄香,他也不从俗,在到官日,不祭灶求福,闭门绝客以回避各种道贺和攀迎。然而他却能从一介贫微到掌管国家枢机要务,且得到皇上赏识尊重,他是怎样得到这样的福份的呢?
我们来回顾一些黄香的平生作为。据《后汉书》记载,黄香任尚书令,掌管枢机要务时,勤务政事,忧公事如己家事。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东平清河上奏一件訞言作祟的案子,牵连者达千人之多,可能都要论及死罪。黄香悉心辩证纠劾实情,不冤不枉,量刑从轻,救活了许多人的命。他平日执行法务科罪论刑时,常常持轻量刑。黄香爱惜人命,对于那些做错事或是误触法网的人,总是存着悲悯心,为他们担忧并加以济助。
俗谚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黄香平日救人活命,阴德无量,神看了都要赞赏。他自然流露的宽怀和悲悯即是最好的自求多福之方。他时时奉行天道,远远胜于祭灶的形式,神早就在护祐他了!不管是阴子方还是黄香,他们平日的善举,即是最好的祭灶之方了!他们在现世就受到福佑,甚而福佑延及后代,都是天祐善人的展现!
注释《周礼》说:“颛顼氏(相传为黄帝之孙)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故事来源:《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东观汉记‧传十二‧黄香》@*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