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万字长文看习近平的认知偏差
未普最近,一篇由署名“方舟与中国”撰写的4万字长文“客观评价习近平”,在网上引发热议。该文谈了习近平的雄心、性格和心理认知,评价了习的治国理念和重要政策。这些评价是否客观,人们见仁见智。
我认为,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值得一评。其精彩处在于,作者通过案例分析,相当客观地、又不失深刻地揭示了习近平的性格特征,这包括自卑、自恋、主观、任性、偏执、狭隘、自私、反复无常、一意孤行、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等。他的思想和治国理念保守陈旧,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却有强烈的掌控欲,钟情于独裁,追求一人说了算。作者对习近平的这些描述与概括,对我等自从习上台以来就跟踪他研究他的观察人士和评论人士来说,并不陌生。
可能就是这些性格特征,导致习近平在认知上存在严重偏差。这表现在习在政策目标的选择和执行方式上,与现实严重脱节。比如,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不计代价地拥护他这个核心,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他就有足够的力量去贯彻他的意志;但是现实中,官僚们根本无法认同习的这种认知,也不愿意在习显著的错误下去支持他,习于是就用强势的态度去压制整个官僚系统,以维系越发分裂的执政基础;结果造成一种非常可笑的局面:习像拉扯提线木偶一样,强行整个国家跟随他的步调起舞。
习近平的认知偏差习还表现在,他对自己权力和国本之间的认知存在严重的不一致。他把自己的权力看的重于国本,重于党的执政地位。他智慧有限,才能有限,德才并不配位,这些缺陷本来可以被集体领导机制所防范,但他却削弱了这种机制。共产党希望长久执政,甚至永久执政,而习的一意孤行显然缩短了这个过程。他的认知偏差,再加上他不仅固执,而且极度自私,为守住个人权力而不惜伤害国本,不惜让党陷入困境,要全国陪他共度难关。作者对这种做法非常不以为然。
作者认为,在国家利益与习近平的权力产生冲突时,习近平毫无疑问会牺牲前者,他宁可接受一个破败的中国,也不愿接受权力的旁落。这导致他在为了个人权威,不惜牺牲国家经营了几十年的国际关系,不惜借疫情之机来营造民族危机,从而换取执政合法性;不惜鼓励和唆使公司、高校和民间互相举报,让学生举报老师,员工举报老板,下级举报上级,习认为,只有群众互相监督且人人自危,自己的权力才是完全的。
作者指出,习近平的这种认知偏执直接损害了中共的利益。作者在文中好几个地方提到这一点。比如关于习近平集权,他批评说,习近平不顾一切地集权,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共的集体利益。作者认为,习之所以能上台,是因为他最初向党内隐藏了某些意图,直至上台后才通过集权去推行。这损害了中共集体领导的初衷,因为即便是专制社会,没有制衡的权力也是最大的变数,可能将政权带上一条不归路。
正是习近平的这些认知偏差,导致中共出台一系列明显反进步的极端政策。比如,习之所以搞个人崇拜,是因为他认为人民在改革开放下被过于纵容,以至于失去了对领袖的尊重,他要一改中国人思想上的放任局面,让他们重新学会敬畏。关于打压民企的主要原因,是习要创建一个新国企制度,所以借整顿市场的机会对民企下狠手,收紧经营许可,打击金融寡头,以“共同富裕”为口号向资本家宣战。习近平下重手打压中国的基督教,是因为习特别憎恶宗教,他认为社会主义容忍宗教是政治路线的错误;宗教宣扬精神救赎,是与一党制权威相对立。习之所以在社会管控上严防死守,因为他认为,维权律师总有抓完的一天,记者总有噤声的一天,少数民族也总有屈服的一天。中国可以接受低人权的状态,而这最终能消除大众的叛逆之心;如果全民都在歌颂领袖,那么这种歌颂就会变为真正的拥护。
有些人喜欢说,习近平在下一盘大棋。这篇长文告诉我们,习的确在下一盘大棋:他想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想要主导第三世界,想要西方认可他的政治地位,只是这盘大棋越下越虚无缥缈,越下越丧失人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