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nna 发表于 2022-6-22 13:35:48

生日这天,八旬老太想吃一碗切面

城市的地得

上海一位八旬老太,疫情中迎来了自己的生日

她去了自己熟悉的粮店,想为自己买两块钱的切面。但是,她没有手机,没有办法扫场所码。

‌‌“我没有毛病,带身份证号可以吗?‌‌”

‌‌“不行。‌‌”

她掏出10元钱,递给一位路人,寻求帮忙。这位路人拿出手机扫码,结果发现自己的核酸超过72小时了,也不能买。事情经过就是下面这个截图:
https://botanwang.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post-683314-62b05d23d3d73_.jpg
据我了解,这事还有后续:

第一,这位帮忙的‌‌“凤‌‌”,也已经74岁了;

第二,粮店的上级后来还过问了此事,可惜并不是安排员工给老人送去切面,而是关照朋友圈截图所形成的舆情:‌‌“领导如果要问,我们也没什么错,严格执行集团指定的防疫规定是没错的。‌‌”

这事最触动我的,还不是老太太在生日这天没有买到切面,也不是她佝偻着的背影,而是她向帮忙的人道谢——世道如此艰难,想吃切面吃不到,这事很容易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她依然维持着自己的体面和尊严,非常礼貌。

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配得上自己的市民吗?配得上市民身上体现的‌‌“文明‌‌”吗?

首先指出的是,这个所谓的‌‌“集团的防疫规定‌‌”,如果拒绝老太太,即便是在当下的中国,也是错误的。

查询一下过去的新闻会发现,对没有手机的老人,身份证就是通行证,可以人工登记。任何部门都不能剥夺老年人的权利。

坦白说,这个老人的遭遇,在我看来和河南省给那些村镇银行受害者‌‌“赋红码‌‌”一样,都是标志性事件。

以‌‌“保护老年人‌‌”(他们被视为受病毒威胁最大的人群)为口号的防疫,最终在伤害老年人。疫情中很多老年人遭遇看病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八旬老太拿着身份证也不能购买切面,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也许更大——这样的行为因为更小、更日常,也就更恐怖更让人绝望。

这些天,上海发现的病例已经很少(经常都是个位数),很多区域都开始‌‌“放开‌‌”,这也是老人能够走出家门和小区去买切面的原因。但是,她遭遇的,却是一种冷漠的、彻底的、变态的防控措施。

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上海的防疫已经真的‌‌“无死角‌‌”,不但在实体空间没有死角,‌‌“人心‌‌”也没有,一种全方位的铁石心肠正在形成。

这是‌‌“不能提供核酸证明无法去医院看病因而死掉‌‌”的事件的延续。看急诊和核酸的冲突,是防疫中‌‌“极端状况‌‌”的遭遇,而看着两米外的切面,三方(顾客、好心人和店员)都无能为力,则代表‌‌“防疫社会化‌‌”在日常生活领域达到的程度。

这个粮店的工作人员和领导,面对这位老人时已经‌‌“完全没有私心‌‌”,不但没有任何同理心和同情,也没有任何独立的科学判断(出示身份证买面条,并不会增加一丝传播疾病的风险),因而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

他们成为完美的执行者,成为肉质的‌‌“机器人‌‌”。如果你赞成这种执行力,我只能祝福你全家一路顺风。

这可能也是‌‌“防疫思维‌‌”对塑造人的行为所能达到的顶点:我们就是需要彻底的监测、控制和彻底的透明化,任何人都不能有任何特别,这才能达到‌‌“社会消杀‌‌”的效果。

这种思维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在‌‌“切面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的后遗症,正在越来越明显,而我们又如何才能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免疫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日这天,八旬老太想吃一碗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