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主义高涨抵制外国企业 三成来自"举国之力"
RFA自由亚洲瑞典国立中国中心(Swedish National China Centre)7月11日发表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民族主义近年高涨,导致从2016年以来,至少有78家外国企业遭抵制,这个数据是之前8年的6倍多。研究强调,中国消费者有针对性的攻击,背后有国家支持。瑞典国家中国中心的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在2019年达到顶峰,当时美中贸易战正在上演。虽然消费品牌在中国都面临着同样复杂的经营环境,但它们如何摆脱困境却因问题而异。台湾、西藏、香港 中国人民感情脆弱的一块
超过80%的企业因行动或广告被认为侵犯中国领土完整,比如与台湾、西藏地位或与香港亲民主抗争有关,而遭强烈反弹时,会很快道歉。相较之下,只有约四分之一公司会因反对采购新疆产品或涉及侵犯人权的议题,道歉几率较低,甚至,近一半被锁定的企业,承受争议而没有公开致歉。不同的道歉率,可能是由于在欧洲和北美对新疆强迫劳动问题的严格坚持。例如,虽然公司能够承受因较少支持台湾主权主张而付出的声誉成本,但“很难想像他们承受得起一些西方议会和政府所称“种族灭绝”有关的指控。毕竟连议员都无畏中国的制裁,英国议员史密斯在2021年3月就说,“为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发声而遭制裁,跟维吾尔人的遭遇比起来,是个荣誉勋章。”在反对新疆劳工引发中国强烈反对后,英特尔于 2021年12月道歉。不久之后,时任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就表示,“美国公司永远不应该为捍卫基本人权或反对镇压而感到道歉。”中国人消费力成国家工具 跨国品牌富贵险中求这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4亿消费者如何从全球消费品牌的“金矿”成为潜在“雷区”。随着中国从贸易、网络安全到人权与新冠肺炎起源等所有议题,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对峙之际,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北京政治议程的强大经济武器,进而伤害从耐克(Nike)到海恩斯莫里斯(H&M)等跨国企业的营收成长。
报告共同作者帕鲁普(Hillevi Parup)就指出,“在近三分之一的抵制中,发现了国家支持的证据,但这个数字可能低估了国家参与的真实水平。”2021年3月22日,欧洲联盟、英国、美国及加拿大宣布就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3月24日凌晨开始,中国共青团在新浪微博上,对H&M于2020年9月发布的一份“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或原材料”的声明进行批判,H&M在中国社群网络上遭到官方媒体和网民共同抵制。H&M并未公开致歉,迄今该服饰品牌在几乎所有电商平台上让仍被撤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21年3月25日就说,“中国老百姓也有自由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表达他们的感受。可能现在的中国人不允许外国人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著中国的碗。”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针对性攻击也显示出国家支持的证据。例如,国有媒体支持2019年针对奢侈品牌不尊重中国领土完整的运动。帕鲁普指出,“中国本土替代产品的出现以及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对全球品牌造成许多压力,在中国,消费者抵制方兴未艾,而该趋势短期内不会消失”。研究还发现,走中国路线的经济回报尚不清楚。奢侈品牌雨果博斯(Hugo Boss)和博柏利(Burberry)都因与新疆有关的言论面临中国消费者的愤怒。雨果博斯道歉,博柏利拒绝置评,但都未发现销售额大幅下降。中国消费者对企业道歉的回应“显然是武断的”,在一些案例,道歉反而导致进一步挞伐,中国网民痛批雨果博斯等企业“两面人”。帕鲁普说,“道歉并非安全牌,根据我们的观察,最好的方式或许是完全避开公众的视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