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上合普习会为何举世瞩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多年来存在感不强,但今年却被特别关注。这倒不是上合今年有什么大动作,而是习近平、普京二人可能将于9月15日在上合组织开会的乌兹别克会面。自从今年2月23日俄乌战争开打以来,西方都希望中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失去中国购买能源的资金输血,俄罗斯最后在俄乌战争中大败。基于此,有媒体认为最近俄罗斯乌战失利,“习近平此刻去见普京比较尴尬”,因为无法回应普京希冀的“合作”。这希冀多少有点一厢情愿,因为完全忽视了中国在中俄关系中考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中国今年就中俄关系的表态
俄乌战争开打前的2月4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称:“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不断攀登新高”,并“回顾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已同普京总统会晤38次,通电话和往来函电逾百次,无论在交往次数上,还是交流深度、广度、温度上,在大国领导人之间都绝无仅有”。6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乐玉成被任命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不再担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日经资深记者中泽克二发文认为,曾经是下一任外长热门人选的乐玉成作为俄罗斯问题专家,过于亲俄以至于误判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局势,失去了一些信任。除此之外,由于乐玉成和外交部长王毅都没有与美国进行外交的经验,他的调任也反映了中国希望更重视与美国关系的意图。这一看法被广为引用,媒体经常从中国外交官员的字里行间寻找中国对俄罗斯有所保留的蛛丝马迹,在各种猜测中度过了大半年。
9月1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结束对俄罗斯访问。据新华社报道,栗战书在访问期间谴责西方对俄的制裁,而俄罗斯则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谴责佩洛西访台。栗战书在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了普京,并在莫斯科与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分别举行会谈,也会见国家杜马五大党团负责人。
9月12日,主管中国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与即将离任的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会面时表态称:“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笃定前行”,“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不断做细做实两国高水平战略协作内涵,维护双方共同利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关键词是“做细做实”。
此时,距离传说的15日习普会只差三天,习普会将在“友好氛围中”举行已无疑问。在此,我要借用一下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的重大意义来分析中俄关系。佩洛西女士访台前后曾经宣布:不能让中国政府规定我们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这个目的达到了,随着佩洛西访台,现在各国国会议员络绎访台,中国只好装不看见了。
同理,中国也会抱持同样态度:西方想要中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中国为什么要按照西方的意愿做事?更何况,习近平应该对毛泽东这句十二分著名的语录稔熟于心:“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按敌人的意愿走步,这也是中国政府的原则。
北京很清楚唇亡齿寒的关系
中国至今未正式将俄罗斯列为盟友,但很清楚美国对两国的真实态度,正是这个共同的敌人让两国走到一起了。对这一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看得非常清楚,今年4月中旬,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李显龙4月初访美时出席《华尔街日报》编辑对话会的访谈实录。在这场对话中,李显龙表示,希望美国不要把俄乌冲突描述为“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之间的冲突,不要因这场冲突试图孤立中国,使两个大国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复杂化。他还表示,不要顺理成章地把中国在冲突中的立场定义为“中国已经站在错误的一边”。
在8月份的国庆讲话中,李显龙谈得更清楚,“中美关系作为给全球事务定调的一对超级大国关系,中美两国需要在许多紧要的全球问题上进行合作,例如应对气候变化、疫情、核扩散等问题”,然而,如今中美关系紧绷使得这些合作“几乎变得不可能了”,这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坏消息。他还特别提到,由于拜登称俄乌战争是专制与民主的战争,这让中国心生警惕:既然这是对专制国家而来,对付完俄罗斯就轮到中国了。这必然会促使中国支持俄罗斯。
北京经营中俄关系多年,成了多层次的利益同盟
中国一直在两个层面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地缘政治上,中国一直寻求向欧亚地区的进展,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就是这一需要的产物。但上合组织由于参与国之间历史与现实恩怨夹缠不清,各国矛盾犬牙交错,几乎做不成任何事情,成了北京弃之不舍,食之无味的鸡肋。中俄双方从2009年开始,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国金砖联盟(简称BRICKS)内寻求合作,小有所成,今年俄罗斯在反西方制裁时,得BRICKS不少助力,甚至催生了正在拟议中的BRICKS Pay,这是一套计划在金砖国家统一零售支付和汇款平台的框架下,对各国支付系统进行初步整合的支付系统,于2019年提出构想,但直到俄乌战争开始后,才得以成行,从此,金砖五国内的贸易与各种经济来往可以不用美元而用各国的本币支付。
第二个层面是能源合作。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对国际社会能源供求当中潜藏的巨大风险,中国可能比其他国家比如德国、欧盟更为警惕,大概于21世纪之初就希望与俄罗斯进行各种能源合作,但这条路并不顺利。那时俄罗斯-普京这只“双头鹰”,朝向西方的那只头睁大眼睛,朝向东方(中国)这只眼睛则是闭合的。以2012年中国向俄购买天然气为例,中国谈判处于不利地位,“环球财经”这篇《中俄能源合作尚待走出纸上谈兵》(2012年7月16日)谈到,自1996年4月中俄两国签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后的十余年间,中俄两国又在能源领域签署了众多合作协议。但就当时情况来看,真正落地的项目寥寥无几,中俄能源合作成了“光说不练假把式”。反观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无论在石油或天然气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日本三井、三菱等财团企业不断进入俄罗斯,与俄企业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中日俄石油管道博弈反反复复持续了近10年之久,从“安大”到“安纳”,再到“泰纳”,最终在2009年告一段落,但中俄双方关于管道费用问题又产生了矛盾。
那时候,并不只有俄罗斯“双头鹰”将头朝向西方,中美那时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每年举行高层战略对话。既然都希望与美国交好,自然都不太看重对方,尤其是俄罗斯那时真没把中国放在眼中。这一情形直到2014年2月克里米亚危机(Crimean crisis)发生后,俄罗斯受到西方严厉制裁,才不得不对北京放低身段。2014年9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俄总统普京出席了管道开工仪式,向出席仪式的来宾和工作人员祝贺工程开工;时任中国副总理的张高丽在开工仪式上说,中国将于2015年上半年开始修建该输气管道中国境内段。这合同由习近平与普京亲自签署,根据合约,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以后的中俄能源合作总算结束了磕磕碰碰,进入顺利状态。其后中俄之间的各种合作开始,包括中俄贸易形式的灵活变通,比如双方贸易采取本币购买、货币互换、以货易货,总之是怎样便利怎样来。但从总体上来看,中俄之间的关系只能算“非正式联盟”,数月前中国驻德大使还发言澄清:中俄不是盟友。出于地缘政治需要,加上双方对美国都高度不满,中俄现在成了事实上的盟友,双方都非常谨慎小心地经营这种关系。
综上所述,此次上合组织会议期间普习会面,习近平不可能如西方所期待的那样对中俄关系降温。由于俄乌战争形成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如果说美国、欧盟还在留恋以前西方主导世界格局的昔日辉煌,中俄却已经看清楚自己需要谋求的新位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