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1088L 发表于 2022-10-5 23:10:28

【经典名作中的秘密】伊人究竟在何方

来源:大纪元

倾城倾国
作者:文逸飞

清 改琦〈桃林伴鹿图〉。(公有领域)


梦想的追寻,总难免经历考验;寻访珍贵的人与事,更需穿越道路崎岖。当目标仿佛就在前方,却若即若离,似远忽近,是否能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可以遵循呢?

《诗经‧秦风‧蒹葭》篇是许多人反复吟咏的美丽作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深刻描述出了许多人在追寻爱情过程中历经考验,伊人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

然而在这首诗中被苦苦追寻的“伊人”究竟是谁呢?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回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回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密密又苍苍,洁白的露水凝结成霜。
我思念的那个人哪,就在河水之旁。
逆着水流去寻找,道路险阻而漫长;
顺着水流去寻找,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密密又苍苍,洁白的露水还没全干。
我思念的那个人哪,就在河水边上。
逆着水流去寻找,道路险陡而攀升;
顺着水流去寻找,仿佛就在水中高地上。
芦苇一片密密又苍苍,洁白的露水还没消融。
我思念的那个人哪,就在河水岸旁。
逆着水流去寻找,道路迂回而弯曲;
顺着水流去寻找,仿佛就在水中沙洲上。



清 改琦(玉壶山人)〈晓寒图〉。(公有领域)
在秋日的清晨,晨雾弥漫,露水还在叶片上呢,雪白的芦苇随风摇晃着,那心中思慕的人哪,她仿佛就在水边,却不知应该如何才能接近她。……

“蒹葭”就是芦苇,这首诗分为三段,藉由换用辞汇来营造层层递进的效果。苍苍、凄凄、采采,都是茂盛的样子,然而又有色彩上愈加明亮的效果。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露水刚结成霜,露水还没有晒干、露水即将消融,这显示出时间的改变,太阳热度的增加。晨雾终于散去了,伊人的身影也愈加清晰。……“伊人”就是“那个人”,这样的称谓也可见追寻的对象在诗人心目中的份量。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让伊人与自己一同归去呢?诗人先是选择逆流而上,却发现道路漫长、道路攀升、道路迂回不定;最后,他决定顺流而下,就看见伊人已经在那水中沙洲上了!

有趣的是,诗中伊人的身影忽远又忽近,一时在水中,一时又在岸旁;逆流固然可以看见她,顺流更能够接近她,如此飘忽的蒙太奇场景,方向东西南北错乱,难不成伊人非人,不免让人心生疑窦了。

其实这正是本诗高明之处,诗人所述并不是一个实景,而是一个心境;因为追寻的过程充满考验,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呀。



芦苇(王嘉益 / 大纪元)
清朝沈德潜评析〈蒹葭〉这首诗说:“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蒹葭〉朦胧的色调,似真似幻的场景,是连最好的画家都无法描绘出来的呀!

〈蒹葭〉确是一首寻访伊人的诗,但根据古人的说法,〈蒹葭〉可不是一首情诗,它是描写“遵礼”与“访贤”的。

“伊人”是一位隐居在水边的贤者高士,人们因为仰慕他而想要去见他。而诗中最关键的“溯回”、“溯游”两句,就是在比喻“逆礼”或“顺礼”的不同。能够遵循礼节去寻访,贤者、高士自然会接近;不懂得顺礼,那么所有的人才都会离弃自己而去。

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姜尚隐居渭水边终日垂钓为事。西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出门打猎,与姜尚不期而遇。姬昌向姜尚请教治国的道理,谈得非常投机,他说:“您就是太公曾经预言会到来的那位圣人吧!”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同回宫,并拜他为太师,尊称“太公望”。

姜太公后来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的王业。

汉朝时,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生下了赵王如意,想要改立他为太子。原配吕后赶紧找张良想办法。张良教导太子卑辞安车以迎商山四皓。太子果然非常有礼节地请出了这四位隐居在商山上的老人,并时时将他们带在身边。

在一次宴会中,刘邦看见了商山四皓,他非常惊讶,问道:“我邀请你们已经好几年了,你们总是逃避我,现在为什么却自己跑来,跟在我儿子身边呢?”

四位老人说:“陛下,您总是看不起人,又喜欢骂人,我们义不受辱啊,只好躲起来了。但是太子为人非常地仁孝,又对贤士有礼貌,天下人没有一个不是伸长了脖子等着为太子效命呢,所以我们就来了。”

宴会结束后,刘邦对戚夫人说:“我是想要换掉太子,但是他翅膀上毛羽已经长好了呀,很难再动摇他了!”

尊重与礼节,不正是人伦的最基本道理吗?不论是爱情的追寻,贤者的探访,国家的统治,循序渐进,依礼而行,才能赢得对方的真心哪!@




《独钓寒江雪》封面。(文津出版 提供)
选自《独钓寒江雪──经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纪元读者购书优惠 https://goo.gl/27qA1k

责任编辑:芬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名作中的秘密】伊人究竟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