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名臣列传阐述.房玄龄传
本帖最后由 wenqing 于 2023-2-16 08:40 编辑唐太宗贞观名臣列传阐述.房玄龄传
唐太宗李世民选贤任能,君臣相须以成就“贞观之治”,故将其贤相名臣之列传阐述如下:
房玄龄传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其父房彦谦,出仕隋朝,历任司隶刺史。
房玄龄自小聪慧机警,敏捷过人,博览经史,贯通典籍,善于撰写文章,书法兼通草书和隶书。
隋朝隋文帝开皇时,天下统一,当时许多人都认为隋朝的福运正是长远久治的时候。
房玄龄私下里对其父亲说:“隋文帝并没有建立大德功勋,只不过是以其为周室之近亲,欺骗迷惑百姓,妄加诛灭杀戮,侵夺窃取北周王朝政权据为己有罢了,而且其不为子孙谋立长久之道,颠倒其嫡庶的尊卑秩序,混乱其亲疏的远近关系,致使他们彼此互相倾陷争夺,其皇亲国戚则是崇尚富贵享乐,竞比奢侈荣华,这不足以保全家国,其最终必将是以其内部的权利争夺,互相残杀而灭亡。当今朝政虽然表面太平,但是其灭亡的到来,也必然会象举步投足一样的迅速,是可以翘足而待的。”其父亲听了非常惊讶的说:“不要胡乱说!”
房玄龄十八岁的时候,其本州州里推举他为進士,朝廷先后授职为羽骑尉,校仇秘书省。吏部侍郎高孝基一向以其能知人识才著称,他见了房玄龄后赞叹不已,对裴矩说:“我所审视过的人很多了,从来没有遇见过像房玄龄这样的人才,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朝中的重器,只是叹息自己不能亲眼见到他耸立云霄的时候。”
房玄龄为子至孝,其父病重时卧床不起,历时百日,房玄龄便衣不解带,尽心服侍其父亲于床前床后,日夜不知困倦,其父去世后,房玄龄悲痛至极,五日不思饮食。
房玄龄后来补任为隰城县尉,汉王杨谅造反,房玄龄因受其牵连而获罪,被革除官职,流放于上郡。此时回顾中原看到战乱将起,慨然而有忧虑天下百姓安危的志向。
适逢唐师举义入关,太宗李世民以敦煌公率兵攻占渭水之北,房玄龄便去投奔太宗拜见于军门,温彦博又向太宗推荐,太宗出迎房玄龄,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委任玄龄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掌管文书,太宗由敦煌公封为秦王后,玄龄随同王府迁升为秦王府记室,封为临淄侯。
房玄龄既然得遇明君,于是尽心尽力,知无不为,以报知己。每逢征伐玄龄未尝不随从同往,每每攻战胜利之后,众人们都竞相先去收取珍贵奇异的财宝时,惟有房玄龄却是先去收揽人才,送至幕府,如果遇有谋臣猛将,玄龄便更加优厚相待,诚意结交,于是人人都愿竭诚尽力,以死相报。
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曾经说:“后汉光武帝得到邓禹之后,门人们更加相亲相近。现在我拥有房玄龄,就好像是汉光武帝得到邓禹一样。”
房玄龄身居秦王府出入十年,一直掌管文书,每有军书奏表,驻马立成,文辞简约而道理详尽,并且不需要先打草稿。
高祖李渊曾经对侍臣说:“此人德才过人,深识时务之机宜,足以委托重任,他每次为我儿陈述事宜,必能会合人心,虽千里之外,犹如对面说话一样。”
秦王李世民功勋德望日益众盛,太子李建成无才,猜疑妒忌,李元吉不德,图谋不轨,两人合谋为奸,屡次设计加害秦王世民,秦王府中为之震骇,然而计无所出。
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说:“如今仇怨已经结成,内部祸乱必将发生,然而现在天下恟恟,尚未安定,天下诸侯,人怀异志。事变一旦发生,大乱必将兴起,那时祸乱不仅仅是危及王府朝廷,也恐怕必然会使社稷倾覆危亡,当下恰恰遭遇这种危难,怎么能不深思远虑呢!我有一愚计,不如学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的事情,外安天下,内定朝廷,重申礼仪孝敬之礼以敬奉高祖,当此国家危难之时,不可以小礼而失大义,否则必将家国沦亡,身名俱灭,天下大乱,百姓重遭水火之苦。”
长孙无忌说:“我久怀此谋,未敢披露,您今天所说的,正是非常符合我的心意啊。”长孙无忌于是入内向太宗说明。
太宗召见房玄龄说:“面临危难之征兆,其迹象已经显现,将如何应对是好?”
房玄龄说:“国家遭遇患难,自古以来,何世不有?惟有圣德明察之君,才能平灭祸乱,大王功盖天下,不仅仅是凭借人的德才谋略,也是上天神明的佑助,天命所在,以此而成就大唐之‘圣德功业’。”
房玄龄与秦王府杜如晦同心戮力辅佐秦王,为秦王李世民所亲礼优待,房玄龄又以本职兼任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加文学馆学士。
李建成、李元吉见秦王世民亲礼优待房玄龄、杜如晦,由此非常忌恨房、杜二人,于是心生诡计,妄進馋毁诬陷之言于高祖面前,将他们二人斥逐还家。
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将要起事图变,加害秦王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使长孙无忌召房玄龄和杜如晦前来,让二人穿上道士的衣服潜進王府引入内阁,深夜计议大事。
事情平定之后,高祖封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升任玄龄为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房玄龄代替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玄龄進升爵位为邢国公,赐封食邑一千三百户,其余众人也全都依次封赏拜升官职爵位。太宗顾视群臣说:“朕依据你们的功绩大小,论功行赏,以确定你们的官爵食邑,恐怕也有不能尽合功劳道理之处,理当昌所欲言,无所忌讳,请各位对朕都说出来。”淮安王李神通说:“唐义旗初起之时,臣领兵最先到达,现在房玄龄等人以刀笔之吏而功居第一,臣内心不服不明其中的原因道理。”太宗说:“当初,叔父确实是领兵先到,然而并未曾亲历行阵建立功劳,建德南侵时,叔父全军大败,士气不振,讨伐反贼黑闼时,竟然望风败逃。现在房玄龄等文臣,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定天下,安定社稷的功劳,这如同汉朝萧何的功劳之所以优先于诸将的原因一样,是一个道理。叔父虽然是皇室至亲,朕理当是无所偏私,所以叔父也不可以私情与功臣争竞先后次序。”起初,将军丘师利等人都依仗自己的战功强胜,捋起袖子,有的竟然指天画地,陈说自己的功劳,现在见到李神通羞愧理屈,于是对太宗说:“陛下大德至公,论功行赏,无私无偏,不私其亲,我等怎么可以妄加申诉自己的功劳呢!”
贞观三年,拜封玄龄为太子少师,玄龄固辞不受。
贞观四年,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改封魏国公。
太宗说:“您身在仆射之职,应当辅助朕广开耳目,寻访贤明栋梁之才。近来听说您审阅牒讼每天达数百件,这怎么会有闲暇的时间去寻访人才呢?”于是敕命细小的事务分属于左右丞处理,大事才由仆射裁决。
贞观十年,太宗曾经问房玄龄说:“创业与守成哪个更艰难?”玄龄说:“创业之初,天下大乱,百姓蒙昧,群雄竞起,逐鹿中原,战败则降,战胜群雄则能得天下,由此而言,创业更加艰难。”魏徵说:“帝王之兴起,必乘前朝末后衰乱之时,覆灭昏庸暴虐之君,顺天意,应民心,以得天下,这也是天授人与的结果。既得天下之后,则安乐于骄奢淫逸之中。人民盼望安定,而繁重不休的徭役却劳苦伤害百姓;在民生正处于困苦凋敝的时候,而官府的苛敛民财却无穷无已。这些都是国家走上衰败灭亡的原因,所以说守成更为艰难。”太宗说:“房玄龄随从我平定天下,历经艰险,百死一生,亲身经历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一起安治天下,畏惧于富贵则骄奢,傲慢则懈怠,懈怠则亡国的危害,亲自见到了修文德、守成业的不容易。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现在修文德、守成业的不容易,正是与公等谨慎对待的时候。”
贞观十一年,房玄龄与司空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一起被封为世袭刺史,因群臣辞让世袭之事,于是免去其刺史之职,改封为梁国公。
贞观十三年,加封玄龄为太子少师。玄龄初次前往东宫时,皇太子李治将要尊行拜师之礼,礼仪已经备好,敬待玄龄。玄龄谦恭推让不受,不敢進见,太子方才作罢。
房玄龄多次上表请求解除其尚书左仆射的职位,太宗诏书回复说:“选贤任能之大义,以秉公无私为根本,侍奉君王之道,当以仁义为贵,历代王朝以此所以能弘扬正气,通达贤能之士也以此所以能协和德义。您有忠义敬肃,谦恭礼让,明察诚信,真诚厚道的美德, 创业之初帮助我平定天下,太平之时辅佐我推行帝道,礼仪刑法,众人信服,安民理政,天下和谐,辅助太子,名实显著,可是您现在却忘了为政治国的大体,只是随顺于这些小节,虽然恭顺于太子的师教之职,却推辞为政治国之要务,这怎么是辅佐君王,君臣共同安治天下的道理呢?”房玄龄于是就职。
房玄龄身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其女儿为韩王之妃,其次子遗爱娶高阳公主为妻,自思其权力恩宠家族隆盛已达到极点,于是多次上表请求辞去宰相的职位,太宗诏书不准。
贞观十六年,進封为司空,仍然总揽朝政,依旧兼修国史。玄龄一再推辞,太宗派遣使臣对房玄龄说:“谦让权位,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眷恋良相依赖您辅佐治理国家已经很久了,一旦失去良相辅佐,就好比是失去左右手一样。现在看您筋力并未衰老,请勿再上书辞让!”玄龄于是只得作罢。
贞观十八年,房玄龄与司徒长孙无忌等人的画像陈列于凌烟阁,以表彰功臣,其文赞曰:“德才兼备,文章风彩,才思深入,机微玄妙。当朝为官,砥砺节操,侍奉君上,无我忘身。(才兼藻翰,思入机神。当官励节,奉上忘身。)”加封玄龄为太子太傅,仍然主管门下省之事,监修国史如故。
这年玄龄继母去世,玄龄辞职回家守孝,太宗特赐其继母墓地于昭陵。不久便召回玄龄复任原职。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命令房玄龄留守京城,太宗手写诏书对房玄龄说:“由您来担任当年汉朝萧何的职位责任,朕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凡是粮食器械的收集整治都能飞速运输到达,将士的集训,军队的行進,都听房玄龄总揽裁决。玄龄数次上书劝诫太宗,希望不要轻敌深入,不要长期劳师于外讨伐外夷。因其一再坚持辞去太子太傅的职位,太宗最后接受其辞去太傅之职。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出巡玉华宫,当时房玄龄旧病复发,太宗下诏玄龄居京留守,听其卧床以处理国事。玄龄病情渐渐沉重,于是乘坐轿子入殿面君,太宗见了悲伤流涕,玄龄也感动的哽咽哭泣不能自制。太宗命令御医为其亲临治疗护理,又命令御厨为其提供膳食调养,每天向太宗進奏其身体起居状况。稍有好转,太宗便喜形于色,若有加重,太宗便面容忧伤。
房玄龄对其子孙说:“我自思自己病近危亡,然而我承受皇上的恩德深重,如果辜负了圣君,死有余责。当今天下清平安宁,凡政治治理都是非常的合理适宜,惟有东伐高丽没有停止,正是国家的患难,现在皇上含怒意决,群臣中无人敢犯颜進谏,我如果不能尽忠劝谏,知而不言,到时侯就会心怀愧疚的没入地下了!”
房玄龄于是上书说:
“臣听说用兵之道,最忌讳的就是,劳师于外,久战不休。威武之德,贵在止戈。当今圣德仁化之深广,无论多远,都能达到。上古所不能使其臣服的边夷,陛下都能使其臣服大唐;上古所不能使其顺从礼制的外族,陛下都能使其顺从礼制。自古以来,历代为中原之祸患者,没有比突厥更为严重厉害的,然而现在他们的大小可汗也都先后束手归顺,松发握刀,分掌禁卫。薛延陀、铁勒仰慕陛下的大德仁义,其君臣请求将其设置为大唐的州县。大漠以北,万里无尘。至于高昌、吐谷浑的悖逆,陛下只派遣一偏师出动,便平定叛乱,扫除祸患。惟有高丽历代不归中原,未能尽力讨伐。陛下责怪其悖逆天理,祸乱国家,弑杀君王,残虐百姓。于是陛下亲自率领六军,径直远征荒远边夷,迅疾攻破辽东,俘虏其将士数十万人,使其残众、孽君收敛气焰、不敢昂首喘息。陛下之功德,诚可谓已是数倍于前世王朝了。
‘能够明知進退存亡之道,而不失其正义者,或许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啊!’陛下的威名功德已经很充足了,开疆拓土也应该适可而止了。边夷蛮族不足以用中原的大德仁义来对待,不足以用华夏的五常之礼来责备他们,古人以宽宏之道来畜养对待他们。如果一定要灭绝其种类,恐怕会兽穷则斗,以救其死亡。况且陛下仁爱之至,每裁决死罪,必须三审五奏、反复审查,然后才决定,处决之日,進素食,停音乐,这是因为人身生命贵重的原因,使陛下为之感动啊。现在士卒并无一死罪,驱使他们于战阵之间,推动他们于刀箭之下,让他们的老父慈母,妻子儿女,奔丧枯骨,摧心痛苦,以致伤害天地间之和气,实在是天下人的痛苦啊。如果高丽违失君臣之节度,行诛伐以正之可以;侵扰掠夺百姓,灭其残暴者可以;其可能成为后世之祸患的,平之可以。现在他们无此三罪,只是为前朝雪耻,为新罗报仇,以此用兵于外,虚耗中国,这岂不是所保存的少、所损失的大吗?臣诚愿陛下下发宽宏之诏书,允许高丽改过自新,焚毁陵波之战船,遣返应征之民众。老臣临终以此来报答陛下的大德恩惠,若能承蒙采纳,老臣虽死不朽。”
太宗见书,对高阳公主说:“玄龄病危如此,尚且能忧国忧民,忧虑我国事处理,真是忠义难得啊!”
房玄龄后来病至危亡,太宗命令凿通苑墙以便遣使并及时亲临问候,太宗亲握其手与之叙别,悲不自胜,并下诏太子前去看望。提升其子遗爱为右卫中郎将,遗则为朝散大夫,让他在生前就能见到自己子孙的通显。玄龄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太宗下诏追封为太尉、并州都督,赐封谥号曰:“文昭”。赐给班剑、羽葆、鼓吹、绢布二千段、粟二千斛。赐予棺木,陪葬昭陵。
房玄龄辅政治国,任总百官,谦恭礼让,夙夜勤奋,秉公无私,竭诚尽节,不欲一物,失其所用。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饰以文雅,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完备而选取人才,不以己长而苛求别人,随其才能而收取任用,虽出身卑贱之人,必敬而重之,使其都能尽其所能。当时朝野舆论都赞扬房玄龄“真是一代良相啊”!
房玄龄治家有法度,时常训诫其子孙,不要骄纵奢侈,不要仗势欺人。玄龄因此收集了许多古今圣贤的家训,书写于屏风之上,令其子孙各取一具。对其子孙说:“时常留意于这些训诫,足以保全自己,成名立业。”又说:“袁家累世忠义守节,为我内心所崇尚,你们都应该效法学习他们。”
房玄龄去世后,由其嫡长子房遗直继承其梁国公的爵位。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下诏房玄龄配享太宗庙廷。
注释:
《尚书正义》:卷五 益稷 第五:“君臣道近,相须而成。” 相须:互相依存,互相配合。
文章取材资料:《贞观政要》之“任贤”篇,《旧唐书》,《新唐书》等。
《旧唐书》:列传第十六,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