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qing 发表于 2023-3-6 22:01:58

唐太宗贞观名臣列传.魏徵传 三

唐太宗贞观名臣列传.魏徵传 三

其四曰:“
    臣听说为政治国之基础,必须以仁德礼义为根本;君子之保家守国之道,惟在于忠诚守信。君王坚守诚信之道,臣下则无二用之心;仁德礼义隆盛,四方远夷就会前来朝顺。
    仁德、礼义、忠诚、守信,是国家的道德原则,其在于父子、君臣之道当中,是不可片刻废弃的。‘君王要以礼义来聘用大臣,大臣要以忠诚去从事君王。’‘自古以来人都有生死,然而没有诚信则不能立身成业。’不信之言,人不奉行;无诚之令,人不遵从。不信之言,无诚之令,对上则败坏国家,对下则危害自身,所以君子既是在穷困之时,也不做违背道义诚信的事情。
    自从施行帝王之道以来,盛世美好,政治清明,已经有十多年了;威德施加海外,万国前来朝贡;仓库的储蓄日益增多,大唐的疆土日益广阔;然而道德却没有更加隆厚,仁义却没有更加博深,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对待臣下的情怀未能竭尽于精诚信义啊,其由来已久,渐渐而然,非是一朝一夕的缘故。
    从前在贞观之初,陛下每每听到善言,若惊若喜。
    至贞观五、六年期间,依然喜欢听从忠谏。
    自那以后,渐渐厌恶直言谏诤,虽然能勉强接受,然而有时会有不悦的面容表情,不再象以前那样的宽宏大度了。
    于是正直敢言之士,稍微避开陛下的忌讳;
    巧言奸佞之徒,极尽其奉迎诡辩之能事:
    妄称同心尽忠者为结党营私;
    妄称告发诬陷者为至诚至公;
    妄称刚强正直者为专权霸道;
    妄称忠诚谏议者为诽谤污蔑;
    被称之为结党营私者,即使是忠诚信义者也可疑;
    被称之为至诚至公者,即使是虚假作伪者也无过;
    于是刚强正直者畏惧专权之非议,忠诚谏议者忧虑诽谤之指责;
    致使正义之士不能够尽说其忠言,忠义大臣不能够与之争讼。
    迷惑视听,扰乱正道,妨害教化,损伤德义,不就是在这儿吗?所以孔子非常厌恶利口谗言倾家覆国,正是这个原因啊。
    当今想使天下安定清平,能够一定委任重任于仁人君子;可是事情有所得失,有时却去询问于奸邪小人。陛下对待君子是敬重而疏远,遇上小人则是轻视而亲昵。亲昵小人,毁谤之词则无言不尽;疏远君子,忠义之谏则难以上通。于是荣誉毁坏于小人,刑罚施加于君子,这确实是关系国家的安慰,决定兴亡的关键所在啊,怎么可以不谨慎对待呢?
    那些中等才智的人,难道他们没有些小的智慧,然而其才能不足以治国安邦,其智力不能够深谋远虑,即使他们竭诚尽力,还是不能避免于倾覆败亡;况且其内怀奸诈私利,只知道承顺陛下的脸色,奉迎陛下的旨意,其危害国家,祸患后世,不也是非常的深重吗?”
    如果君王能够尽行礼义,那么大臣才能够竭尽忠诚,而且必须君臣内外无私,上下相信。
    君上不守信义则不能论德使能,臣下不守信义则不能尽忠事上。
    以诚信行道义,其功德很大啊;所以上天保佑,吉祥福庆,不会有不吉利的事情。
    春秋时,齐国管仲对齐桓公说:“不能够鉴察人的品行、才能,有害于霸业;虽然知人识才而不能够善任之,有害于霸业;虽然任用贤能而不能够信任之,有害于霸业;既然信任重用贤能君子了却又让小人参入其中,有害于霸业。
    春秋时,晋国大夫中行氏穆伯率兵攻打鼓城,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也没攻下来,馈间伦说:“鼓城中的官吏,我很了解他们,请不要再疲惫兵将士大夫们了,我去说服他们,鼓城就可以得到。”穆伯没有答应他,其身边左右的人说:“不损伤一兵一卒,鼓城就可以得到,君为什么不去取呢?”穆伯说:“间伦其人的品行,奸佞而不仁不义,如果是间伦拿下鼓城,我不可以不奖赏他。奖赏他,也是在奖赏奸佞之人,奸佞之人得志荣誉,就会使晋国的人士舍弃仁义而效法奸佞啊,这样即使得到了鼓城,又会有什么益处呢?”
    管仲是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的霸业辅佐,穆伯是春秋时期诸侯列国中有名的贤大夫;他们尚且能这样谨慎的信任重用贤能君子,远离避开奸佞小人。
    何况陛下乃是统治天下的大德君王,应运千年的至上圣哲呢?怎么可以使巍巍之盛德,将使之有所失光彩呢?
    如果想要使君子与小人,是与非不相混杂,君王对待臣下,必须感怀之以大德,待之以诚信,激励之以仁义,节制之以礼仪。然后抑恶扬善,审明赏罚,那么小人就会弃绝其奸邪,君子就会自强不息;以此达到以德化民,天下大治,这又有什么遥远的呢?
    如果虽然扬善而不能進用善德君子,虽然抑恶而不能去除奸恶小人,惩罚不施加于罪恶小人,奖赏不恩赐于功德君子,那么国家就会招致危亡的灾难,那时或许就难以保全了,而想要使国运长久,福佑子孙,又会有什么希望呢?”
    太宗看了亲手书写诏书称许赞美魏徵,优礼推重接纳其谏言。
    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说:“朕即位之初,上书的人有的说‘君王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有的说‘必须要炫耀武力、振兴兵戈,以此去震慑征服四方边夷。’唯有魏徵劝说朕‘偃武修文,广布仁德恩惠,中原安定了,四方远人自然就会前来顺服。’朕听从了他的话,于是天下大治,四夷安宁,极其遥远的部落君长,也都前来朝觐進贡,彼此相望于道路,这都是魏徵的力量啊。”   

    贞观二十二年,结骨听说铁勒各部都已经归顺大唐,这年二月, 其俟利发失钵屈阿栈前来大唐朝觐太宗,结骨自古以来未与中原王朝相通往来,其本国人身材高大,赤发绿眼。太宗盛宴接待他于天成殿, 失钵屈阿栈请求太宗任命他一个官职,并且说:“能够手持天朝大唐的笏板而归,实在是百世的荣幸啊。”初七,太宗以结骨所在地封之为坚昆都督府,任命失钵屈阿栈为右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隶属于燕然都护。
    此时,四方边夷各国的大小君长争先派遣使者前来進贡朝觐,道路前后,往来不绝,每年正月,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者,常常是数百上千人。太宗引见各国使者,对朝廷大臣们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多年,使得中国疲困衰落,然而所获却很少;怎么能比得上象当今这样,安抚之以仁德道义,以德服远,即使是极远方不毛之地的部族,也都成为大唐的臣民百姓呢!”


注释:
结骨:原居唐努乌梁海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古称坚昆。
俟利发:唐代突厥族官名。
取材资料:《贞观政要》“任贤”篇,《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太宗贞观名臣列传.魏徵传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