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4千年前立下“天书”石碑无人能解 如今终被专家破译
来源:希望之声
宋代仿制禹王碑(网络图片)
【希望之声】(编辑:郭晓) 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其中光文字就经历了数次变化。而据史学家研究,中国目前最古老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可是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北峰,却伫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名为“禹王碑”。
上面刻着一篇蝌蚪文,连一些考古专家都表示看不懂。它究竟是何人所刻,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故事呢?传说它为大禹治水的功德碑,与黄帝陵和炎帝陵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碑宽1.4米,高1.84米,上面刻着9行奇特的文字,共77字,末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其上勒石为1935年时任湖南省会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周翰建亭围护时所留。
仿制禹王碑(网络图片)
说起大禹,想必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相传4000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洪水淹没,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洪水。在平定水患之后,大禹便立下了77个字的“天书”石碑。
青苔斑驳,碑文苍古,禹王碑厚重沧桑的历史感,尽管经历了千年的洗刷,至今仍保存完好,且周围留有历代名家题词。然而无数文人墨客路过此处,却都无人能解上面所刻画的文字内容。而现如今一位古文字专家经过了几十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禹王碑上的内容。
原文如下:“承帝冢然,翼辅雝卫。灾洚矢发,沮洹往行,三河飞涌。北过冀而奠,姒若忘鸟。宿岳麓庭,昶溢酉祈,水庐弗长,往求永定。华岳泰衡。崇楚事裒,劳余神禋,鬯曼吉徙。南渎衍昌。衣则食备,万邦皆宁,疆无漾漭。”那么这些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大意是:大禹从受到舜帝的命令开始写起,为了治水,几十年都没有回到过自己的故乡,就连故乡的亲人和鸟类都忘记了。由于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之中举贤任能,从而导致治水巨大成功,从此南方的渠道全部畅通,百姓们也丰衣足食,此后数百年间再也没有洪水泛滥了。
大禹治水(网络图片)
那么为何千百年来只有如今这位古文字专家能够破译上面的文字呢?对此他解释道:“禹王碑所录为何,为什么数千年来大家都一个个望而却步呢?或许它默默地等待着自己的伯乐前来破译,应该说只有在对的时候遇上对的人,他才可能与大禹心有灵犀,一点即通。
”后据专家考证,岳麓山的这块禹王碑实际是块“仿制品”。最早的禹王碑位于南岳衡山,一直被视为衡山的“镇山之宝”。宋代时,一些文人从衡山禹王碑印了拓片,然后根据拓片上文字的形状,做出了这个仿制禹王碑。
责任编辑:李静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