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化學失衡導致憂鬱」的神話破滅
文/國際CCHR總裁 珍.伊斯蓋特Jan Eastgate譯/公民人權協會研究小組
2022年七月,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戳穿了近代史上其中一項心理衛生領域的大型行銷活動:「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衡導致憂鬱,需要抗憂鬱劑來導正」。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回顧了幾十年來發表的 17 項系統性回顧研究,但沒有發現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支持以上的理論。(註1)
該研究證實了 CCHR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一直在警告的一個觀念:腦部化學失衡理論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行銷活動。事實上,化學失衡神話幫助推動了每年 156 億美元的全球抗憂鬱劑銷售額。
正如論文主要作者 喬安娜.蒙克里夫教授(Joanna Moncrieff)所言,化學失衡理論的流行,恰逢抗憂鬱劑使用量的大幅增加。
該理論在 1980 年代後期,被用在行銷第一個 SSRI抗憂鬱劑 Prozac(百憂解)作為當時的「心理健康治療革命」,並在 90 多個國家上市。到 2005 年,全世界有超過 5400 萬人正在服用抗憂鬱劑來治療不存在的化學失衡。(註2)到了 2016 年,人數幾乎增加整整一倍,達到 1 億人。(註3)
這項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期刊上的研究表示,民眾被長期誤導,以為他們的情緒變化來自於血清素異常或其他生化異常。研究人員警告說:「特別是這種觀念:聲稱抗憂鬱劑(治療憂鬱症)與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作用相同,完全是誤導人。給人們這種錯誤資料,會讓他們無法做出明智的決定,因為我們不了解抗憂鬱劑對大腦的確切作用。」(註4)
心理健康領域所依賴的生物模式失敗,加上這種化學失衡騙局的不誠實程度,遭受了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人權機構的批評,這其實並不令人意外。2020年7月6日,聯合國健康權問題特別報告員、精神病學家戴紐斯-普拉斯(Dainius Pūras)博士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發言,他建議,生物醫學模式的主流地位,已經導致過度醫療和機構化。他警告說,不要誇大精神科藥物的好處,它的功效,不能與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相提並論。而且,「精神健康狀況是沒有生物標記的。」(註5)
2022年2月,聯合國人權專員報告說,對精神健康治療過度依賴藥物,是 「實現健康權的一個重大障礙」(註6)。
而「化學失衡」的謊言,一直是民眾健康權最主要的障礙之一。
(註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2-01661-0
(註2)https://cen.acs.org/articles/83/i25/Prozac.html
(註3)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8/160824135045.htm
(註4)https://www.bmj.com/content/378/bmj.o1808
(註5)https://previous.ohchr.org/en/NewsEvents/Pages/ DisplayNews.aspx?NewsID=26039&LangID=E
(註6)第 49 屆會議,2022年2月28日至4月1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年度報告以及高級專員辦事處和秘書長的報告。
https://documents-dds-ny.un.org/doc/UNDOC/GEN/G22/242/01/PDF/G2224201.p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