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修建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23-4-23 12:33 编辑天安门城楼年久失修
来源 网络
1970年春节前夕,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军用卡车就在宽阔的长安街上疾驰,在天安门广场进进出出,好像在秘密忙些什么。一段时间之后,一切恢复了平静。在此期间,天安门城楼被高高的苇席所包围。这一切,在当时的群众看来是极为不寻常的,只是他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最近几年,当年封存多年的档案一个接着一个被公开,我们才知道天安门广场当年是在秘密拆除重建的。
天安门城楼历经600多年风风雨雨,加之近代战乱频繁,清末民初政府软弱无力,天安门广场实际上磨损严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多次加固修复天安门城楼,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就必须要进行大力度的重建来解决问题了。
而事实上,天安门拆除重建计划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经过慎重讨论和商议,最终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但这个决定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已经很久没有修缮了,甚至很多屋檐的角落都已经长出了杂草,整体情况相当破败杂乱。
只是开国典礼在即,修缮的时间肯定是不够了。因此,北京市政府组建了城建组,对天安门城楼表面进行了修补和粉刷,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城楼的宏伟气势。
至少在天安门城楼召开开国大典,不会在世界人民面前丢脸。
而在开国大典之后,本来北京市政府计划寻找建筑专家对天安门城楼进行全面修复工作的,但由于随后的朝鲜战争,修缮计划就被搁置了。
直到1952年,天安门城楼才第一次进行比较全面的修缮。之后,每年天安门广场在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之前,城建组都会对天安门城楼的安全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以解决一些隐患。
但这些修复还是治标不治本,一些结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1966年邢台地震后,城楼的损坏和变形愈发严重,再这样下去,天安门城楼会变为危楼。最终,国务院决定在原址重建天安门。只是当时的技术条件非常落后,天安门城楼到底应该如何重建呢?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建天安门完全是仿照南京的承天门来的,只不过后来被大火烧毁,在明宪宗期间才得以重修。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在此期间,天安门城楼被战争摧毁严重。随后清兵入关,控制中原的清政府于次年重建了天安门。清末民初,民生凋敝、国力薄弱。
内外动乱不断,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应付这些老建筑的修缮工作,也无法承受这巨大的修缮费用。
所以说,建国之后,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因多年战乱和年久失修,建筑内部建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变形十分明显。
1966年,天安门城楼的主体结构在地震中严重损坏、变形以及下沉。一些梁柱已经倾斜了,许多关节处的木质枋(fāng)也已经损坏。有一根竖着的木柱,虽然从外面看完好无损,但里面已经是空心,随时可能倒下,而且这个木柱还处于国家领导人们的休息室,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已经饱经风霜的天安门城楼变得越来越不稳当,旧的修复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天安门城楼急需彻底修复。
中央政府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要知道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到时候天安门城楼里真的发生了事故,那真的对于整个国家和人民都是难以承受的。
在过去,简单的修修补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治标不治本。所以才在 1969 年做出了决定:以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是冬天,北京的冬天根本就不适合施工,新拌的水泥在使用前就会在冷风中凝结。
但由于1970年5月1日劳动节,天安门广场会举行庆祝活动,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会爬上天安门城楼发表讲话,所以施工必须尽快完成。
时间短且任务艰巨,天安门的工艺也极度复杂,施工难度大,大家一直无法就翻修方案达成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有人提议与外国建筑公司签约,但他们认为外国翻修公司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如果他们加班加点,也至少要两年才能完成,对于我们的时间要求上还是非常棘手的。
周恩来认为我们不能崇洋媚外,一定要相信我们自己就可以办到。所以最终,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开始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确保按时竣工、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遵守保密要求,负责施工的北京第五建设工程公司是经过多次筛选和严格控制,才被选为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
参考部队的编制,这些施工人员被分为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个施工队。其中,姚来泉被任命为木工连的组长。工人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出于保密和施工保温要求,领导小组决定罩住整个天安门城楼。
不过,这个工程确实难度很大,因为城楼的主体长66米、宽37米、高32米,真的难以操作。
计算结果表明,用钢管搭建棚架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当时施工时间短、工作难度大,负责搭棚架的工人不得不另谋出路。
他们找来多根杉篙,将它们绑在一起,然后一层一层地连接起来,最后用苇席搭起一个天棚。
就是如此,整个天安门城楼完全被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了一条狭窄的马道用来货物运输,其他任何事物都不会被显露。就这样,在工人的努力下,仅用了8天时间就搭建成了一个如此巨大的天棚。
后来他们在附近的中山公园内搭建了一座临时的锅炉房,将上下水管通到天安门。同时,他们在苇席周围铺设了几层取热管。以至于外面是寒冷的冬天,但里面却像春天一样温暖。
当时国际形势紧张,蒋介石总是想着反攻计划,可以说当时的新中国正处于内外两难的局面。
出于保密,当时的北京居民甚至天安门附近的中山公园、民族文化宫等场所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被苇席围起来的天安门广场正在重建。
而且根据规定,所有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都有义务严格遵守这个秘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甚至包括家庭成员。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严肃的政治任务,不容有失。
开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城楼。由于必须确保新修建的城楼和以前的城楼规模相同,因此在拆除前要对城楼进行详细的测量。
这个任务由木工连组长姚来泉负责和测量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城楼斗、拱、声、柱以及端门进行详细的测量。而在具体的拆除过程之中,除了绘制图纸外,每个拆解的木构件都要拍照,并一个接一个的具体编号。
之后要全部交给北京建筑设计院,由北京建筑设计院先绘制图纸,再根据新图纸对木构件进行加工。
值得一说的是,当拆除到屋脊中间的时候,施工队发现了一个匣子。
旧建筑在正屋脊合拢的时候,会在正屋脊里面放一个小匣子,匣子里面装满了金、银、铜、铁、锡以及五彩线五谷杂粮等。匣子就是用来镇物的。
于是等到天安门城楼重建好了之后,在放匣子的位置放了一块汉白玉石,上面刻着1970年1月至3月重建。另外在这拆除过程之中还发生过让人惊奇的事情,一名工人在拆除墙壁的时候发现了一枚炮弹。所有人因此都被紧急撤离了。
经公安和专家鉴定,这是入侵北京的八方联军留下的。但奇怪的是,这是完整的炮弹,如果是击发未炸,也不至于是完整的,应该是有弹头没有弹壳才是对的。
而如果有人故意放在这里,那这炮弹有什么作用呢?
而在发现第一枚炮弹之后,工人们在拆除过程之中陆续发现了几枚相同的炮弹,由于这是一次秘密的修建活动,这个事情在当时并没有公之于众,当时的警方把这些炮弹给拿走了。
得益于各施工队的良好配合,这座城楼在短短一周内拆除。之后,所有的测量数据都报告给了毛泽东,毛指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天安门城楼上一次重建已经是300年以前了,而这一次重建就是天安门城楼的第三次重建了。
与前两次重建相比,天安门城楼的外观上没有要求变化,但又增加了许多新元素。室内增加了一些以前不会有的设施,如电梯、照明灯、暖气等,还有以供领导人和来宾休息的房间。
天安门城楼内有60多根木柱,高12米,最小的直径0.6米,最大的高1.2米,重7吨。
起初,施工队想使用云南和海南原始森林之中质地很好的原木,但最终因为运输不便,最终选择从国外进口。所有运来的木材都经过防腐、防虫和防火的处理,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燃烧,最多就会冒出烟雾。
材料选定并运过来之后,组装和施工工作就开始了。材料组装完成后立即进行油彩和绘画工作。
城楼上所有的龙凤画都要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为了施工速度,施工团队不断试验,最终成功创造出一种可以把功效提供到150倍的方法。
彩绘结束之后,贴上了金箔。为了完成这一步,施工团队使用了6公斤进口黄金。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薄如蝉翼的金箔夹起来粘在油漆上,然后耐心地用小刷子一点一点地涂上。
在当时对屋脊上的花纹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吻兽太封建,也有人认为既然是旧楼改造,当然要严格按照旧楼来改。
在重建天安门两端的大吻时,在图案和彩绘的处理上发生了分歧:有的人认为应该按照早先的计划使用金龙和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金龙和玺是封建物,现在这个时代应该使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
这件事情很快就有人汇报给了周恩来,周恩来一向非常重视文物。得知这个讨论后,他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为由,要求他们照原样烧制吻兽。所以这才保留了城楼的原始外观。同时,周恩来也没有完全否决另外一部分人的建议。他同意在重建后的天安门城楼的彩绘上选用西番莲和玺的图案替换掉原先的金龙彩画。
直到1984年天安门广场重新翻修的时候,最开始的彩画才被重新换回来。
在天安门的修建工作完成之后,一座新的城楼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了民众的面前。外观看起来可能觉得大差不差,但是实际上,和以前相比里面已经装了很多现代化的设施了。
新时代下,这座古老的城楼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只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发现了不对劲。他们感觉天安门城楼和以前看着不一样了,觉得比以前要更加高了。
这难道是眼花或者幻觉?实际上,新的天安门城楼的确要比重建之前高了83厘米。
不过,这不是工作失误,而是还原了它原本的威严。要知道天安门城楼已经历经了三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天安门城楼的部分塌陷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在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内部木质构件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所以说在这样的影响变化之下,城楼的确是逐渐变矮的。
在重建过程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天安门城楼“变矮”的秘密,并在设计过程中决定将其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于是,天安门城楼在人们眼中变得更加的“精神”了。就这样,从1969年12月15日开始拆建工作到1970年劳动节前,这一重大工程终于圆满完成。
天安门从修建到如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六百多年之中,天安门见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辉煌与沧桑。天安门的兴衰,其实就是中国历史兴衰史,明朝的兴盛、清朝的腐败,都被它见证。
天安门城楼,按原尺寸比例是城墙大城楼小,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开国大典前做了一番美术上的黄金分割比修正,将城墙顶部和门洞用白水泥镶了宽边,又在城墙上部两侧镶嵌了两幅白色横幅标语,这样在视觉上就压缩了城墙的面积,看碟上去顺眼多了。1969年和1984年重修时也考虑到了这个比例关系,特别扩大了五个门洞的尺寸,并加高了城楼,将城墙的立面积体量大大压缩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