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hane 发表于 2023-7-12 23:48:18

遏制中共海纜業務 美中科技戰延伸到海底

來源:大紀元


美中在海纜業務上激烈競爭,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幾條涉及中國公司或連接美國和香港間的海纜許可。圖為「SEA-ME-WE 5」海纜於法國登陸口。(BORIS HORVAT/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3年06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採訪報導)隨著美中的競爭從陸地、太空,延伸到水下,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正在加大力度,遏制中共海底電纜業務的擴張,而攸關信息傳輸的海纜鋪設項目,未來將更多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


美日澳攜手 在海纜業務上力抗中共
6月6日,日本政府宣布與美國、澳洲簽署一項價值9500萬美元協議,興建一條連結密克羅尼西亞科斯雷州(Kosrae)、諾魯、吉里巴斯塔拉瓦礁(Tarawa)的海底電纜,並連接上密克羅尼西亞彭佩島(Pohnpei)的現有海纜。
這條海纜原本於2021年就啟動招標作業,中國公司華海通信(HMN Technologies)也參與了競標,給出比對手低20%以上的價格,最後因美國反對而延宕,近期改由日本NEC得標。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祕書長林廷輝告訴大紀元,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又稱帕勞)和馬紹爾群島是美國「自由聯合協定」締約國,在國防軍事上與美國緊密合作,若區域出現由中共興建的海底電纜,將對美國軍事機密構成一大威脅,因此美國堅決反對。
路透社4月披露,中國三大電信公司準備投資5億美元,興建一條從香港連接歐洲的海底電纜,名為「歐洲—中東—亞洲」,縮寫為 EMA,目標是與美國SubCom公司正在鋪設的「新加坡—中東—西歐6號」(SeaMeWe-6)海纜互別苗頭。
「SeaMeWe-6」從新加坡連通到法國、全長19,200公里。中國三大電信業者曾經也參與其中,而且原本決定由華海通信建造。但在美國施壓下,已將中企排除在外,改由SubCom得標。
除此之外,美國和其它國家還在其它項目上限制中共的海底電纜業務。過去四年,至少有6個私人海底電纜交易項目受阻,美國政府或阻止華海通信贏得交易,或拒絕批准連接美國和中國大陸或香港的海纜許可。
林廷輝表示,海底電纜線傳輸內容存在被竊取的可能,如果是由北京建造的海底電纜,透過加裝過濾器,可能存在副本抄送北京的可能,美國在「去中供應鏈」概念下排除中國企業參與建造海底電纜,而中共也在相同概念下,試圖掌握自己興建海底電纜的主導性,「雙方就成為一種壁壘分明的態勢」。


各國防範海纜訊息遭竊聽
距離1866年第一條成功鋪設橫跨大西洋的電報電纜線,已經過了158年。當時英國大西洋電報公司經歷了四次失敗,才鋪設了連結愛爾蘭與紐芬蘭、橫跨歐美大陸最短距離的海底電纜。
據TeleGeography統計,截至2023年初,全球已有552條海纜投入營運或是正在規劃,總長度約140萬公里,足以繞地球30圈。
隨著影音串流、雲端運算及5G 對於網絡頻寬容量的要求提升,海底電纜正在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長。僅僅在亞洲,TeleGeography預估,2023年至2025年開展的海底項目價值達到25.9億美元,是2000年以來的六倍之多。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曾怡碩告訴大紀元,海底電纜承載了全球97%~98%的訊息流通,如何避免海纜在陸地登陸後,訊息遭到截收或竊聽,這是自冷戰以來,各國都在探討、防範的課題。


華為海纜業務的崛起與遏制
多年來,全球海底電纜業務主要由三大公司參與:美國海纜公司SubCom LLC、日本電氣(NEC)、法國阿爾卡特海底網絡(ASN)。2008年,華為與英國環球海事集團(Global Marine)合資成立「華為海洋網絡公司」後,該行業出現重大轉變。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告訴大紀元,華為的海底電纜戰略與它的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相同,先透過合資公司學習西方技術,然後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策略,先找歐美主流大廠忽略的市場,例如非洲、中東、巴基斯坦,然後透過政府補貼,以低價搶奪市場,再逐漸從邊緣走向市場的核心地帶。
華為最初從連結巴西和喀麥隆的「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SAIL)找到機會。《中國網路圈套》一書披露,為了提供誘因,中共進出口銀行提供8500萬美元貸款,中國聯通提供3400萬美元融資,2018年興建完成後,儘管網絡用量沒有明顯提升,但是華為獲得了一個項目展示,喀麥隆則背負了龐大債務。



2017年中共國家發改委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其中包括海底電纜的鋪設。(TEH ENG KOON/AFP/Getty Images)

另一條時常被中共官員用來宣傳一帶一路的「巴基斯坦、東非連結歐洲電纜」(PEACE),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延伸到非洲吉布地,於法國馬賽登陸,全長近13,000公里。2017年興建之初,中共國家發改委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習近平亦首次正式提出「數字絲綢之路」。
沈榮欽說,中共打造數位集團,對內實施嚴厲的資訊控管,例如,2009年新疆事件中,聯外網際網路全部中斷,2017年習近平訪問香港期間,民用無人機自動被禁飛,「中共在內政上實施數位極權的例子不勝枚舉,現在它利用數位極權向外擴張,就成為美中較量的焦點」。
在遭到美國制裁之後,華為於2019年6月剝離其在華為海洋的股份,由江蘇亨通光電進行收購,更名為華海通信。2021年12月,美商務部將華海通信、江蘇亨通光電等海纜企業納入出口管制清單。


兩大陣營因地緣政治走向激烈競爭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伊麗莎白‧布勞(Elisabeth Braw)日前在《外交政策》撰文提到,歐洲國家所提到的「脫鉤」已經在水面底下發生,近期北京當局一直在拖延批准穿越南海的海底電纜,同時,美國政府也拒絕核准Google、Meta、亞馬遜4條連接美國和香港的海纜計劃,其中2條將改道連結台灣和菲律賓。
美國智庫北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中東安全項目(Scowcroft Middle East Security Initiative)則發出警告,目前穿越中東和北非約62條海纜中,有13條由中國公司建設、升級或收購,中資企業並在39個登陸站上建立了57個連接點,中東和北非地區將越來越依賴於用中國網絡傳輸敏感數據。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曾怡碩分析,隨著美中科技冷戰成形,以及美國政府推動「乾淨網絡」倡議,勢必逐漸區分為兩個不同的陣營,「不過,形成徑渭分明的兩個陣營系統並不容易,需要時間,而且要付出高昂代價,因為很多海纜都是共用的」,「比較可能在未來新建海纜時,加入地緣政治的考量,選擇經過哪些地方、不經過哪些地方。」
沈榮欽認為,海底電纜可能朝向壁壘分明的兩大陣營,「中國(中共)和友好國家搞一個團體,美國跟友好國家搞另外一個團體,兩個集團各自去搶占市場占有率。」


美中科技戰延伸到水下的海纜競爭。(JEAN-SEBASTIEN EVRARD/AFP via Getty Images)


「斷網」威脅下 專家:須多方備援
除了中共海纜擴張計劃存在潛在威脅,戰爭使得海底通信電纜變得異常脆弱。
6月14日,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公開表示,鑒於「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西方已不再有任何道德限制,來阻止莫斯科摧毀敵人的海底通信電纜。
北約啟動了一個新中心來保護海底管道和電纜,負責該任務的漢斯維爾納‧維爾曼(Hans-Werner Wiermann)中將16日說,「俄羅斯船隻積極繪製了我們關鍵的海底基礎設施的地圖,人們擔心俄羅斯可能會以海底電纜和其它關鍵基礎設施為目標,擾亂西方人的生活。」
今年2月,連接台灣和馬祖的兩條海底電纜遭到斷網,馬祖瞬間成為信息孤島。雖沒有證據顯示是北京的蓄意行為,但是中華電信數據顯示,馬祖海底電纜過去五年被損壞超過20次。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祕書長林廷輝表示,過去兩三年中,中國大陸幾百艘海砂船不斷地在馬祖海域抽海砂,造成海底地形改變,電纜裸露在海砂上,容易遭到商船和漁船勾斷。
馬祖的例子,令台灣的通信安全受到外界關注。林廷輝說,切斷海底電纜、破壞衛星,無疑是發動戰爭時,會優先採取的行為。台灣有14條連外海底電纜與三座海纜登陸站,這些關鍵基礎設施中,包含重要的國際海底電纜站及美國資產,近年來,不斷增強建立備援機制和防護方案。
曾怡碩表示,俄烏戰爭突顯戰時通信的重要,台灣與烏克蘭不同,台灣四面環海,基於通訊韌性的考量,除了考慮導入Starlink的星鏈計劃,還要與多家衛星公司洽談,同時由台灣國家太空中心與國內業者進行系統整合,自主研發低軌衛星計劃。
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16日證實,英國衛星服務供應商OneWeb可望今年底將覆蓋範圍擴及全台灣,至明年底,數位部還將盡可能多方驗測中軌和低軌衛星設備,研究它們搭配運用的可能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遏制中共海纜業務 美中科技戰延伸到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