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
本帖最后由 Sala88 于 2023-8-4 22:03 编辑来源:6park
文/卢秀辉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圣名若瑟,意大利米兰人。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一月十六日,十八岁的郎世宁在意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业中心热那亚加入耶稣会。热那亚位于意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亚海热那亚湾北岸。历史悠久,曾是海洋霸主热那亚共和国的首都。
郎世宁听到在北京区传教的耶稣会神父们要求,需要教会派一位画家加入他们的行列,于是,他自愿报名,教会决定派遣他前往中国传教。他在意大利时,才是一名画画的初学生,只在意大利参加过修复修道院的工作。1713年,他奉命先赴西班牙,做来华的准备工作。哥因勃拉会院院长甚爱其才,留下郎世宁,为该处教堂作壁画多幅,并为葡萄牙太子画像。他抵达澳门时,已经是1715年7月17日了。同年12月22日,郎世宁到达北京。
郎世宁很快就和康熙见了面,康熙本身就十分喜欢科学以及艺术,对郎世宁带来的自鸣钟等新奇玩艺很感兴趣,对他献上的油画也大为欣赏,所以尽管康熙并不相信他的宗教,但是却一直对他十分的礼遇有加。康熙六十年(1721年),郎世宁入朝参加新正月筵宴和元宵节观赏烟火歌舞活动,多次受到赏赐。这个时候的郎世宁画了多幅作品进呈,他的才能为康熙赏识,将他封为了专门为大清皇室服务的画师,住进了如意馆中。
如意馆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皇帝专门设立,主要为研究陈列西方的科技成果。如意馆原为圆明园内的房舍之一,位于福园门内东侧。当皇帝驻跸于紫禁城时,在如意馆中工作的人员移至紫禁城内启祥宫服务,皇帝于初春迁往圆明园时,所有在启祥宫的人员又移至如意馆中当差,内中多是神妙能手。
罗马教皇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国,下令不允许中国天主教信徒祭祀上天、尊拜孔子、祭祀祖宗。康熙六十年正月,康熙帝看到了罗马教皇的禁令,非常生气,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他就在禁令上批示:“此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这一禁令,执行了一百多年之久,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才被迫撤消。
康熙驾崩后,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雍正帝继位后,延续其父的禁教令,闽浙总督觉罗满保上书请求把西洋人除了进京效力以外全都遣送到澳门去,雍正帝准其所请,下旨令各省遣送西洋人先去广东。两广总督孔毓珣上书说,所有的西洋人都聚集广东,全送到澳门,不太现实,如果把他们遣送回国也没有船只,建议把这些西洋人安置到省城,年轻的等有船只就回国去,年纪大的有病的不愿意回国的就在省城,只要不四处走动蛊惑人入教就成。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没有受到影响,此时的郎世宁也开始向中国皇帝和宫廷画家展示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
郎世宁发现,他的传教士身份在中国很难被人所接受,幸有高人指点他,让他以西洋技法画中国画,他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开始了他创作“混血画”的过程,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郎世宁仔细地研究中国绘画的传统,发现了中国古代对于艺术的理解很讲究章法,与西洋开放的作画风格是极为不同的。于是郎世宁开始进行了中西合璧的创作,将中国传统的作画风格与西洋的思想融为一体,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深得康熙、雍正、乾隆的喜欢。
郎世宁的画室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每天画到下午五时为止。这段时间,除绘画外他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郎世宁奉怡亲王之命画桂花玉兔月光画一轴。九月,画《聚瑞图》,并奉命带徒,随郎世宁学画的人共有十三人。雍正年间,郎世宁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孙威凤、王玠、葛曙和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
郎世宁在雍正二年(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嵩献英芝图》中,充分展示了郎世宁的西画功底。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图中所绘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在中国文化中多寓意强健、长寿和吉祥。在色彩上,鹰白、松绿、芝棕红、土坡绛色和藤萝花粉紫,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和浓重。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宫廷画师中的地位。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郎世宁、唐岱奉旨照高其佩画的山水绢画《夜景图》托裱。三月,乾隆帝命郎世宁画斗方一张。四月,郎世宁、沈源、唐岱分画三色泥金曹扇二十柄。五月,郎世宁在御前,面请缓和教禁。画花卉翎毛一幅,画横披一张。七月,郎世宁、唐岱、陈枚、沈源奉命各画桶子上画二幅。八月,郎世宁奉命为后殿明间钟架玻璃门上画油画。十一月,郎世宁、唐岱、沈源画《圆明园图》一幅。郎世宁、唐岱、陈枚酌画《岁朝图》一幅。十二月,郎世宁、唐岱、沈源获准每人画年节绢画一张。奉旨挑选小苏拉几名与唐岱、郎世宁学制颜料。二十八日,郎世宁画完山水横披一张,交太监胡世杰呈进。从这一年的记载看出,郎世宁工作十分繁忙,可见乾隆对他的欣赏和宠爱。
乾隆登基时年,年方24岁,每日必去郎世宁画室看他作画。这时郎世宁已47岁,谙习内廷事务,教会高级人士想利用郎世宁和乾隆的关系,打开传教方便之门,于是,令郎世宁向皇帝呈递奏折。此举很危险,有惊扰圣驾、关通说情之罪。某日,乾隆照常来看他作画,郎世宁跪下,说了几句有关“我们的神圣教律”遭受谴责之类的话后,就从怀中掏出一卷用黄绸包裹的耶稣会奏折呈上。当时内廷太监看见郎世宁的大胆举动,都吓得心惊胆战,乾隆却温和地说:“朕并没谴责你们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罢了。”从此以后,郎世宁每晨入宫必受搜查,以保证他的确没有怀带什么奏折。
乾隆看郎世宁作画,有时,也和郎世宁开开玩笑。有一次,乾隆见妃嫔环绕左右时,郎世宁颇感局促,就问郎世宁:“卿看她们之中谁最美?”郎世宁答:“天子的妃嫔个个都美。”乾隆又问:“昨天那几个妃嫔中,卿最欣赏谁?”郎世宁答:“微臣没看她们,当时正在数宫殿上的瓷瓦。”乾隆问道:“瓷瓦有多少块?”郎世宁回答:“30块。”过后,乾隆命太监去数瓷瓦,果然是30块。
乾隆年间,朝廷修建圆明园为夏宫,郎世宁秉旨设计规划。乾隆命郎世宁起草建筑图样,告诉他说:“就采用欧夷的样式吧。”从那些带有巍峨壮丽巴洛克风格的蓝图中,可以见到建筑上的主要旨趣,大理石圆柱以及意大利式豪华富丽的螺旋形柱头装饰。不过,屋顶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用兽形装饰的飞檐,却是中国传统式样。这也是建筑学上中西合璧的杰作,毁于西方列强的抢劫和焚烧。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郎世宁、姚文瀚合起得画稿一张,奉旨准画。四月,太监胡世杰交郎世宁绢画海青一张,裱挂轴。十一月,太监如意馆传旨“玉玲珑馆”鹤安斋东五间中间八方棚顶,照郎世宁小稿样准画。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赏郎世宁菜一桌,每桌素菜两碗、摊鸡蛋一碗、虾米白菜一碗,又点心一盘及素粉汤(按:这是郎世宁最后一次在清宫如意馆活动的记录)。六月初十日,郎世宁病逝。是日,乾隆帝下旨,嘉其功,哀其死,给予侍郎衔,并赐银三百两以治丧事。郎世宁葬于京西阜城门外,通称葡萄牙墓地。
郎世宁精于肖像、花鸟、走兽,尤工画马,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百骏图》长卷巨制,这些作品皆运用西洋技法,注重物象写生与焦点透视,表现中国传统审美观与祥瑞思想。郎世宁运用中国传统纸、绢、颜料、毛笔,并与如意馆内的中国画家合作,共同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画新体,题材涵括帝后肖像、奇花异卉、珍禽走兽、重要庆典活动等。郎世宁为中西技法的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