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23-11-2 04:21:21

程晓农:中国的外汇储备敲响警钟

10月24日习近平视察了国家外汇管理局,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局势的重要信号。但是,紧跟着,李克强去世的消息吸引了各国媒体的注意力,于是习近平视察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新闻就被盖过去了。然而,回归中国观察的基本面,中国的外汇储备敲响警钟这个事实,值得我们多加注意,当然更让在中国投资的外企心生焦虑,也值得上百万中国在各国的留学生关心与自己的人生规划直接相关的留学资金问题。

一、习近平为何视察国家外汇管理局?

习近平以前去过这个机关,那是他就任大位之前的2010年8月,他到过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大致了解一下什么是外汇管理业务。那时,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局长、副局长照例要到场汇报,但主管外汇管理局的总理温家宝或其他副总理,没一人陪习近平去。这说明,那时习近平的访问,不过是他这个备位角色想要略微了解一点金融圈的大致情形而已。

时隔13年之后,这次习近平突然率副总理何立峰和其他官员,“参观”国家外汇管理局。何立峰是国务院现任总理、副总理当中,主管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人。“参观”这个词,是外媒报道这则消息时的用语。实际上,习近平的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罕见的举动,而且也是一次重要的举措。因为现在的习近平与13年前的身份大不相同了,他在国务院相关主管何立峰的陪同下亲自到场,显然意味着外汇管理局的工作出现了重大问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重要功能,是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习近平此刻专程到该机构去,当然不是象上次那样,有闲暇去逛逛,更不是现在对外汇管理业务突然想了解学习了。外汇管理局只有一堆办公室,许多台电脑,以及一批业务官员,他们每天的具体工作内容,习近平根本听不懂。

常规情况下,中央银行和外汇管理局是国务院总理分工主管的单位。因为这两个机构功能特殊,专业性很强,外行听不懂,内行好摆谱,因此,历任总理往往倚重央行行长来代替自己作日常的掌控。而总理本人并不会直接过问这两个重要机构的日常运行,因为中共历史上的各任总理,对这两个机构的政策和业务都不甚了了。

那习近平为什么要去外汇管理局呢?他唯一的目的,其实就是去视察;而视察背后的真实含义,则是去监督与告诫。为什么他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外汇管理局的办公地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可以想见,那就是,外汇储备状况不妙,事关中国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全局,习近平很不放心。

习近平视察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消息,中国的媒体完全没报道,但路透社作了报道,随后香港和新加坡的媒体转报。但境外媒体无法透过打探消息而找到更多的报道点,因此这几个媒体无法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习近平要突访外汇管理局。

二、外汇储备再度告急

事实上,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的外汇储备出现了迅速缩水。中国的外汇储备有过一次大缩水,2014年9月到2016年12月,外汇储备从将近4万亿美元,一步一步地下降到3万亿美元左右。接着,习近平开始全面反腐,同时大力打击官员的境外逃资。

然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一直在3万1千亿美元上下波动,其中有1-2个月下降,然后再度回升,总体上来看,外汇储备基本上是稳定的。从2017年到2023年上半年,长达6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呈小幅度起伏。

因此,国际金融界都不怎么关心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或者说,他们变得对这个数据不敏感了,就象一个人的生命监测仪上每秒钟的读数多少年来基本稳定,医生们会习惯性地认为,他的身体状况不至于突然恶化。

华尔街金融圈的研究者会以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将继续平稳;当他们用时间序列平滑统计软件来分析中国外汇储备动态时,这样一个平稳的印象,似乎是得到数据支撑的。但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最近开始滑坡了,但却没引起被平稳印象麻痹了的华尔街之注意。

从今年8月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再度出现缩水征兆,8月减少了443亿美元,9月再次下降450亿美元,而10月显然又是明显缩水。笔者落笔之时已是10月底,等到了11月上旬,10月底的外汇储备数额就要公布了。在那个公布数据的日子,就可以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三连降,非常可能是一个令国际商界非常不安的开端。

这个开端,习近平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证明。假如今年8月和9月之后,10月的外汇储备有所回升,那么,中共高层的外汇储备焦虑就会淡化,习近平也就不再操心外汇储备问题了;他可以象以往6年来一样,安之若素,大可不必专门跑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去,直接过问外汇储备的实际状况。

什么是中共高层的外汇储备焦虑?9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1,150亿美元,10月底可能就接近3万亿出头了;而如果外汇储备滑坡的趋势不变,则11月底是有可能跌破3万亿这个心理关口的,那就跌回到2011年的水平去了。

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多不多?

为什么中共高层那么在意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因为,外汇储备是中国经济的风险指标,而3万亿这个数字,就是风险可控或者风险失控的心理关口。不但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界和商界会关心这个心理关口,中共自己也害怕这个心理关口一旦跌破,就会动摇国人对政权和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当中,一直有一种外行的说法,那就是,中国有3万亿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少一点点也没关系。之所以说这是外行的认知,是因为持这种看法的人只看到财产,看不到负债。就象一个人在银行里有1千万存款,可以自夸是千万富翁;但同时他欠了银行5千万贷款,他还是富翁吗,不是了,他实际上是财产“负翁”。

把这个“负翁”换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那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不多了,原因是,中国欠各国企业和投资者的钱,远远超过3万亿美元。到了还债高峰的年头,这3万亿美元就捉襟见肘了,外汇管理局会“八个坛子四个盖,盖来盖去要穿帮”。所谓的“穿帮”,就是轻则国际信用降级,重则国际信用破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21年年报披露,截至2021年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7,466亿美元。到了2023年底,这个数据应该接近甚至超过3万亿美元,正好与外汇储备相当,资产=负债。

这里讲的还只是所欠债务,不包括以投资形式进入中国的几万亿绿地投资和金融投资。因为,虽然外商投资不是中国直接欠下的借债,但外汇管理局却需要用外汇来支付外企撤资或汇出利润所需外汇。

假如外企赚了钱,它们的利润需要汇回母国;如果所有外企都不赚钱,那它们就会设法撤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外汇管理局都另外需要上万亿美元的外汇,来应对这种外企的外汇需要。那现在外企在中国投资的存量一共有多大?到2019年底是1万3千多亿美元,此后几年,还要再加上1万多亿美元,那是最近几年投在私募基金上的金融投资和新增绿地投资。

因此,国家外汇管理局面对近3万亿外债和1万多亿可能的外企用汇需要,那3万亿外汇储备还多吗?一言以蔽之,还账都不够。

四、外汇储备因何滑坡?

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或者至少相对稳定,中共高层或许和可以寄望于未来。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外汇储备陷入了滑坡趋势,难怪习近平会紧张起来。那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开始滑坡?是事发突然吗?当然不是,其实,这次滑坡早有征兆。

一般人观察外汇储备的变化,通常会对比外贸进出口的数据,这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同时还有另外三个同样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服务项目的收支、外商的金融投资、以及银行抛外汇挺人民币汇率的支出。下面我来做一些简单分析。

首先讲外贸,中国今年到9月底,出口已经连续五个月下降,这种趋势意味着,出口收汇在下降。中共一直在拼出口,甚至让国有的石化企业用从俄国进口的石油,加工为成品油,再用低于进口成本价的低价卖到西方国家,以赚取外汇。这是出口兴旺的标志吗?

其次讲服务支出,这主要用在运输、旅行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等几个方面。服务支出项目,中国向来是逆差,所以,它会抵消外贸出口的外汇收入。

再次是外商的金融投资,主要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金融账户部分。由于不熟悉会计学概念的读者,不容易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当中使用的借贷平衡法之相关概念,我在刊登于本台的《中国金融外资断流(上下篇)》里,换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中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来说明,由于中国的数个非金融企业所欠大笔外债到期拒绝偿付,国际金融界的对华金融投资已基本上断流。从大量投入到突然断流,这对外汇储备自然构成了巨大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从2021年人民币汇率达到峰顶之后就一路下滑,8月底跌到了7.3(兑换美元的汇率)。这就涉及到了外汇储备的第四个用途,即银行抛外汇挺人民币汇率的支出。中国的各商业银行本来有大约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头寸在手中,但奉命抛外汇挺人民币汇率之后,它们的外汇头寸迅速耗尽,而汇率只支撑了3个月左右,略有回升。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用完之后,人民币汇率重新止升回跌,再度降到了7.3。

这就是习近平在视察外汇管理局的同时,也访问人民银行(央行)的原因。因为,支撑汇率的外汇不多了,归央行管的人民币汇率要进入贬值通道了。此刻习近平不得不去关心,汇率将跌到什么程度,而外汇储备又可能降到什么程度。

五、加紧外汇管控

外汇储备不足,中共自然就只能看紧外汇钱包,限制外汇流出。除了国人出国旅行的限制越来越多以外,个人汇出外汇的额度也会收紧。此外,中共也尽量转移能源进口的来源,增加不用外汇的原油进口,这是节省外汇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可以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出口工业消费品,来换取俄国的石油,从而减少对中东地区原油进口的外汇用量。

最近几年来,很多外企陆续撤离中国,而人民币汇率看跌,官方的外汇储备捉襟见肘,外企就格外紧张。由于中共加强了外汇管控,外企撤资困难重重。比如,台商撤资时,汇出管道经常被官方卡住,结果只能寻求地下金融的管道。过去,走地下金融的途径,所收费用只有3%左右,尚属正常;如今,地下管道汇出资金的成本,已经超过了10%,不但难度越来越大,能撤出的资金越来越小,而且撤资花销迅速爬升。

今年以来,华尔街各投行都改变了对中国的金融投资策略,从多出少进,变成了基本上只出不进。但是,撤资并不容易,尤其是金融投资,要撤更难。金融投资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证券投资,一是私募基金。证券投资只能抛盘,但中国股市委靡不振,始终在3千点徘徊,需要撤出的资金数量庞大,若一次性抛盘数量过大,会造成证券市场崩盘,那就无法完成撤资任务了。而私募基金项目,依投资合约,十年内不能退出,所以外商只能在中国国内寻找下家,而中国经济整体疲软,下家难觅,甚至外企贴上知识产权白送,也不容易撤资。

随着外企多年来陆续从中国撤离,中共对自己在国际上的金融信誉也越来越不在乎了。最近恒大和碧桂园陆续有外债到期,却分别赖账不还,其实背后就有这个因素。如果中共还在意中国的金融信誉,仍然指望今后继续获得国外的投资,那它会命令这些赖账的公司马上还债,并且提供必要的外汇。但中共知道,在国际金融圈,自己已经声誉扫地,因此,民营企业赖外债不还,它不但不干预,还乐得省下几千万美元的外汇。今后,这样的事情会陆续曝光。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走入下行通道。普通中国人可能不关心金融圈的动态,但是,外汇收紧的局面,早晚会让中国的中产阶层有越来越明显的感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程晓农:中国的外汇储备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