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天侵台会怎样?一个将改变世界面貌的场景
法廣中文中國快艇越界進入金門海域翻覆造成2死事件,中國隨後加強在台海的“灰色地帶”活動,包括否認台灣的禁止、限製海域,宣布在金門和馬祖海域實施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分析人士擔心,中國的目標是在這個海域建立新的現狀,並確立管轄權事實。對此,法國《快報》周刊2月26日在“思與辯”欄目刊出三位頂尖美國地緣政治專家(Andrew S. Erickson, Gabriel B. Collins et Matt Pottinger )的分析長文指出,習近平領導的中國若是吞並台灣,將給美國及其盟國帶來災難性後果。
《快報》周刊分析長文開頭寫道,據三位美國專家認為,未來十年,美國及其盟國將麵臨許多潛在的地緣政治災難。但與中國吞並或入侵台灣相比,幾乎所有這些災難都顯得微不足道。針對這種情況,1950 年 6 月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即表明: “對美國來說將是最嚴重的災難,我深信時間已經不多了”。當時,這位將軍正在監督被占領的日本,他在給華盛頓的一份絕密備忘錄中擔心中國共產黨可能會尋求一勞永逸地打敗他們的國民黨敵人。七十多年後的今天,麥克阿瑟的警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現實意義。
台灣的地理位置無論那時還是現在都很重要。自治的台灣是日本國防的支柱,也使中國失去了威脅美國在印太盟國的跳板。但與 20 世紀 50 年代蔣介石專製統治下的台灣不同,現在的台灣是一個成熟的自由民主國家,北京專製政權欲將其征服,而這將阻礙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印太地區的民主訴求。與麥克阿瑟時代不同的是,台灣是世界領先的高科技電子芯片生產地,當今在經濟上對世界其他地區至關重要。為爭奪這塊領土而爆發的戰爭很容易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另一個與麥克阿瑟時代的重要區別是,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擁有龐大的盟友網絡,這些國家的安全有賴於美國的支持。中國接管台灣可能會引發這些國家競相發展自己的核武庫,而美國的安全保證將失去可信度。
近年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表現得急不可耐,決心以他的前任們從未做過的方式解決台灣地位問題。他下令加強軍事力量,要求中國軍隊在 2027 年之前為他提供統一台灣的各種方案。這些信號在華盛頓和其他地方引發論戰,辯論台灣在戰略和經濟上是否足夠重要,是否值得在最困難的突發事件中加以保護。但請不要誤會:無論你是關心亞洲民主的未來,還是更願意隻考慮精算政治的冷酷現實,台灣的命運都是重要的。
捍衛民主的選項
《快報》周刊這篇分析續稱,當麥克阿瑟在 1950 年 6 月寫下這份備忘錄時,東南亞卷入共產主義革命漩渦,朝鮮半島處於戰爭邊緣。台灣--當年西方稱其為“福爾摩沙”--的軍事戰略地位受到質疑。他寫道:“在共產黨手中,福爾摩沙可以比作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和潛艇補給艦,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理想,既能執行蘇聯的進攻戰略,又能挫敗駐紮在衝繩和菲律賓的美軍的反攻行動”。麥克阿瑟指出,從1895年到1945年統治台灣的日本帝國主義是如何利用該島作為“軍事侵略的跳板”走出東亞的,並警告說共產黨軍隊也可以這樣做。
但麥克阿瑟的想法遠不止建立一個簡單的軍事基地,他強調必須為台灣人民提供“在不受共產主義警察國家支配的環境中發展自己政治未來的機會”。他甚至強調了台灣作為戰後亞洲糧食淨出口地和未來“繁榮經濟單位 ”的重要性。
麥克阿瑟所強調的台灣重要性迄今仍符合現實,有時甚至比過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最終,台灣人民確實抓住了“發展自己政治未來”的機會,在中國大陸對岸建立了一個成熟的民主製度。如果這個製度消失了,北京就會消滅世界上第一個有許多中國血統的人所創建的自由民主國家。1996 年,台灣人首次投票直選總統,總統的最長任期從兩屆六年減為兩屆四年。四年後,他們從反對黨中選出一位總統,結束了自 1945 年以來統治台灣的國民黨的政治壟斷。從那時起,民主在島上紮根,每四到八年進行一次政黨輪替。(最新一次,民進黨更連獲第三個執政任期。)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信息部將台灣列為第 8 位最“民主”的國家,超過了亞洲所有國家,甚至超過了曆史更悠久的民主國家英國和美國。台灣居民享有言論和結社自由。台灣還是經濟上最公平的社會之一,收入分配差距相對較小,盡管其收入中位數是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人均 GDP 在 2023 年超過了日本。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一項指數,台灣在性別平等方麵排名世界第 6 位。婦女在國家立法機構中占有 40% 以上的席位,這一比例在亞洲最高,遠遠高於美國,美國國會中隻有 28% 的議員是女性。台灣曾兩次選舉出一位女總統,幾個主要城市由女性管理,下一任副總統也是女性。台灣還因尊重原住民(有指定的立法席位)和少數民族的權利而引人注目。2019 年,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社會。
台灣在另一個重要方麵也很突出:在許多民主國家對其政府製度產生懷疑的時候,台灣對民主的信心卻在不斷增強。根據台灣民主基金會(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四分之三的台灣人認為,盡管民主製度存在問題,但它仍然是最好的製度。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輕人尤其讚同這一觀點。
或許很難誇大台灣島民主力量的穩固性,尤其是看到海峽對岸逾14 億多種語言和文化傳統的人活在極權統治之下的政治現實。台灣從戒嚴到民主的政治演變為中國大陸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模式,許多中國公民深受鼓舞。由於擔心現這種結果,北京官員長期以來一直試圖諷刺台灣,指責它一味模仿西方的治理模式。但實際上,正是堅持馬列主義製度的中國共產黨從歐洲引進了一種聲譽掃地的政治模式。2022 年年底,一名中國示威者對着鏡頭指出,譴責他被外國勢力操縱的指控是荒謬的。他並問道:“你說的‘外國勢力’是什麼?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斯大林?列寧?”
台灣作為一個具有深厚中國傳統的社會展現的政治替代選擇,它的消失,對中國乃至更遠的地方實現民主的可能性,都不是一個好兆頭。
台灣半導體的關鍵作用
半導體製造業現在幾乎是所有視為重要戰略產業的支柱,也是我們大數據世界的命脈。當今世界每年生產的芯片價值約 6000 億美元。從智能手機、汽車到超級計算機,這些產品中都有芯片的身影,其總價值高達數萬億美元,而這些設備每年提供的服務也高達數十萬億。最新一代芯片(電路尺寸為 5 納米或更小的芯片)僅在兩個地方生產:台灣(由台積電生產)和韓國(由三星生產)。目前,台灣約占全球所有半導體生產能力的一半,而最先進芯片的生產比例更高,可能達到 90%。換句話說,台灣先進半導體的市場份額約為歐佩克石油生產份額的 2 倍。
幾十年來,廉價的俄羅斯能源推動了德國工業的發展,同樣地,大量的台灣半導體推動了全球技術進步、人工智能熱潮和價值萬億美元的美國科技巨頭(蘋果、穀歌、微軟、英偉達......)的崛起。過去幾十年來,計算能力的單位成本成倍下降,這主要歸功於台灣製造商提高了效率。例如,蘋果公司最新一代智能手機正在(或將要)使用的尖端芯片,現在的單價不到 100 美元。強大的計算能力與低廉的單位成本相結合,形成了研發與生產力的良性循環。穀歌前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曾寫道:“更快的飛機造不出更快的飛機,但更快的計算機將造出更快的計算機”。
立即的“大蕭條”
《快報》周刊的分析長文表示,台灣芯片的流失將打破這一循環。石油和天然氣是相對容易改變來源的商品,而高端半導體則不同。要建立和調試能夠替代台灣代工廠的生產設備,需要數年時間。在將芯片供應恢複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方麵,每延遲一個月都會導致全球經濟進一步損失,並阻礙從醫學到材料科學等關鍵領域的進步。在最好的情況下,劣質的、低能效的替代品僅僅為了維持社會運轉就需要大量增加電力消耗。在最有可能的情況下,全球計算能力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限製住,從而造成深遠的經濟和政治損失。
即使中國完整地占領了台灣的芯片代工廠,它們也很可能難以達到戰前的生產水平。電力中斷、軟件升級以及外國設備、維修和工程供應的中斷一更不用說台灣許多最好的半導體專家可能會逃往國外一都將扼殺台灣的芯片工廠。在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裏,被占領的工廠將麵臨嚴重困難,特別是考慮到全球民主國家將實施的對華經濟製裁。
台灣芯片生產中斷造成的全球經濟動蕩可能遠遠超過 2008 年金融危機和 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經濟動蕩。對衝基金經理肯-格裏芬(Ken Griffin)估計,失去台灣半導體的供應將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減少 5-10%。他在 2022 年警告說:“這將是一場立即的‘大蕭條’”。如果台灣的芯片工廠保持完好並繼續運營,中國政府將控製全球幾乎所有最先進半導體的供應。另一方麵,如果這些工廠難以恢複運營(這種可能性更大),世界將不得不使用質量低得多的老一代芯片,而中國正成為這些芯片的最大生產國。
毫無疑問,如果台灣的高端芯片從世界市場上消失,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大挫折。但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經濟也會如此。將權力視為零和遊戲的北京馬列主義統治者可能會認為這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尤其是如果中國最終成為世界領先的芯片生產國。習近平和他的策士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能更好地承受台灣停產,並將從中受益。
(至此為文章上篇)
******
據《快報》周刊這篇分析長文注解:*安德魯-埃裏克森(Andrew S. Erickson)是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戰略學教授,也是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加布裏埃爾-柯林斯(Gabriel B. Collins)是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員,負責歐亞能源與地緣政治項目。馬特-波廷格曾於2019年至2021年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本文最初發表於《外交事務》雜誌 © 2024 年《外交事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