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写书幕后:傅彪自传险些打了水漂
傅彪抱病站在“新浪年度感动人物”领奖台上“彪子,我永远爱你。不要害怕,向前走,向着有光亮的地方走。”这是傅彪夫人张秋芳在傅彪弥留之际,流泪反复叮嘱丈夫的话。
2月15日,夫妻二人合著的新书《印记》将上市,近20万字的书中,收录有傅彪生前写下的约5000字,以及张秋芳续写的近18万字。
在《印记》出版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张秋芳为何续写该书,在创作中她经历着怎样的情感波澜?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印记》策划人金丽红女士。
源起
“傅彪去世第八天,张秋芳主动找我谈写书”
2005年8月30日,傅彪去世。
2005年9月7日,金丽红的搭档黎波接到傅彪生前好友小陆的电话,表示傅彪的夫人想跟他们见一面,谈谈关于傅彪生前没写完的那本书的情况。
傅彪在第一次手术后,也是通过小陆找到黎波。当时傅彪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再拍戏,待不住的傅彪想利用治疗的这段时间写一本关于他自己的传记。
以傅彪当时的知名度,他愿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金丽红本应求之不得。但当时她心头却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做出版前,我曾在医院搞过10年的宣传工作。在医院耳濡目染多年,我对傅老师的病情一点不乐观。他的身体是否能支撑写完这本书?”
当时她对傅彪说:“傅老师,写书可一点不比您拍戏轻松,您最好有思想准备,要以恢复健康为第一大事,别强迫自己。”双方当时还想出了配备一台DV来记录话语以达到节省体力、适应图像表达的方式。
当时金丽红表示要预付部分稿费,冯小刚打趣说:“彪子,这回你甩都甩不掉金老师了。”但金丽红说,她出这笔钱,带有很大的同情心,做好了打水漂的准备。“一方面我觉得他人品非常好;另一方面,我不认为他能写完。”此后,金丽红除了在某公开场合见到傅彪时问过写作进展外,再没问过第二次。
后来她才知道,傅彪已用记日记的方式完成5000字,文章主题基本围绕他早年的温馨记忆,如《外婆》《露天电影》《山东亲人》《第一次回老家》等。其作品,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温情细腻,一如屏幕上的傅彪留给人们的印象。可惜,由于病情加重,他只留下这些文字,已全部收入《印记》。
傅彪走后,金丽红以为这本书成为过去时。没想到却接到小陆电话。双方约定第二天见面。
印象
“她太镇定了,镇定得出乎我的意料”
2005年9月8日,金丽红第一次见到了张秋芳。
“她太镇定了,镇定得出乎我的意料。”傅彪与张秋芳感情极深,发病前,张秋芳一直是被傅彪宠爱的“小女人”,家里没什么需要她操心的。傅彪的离世对她无疑是撕心裂肺的打击。但出现在金丽红面前的张秋芳既没号啕大哭,也非强颜欢笑,旁人几乎从她的脸上看不出明显的内心活动。
“她告诉我准备完成这本书的创作,说这是傅彪交代的事情,必须完成。”但金丽红的职业敏感告诉她,这又是个不太可能的事情——“我太知道写书的难处了,秋芳所从事的行业与创作不同,我担心她在某些方面不会有什么感觉。”但金丽红怕伤了她,只是问什么时候开始写。张秋芳回答说:“可以很快就写,但你要告诉我怎么写。”
一周后,金丽红带上助手,赶到了张秋芳家,也是傅彪生前的家中。她们先是跟张秋芳一起聊天,让她讲述她想写哪些,然后出版社根据录音,商讨出结果,回头告诉张秋芳哪些内容应浓墨,哪些应轻描,双方约好每周交一次稿。
聊天过程中,张秋芳讲述的一些事情让金丽红和同事时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经常泪流满面;张秋芳却自制力很强,每当哽咽时,每当泪水就要夺眶而出时她总能很快地恢复平静。金丽红评价她定力极强。
虽然如此,她还是担心张秋芳在创作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她和傅彪的感情太深了,而傅彪去世刚刚半个月。“我有过和她类似的经历,了解她的感受。我妹妹在2003年去世,直到现在我还缓不过劲来;舞蹈演员陶金去世后,他的爱人赵丽萍也是在他去世三年后才写出《陶金我的至爱》。”但事实证明,她的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书稿
“看她的文字,我成了爱掉眼泪的女读者”
一周后,张秋芳如约送来了第一部分稿子。
“她再次让我感到了意外。她写得非常专业,文字准确传神,善于对话描写。她注重细节,生动地抓住了傅彪的很多表情,在文字写作方面很有天赋。”金丽红还特意询问张秋芳,是否原来曾写过剧本。面对夸奖,张秋芳表现得很不自信,反复追问:
“我真的写得不错?是不是鼓励我啊?”后来金丽红了解到,虽然张秋芳没有写剧本的经历,但在傅彪创作《妻子》时,俩人经常一起商讨台词。
张秋芳的创作如期进行着,每周会准时交稿。作为中国出版界大腕,金丽红有着非常职业化的一面,但面对张秋芳的文字,她更像位爱动感情、爱掉眼泪的女读者,“我不知道哭过多少次。”
在书中,张秋芳不仅记录了两人相遇、相爱的过程,记录了她与傅彪婚后的温馨生活,记录了傅彪第一次和第二次手术的经历,更写下了傅彪离去的过程。其中很多文字让金丽红每看一遍就落泪一次。“她具有难以想像的克制力以及别人无法理解的动力。写作状态冷静,写出的文字饱满细腻,甚至幽默风趣。”
有这样一段文字,张秋芳问傅彪:“下辈子我还嫁给你好吗?”病重的傅彪努了努嘴唇,说不出话。旁边的姐姐提醒说,傅彪是不是想让你吻他一下啊?傅彪使劲点头。张秋芳在文中写到:“我的泪一下涌上来,把他抱在怀里。我知道彪子的方式,他一定是想说:让我下辈子娶你,你倒是先吻我一下啊!”金丽红说,即使在悲痛的回忆中,张秋芳后半句展现的幽默,让人哭中带笑,更觉悲伤。
一次,金丽红注意到前来交稿的张秋芳的脸肿了,追问她是怎么回事。原来,张秋芳在高烧的情况下,连续三天晚上写作。“她告诉我,根本停不下来。”
追问
“我问她,傅彪是不是为了这个家累死的?”
从接触张秋芳第一天开始,金丽红一直在内心追问着一个答案,是什么支撑着张秋芳,让她表现得如此冷静和坚强。“她有悲伤,但轻易不流露;她也笑,谈到和傅彪间的乐事,会开怀大笑;她原是个被宠爱的‘小女人’,但现在头脑清醒,做事果断,组织能力强。”通过几个月的接触,金丽红体会出不少东西。
“她告诉我,说她感谢傅彪留给她一年的时间(指从发病到去世的一年)。”在傅彪被查出病后,张秋芳一开始也崩溃了,毕竟自己依靠的高山倒了。但没办法,她必须坚强。“她在书中写了,为了对傅彪隐瞒病情,她当着丈夫的面若无其事;但背后流泪向好友求助。傅彪呢,也是爱人说什么,就笑呵呵的信什么。最后张秋芳才知道,傅彪早就知道真相,只不过为了配合她,夫妻一起演戏罢了。”为了儿子聪聪,为了傅彪,张秋芳在一年内迅速成长。
让金丽红最震撼的是张秋芳无意中的一句话。“有一次我和她商量什么事情,她随口说了一句‘我跟彪子商量一下吧’我一下子就被震住了……我第一次去她家就发现,傅彪生前的东西,如洗漱用具、衣服,都原封不动地摆着,就好像傅彪还在,只是出了远门。那时我以为这是她怀念的方式,听了这句话我明白了,在她心中,傅彪从未离去,她也并不孤单,俩人心灵依旧沟通。”也正因此,在《印记》的封面,她加上了一句张秋芳的话:“至今,我们依然彼此呵护着。”
为了探究张秋芳内心的东西,金丽红曾问过她一些尖刻的问题。傅彪去世后,有人说他是为了家里的房子累死的。一次她问出了这个问题。“她当时只说了一句,‘彪子是为别人而生的’,然后建议我到傅彪的朋友那儿。”果然,在朋友那里,金丽红找到了更多的答案:“他是个不会说‘不’的人。一来他非常热爱演戏,另一方面他不会回绝朋友的要求,总是帮忙。葛优说了,有的戏,我葛优可以不演,但彪子不会不演。”
计划
“她在逐步实现傅彪的遗愿”
2月1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将为《印记》举行首发式,首发式上,张秋芳会与记者见面。最开始,张秋芳坚决不参加,担心自己做宣传会造成读者误解,以为她是利用傅彪。“我反复做工作,给她讲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名人书’,在书里告诉读者很多。比如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看待死亡。生命是有长短的,死亡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事情,当我们爱的人,甚至我们自己遭遇这样的问题,该如何面对。”最终,张秋芳被说服,届时她将在现场朗诵书中文字,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大家关注书的内容。
虽然傅彪已去世近半年,但他偏瘫在床的父亲仍不知这一消息。老爷子不看报纸,电视只看《娱乐现场》,他习惯在上面找儿子的身影。为此,张秋芳还曾拒绝该栏目的采访。
直到去世,傅彪还有几个未了的遗愿:写书、拍戏、成立基金。而这些张秋芳正在逐步完成着。写书自不必说了,2月15日凝结着傅彪梦想和张秋芳感情的《印记》将正式上市。
除了写书,傅彪还曾打算把生病期间的经历拍成电视剧《冷暖人生》,这件事因病情未有结果。金丽红表示,张秋芳正在张罗这部电视剧,“她曾找我,希望为《冷暖人生》推荐优秀编剧。”此外傅彪还曾对媒体透露,希望成立针对肝移植患者的专项爱心基金。虽然张秋芳没有明确表示过“专项爱心基金”的事情,但她曾与金丽红商量,希望自费买一些《印记》,捐给一些傅彪生前关注过的组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