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位华商富豪 十镑起家 秘诀会用钱
叶焕荣在伦敦荣业行里。在英国生活的华人,没人不去荣业行,也没人不知道荣业行老板叶焕荣。他是第一个进入英国富豪排行榜的华人,也是英国华人中的传奇人物。
据《环球时报》报导,叶焕荣出生在广东东莞,爷爷那一代起开始出洋打工,远至加勒比;父亲上世纪40年代荣归故里,置下田产,盖了新房。但由于连年战乱等原因,叶焕荣在香港读完高中后,不得不开始从头奋斗。
与许多闯天下的华人一样,1959年,叶焕荣只身乘船来到英国。当时,他的口袋里只有10英镑。在利物浦客家人协会的帮助下,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餐馆洗盘子。
与许多老华侨不同的是,叶焕荣受过较好的教育,不仅能讲流利的英文,而且还有做生意的头脑,很快他就成为了餐厅服务生。两年之后,他与两个朋友合伙,在埃塞克斯用500英镑盘下一间很小的海边茶馆,经营起了自己的餐馆。
也许是财运特别眷顾3位勤奋的年轻人,小餐馆开张的第二年,附近就建起了一个露营度假村。休息日来这里露营的客人,高峰时超过8000人,服务人员也有2000多人。小餐馆的生意立刻红火起来。他们一改英国人早打烊的习惯,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半,又筹资扩大了餐馆面积。不到10年,叶焕荣已经拥有了3家餐馆和一家外卖店。
随着中餐馆在英国的增多,深知中餐调料难求的叶焕荣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中餐馆提供用料。1970年,叶焕荣与其兄弟叶吉荣在伯明罕市中心开了他们的第一家中国商店,出售1000多种商品,主要是华人家庭烹调所用的调料、食品等,也供应给餐馆和外卖店。这就是第一个荣业行,当时的雇员不超过10
人。
由于适应了中餐馆和华人生活的需要,荣业行大受欢迎。1977年,叶焕荣的弟弟叶利新也从牙买加来到英国,叶氏三兄弟组成了叶氏兄弟公司,很快就把荣业行变成了英国最大的中国货商店。
如今,荣业行在英国最主要的三大城市伦敦、伯明罕、曼彻斯特,拥有4间连锁超市,雇员超过300人,为英国2000多家中餐馆和零售店提供商品,年营业额7000万英镑。每个超市的商品都在2500种以上,不仅油、盐、酱、醋各种调料都有,还有中国蔬菜、速冻食品、传统小吃和厨具。伯明罕的荣业行总部更是一个集中餐、诊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中心。在英华人再也不用为思念中餐而发愁了。
许多人问叶焕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幽默地说:“要是真有秘诀我就秘传给我的后代了,不过确实没有。”对于别人替他总结的“不断学习、思考”和“善于用人”两条,叶焕荣点头表示同意。
叶焕荣说,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收音机听BBC新闻,下班后还要提一袋子中英文报纸回家看,每次回国,行李中最重的也是书。他最爱读历史,古今中外都爱看。
叶焕荣告诉记者,中国人喜欢赞美勤劳,这勤劳二字讲的是“力”,但只知道卖力是不够的。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为了省力,用脑才会进步。“我到英国创业没继承什么财产,但却继承了家族做生意的头脑。现在采购全球化,不能不关注世界各地的新闻。读史给人智慧,治国齐家,道理是一样的。做生意靠的不是理论,是实践。”
叶焕荣说,自己没遇过大挫折,因为他“有1000英镑,用300英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他说,其实做生意不在钱多,而在会用钱。就像日本的柔道,不是靠体重,而是靠巧力和借力。
谈到用人,他说,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很聪明的,要放手发挥他们的能量。荣业行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西方人,因为在英国拓展业务,进入主流社会,西方人比较有优势。而在货物管理和电脑管理方面,华人则更合适,也更值得信任。
叶焕荣处事低调,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很少看到他的身影,更听不到他的高谈阔论。但他的心里没有一天不希望国家强大。他说:“旧中国,八国联军欺侮我们,因为我们落后。今天,资本主义大国也尊重我们,因为中国经济强大了。国家的发展要靠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荣业行成功后,叶焕荣建立了“叶焕荣兄弟慈善基金会”,自2000年起设立了“叶焕荣兄弟助学金”,金额也由过去的2.5万英镑,增加到现在的3.6万英镑,以鼓励华人子弟攻读英国大学。迄今已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和英国本土共199人次获得了资助。2003年,他又在剑桥大学设立了“叶焕荣奖学金”,每年奖励两名优秀的中国大陆学生每人1万英镑在剑桥读书,奖励一名英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此外,荣业行还有一项特殊福利:所有员工的子女,只要在大学读书,每人每年可获1500英镑资助。
叶焕荣的4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被叶焕荣送回国内学习一年中文。他说,不能让他的孩子们忘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