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ylu 发表于 2006-5-15 20:21:00

垂涎欲滴 东北小吃大盘点(组图)

 

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最经典的吃的就是红肠和干肠。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最普通的,也是最著名最传统的红肠风味是“力道斯”风味(就是大蒜味的,下酒极佳,配上“戈瓦斯”,味道那叫一个棒!)。可以夹在列巴里里,是很主要的肉食品种。红肠是可以直接吃的。你拿在手上的话却肯定会抓了一手黑的!不要惊慌,这并不是脏,而是在红肠表面薄薄的一层炭灰。红肠是用长在大兴安岭的老果木熏制而成。熏的好的红肠,表面会粘附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果木炭灰。吃的时候要把表皮也一块吃掉,这才是真正的红肠风味——就是要吃那个带点山野的焦炭味!

  


  甜中有酸的列巴

  列巴(汉语拼音:lie(三声)ba(轻声))就是俄语里面的大面包,最著名的是秋林公司生产的,它是极富特色的欧式食品。列巴之大实属罕见,重达三四千克。直径最大时可达1尺(33厘米)。其味道是甜中有酸,外焦里软。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在很大的立式烤炉里采用东北森林里的硬杂木进行烘烤,所以一天的生产量是很有限的,常常在秋林公司的楼下会看到排很长的队,那就是买列巴的人。来哈尔滨旅游作客的人们不仅要一品它的风味,离开时,还要买上一二个大列巴,带给亲友品尝一番。

  

  朝鲜族冷面

  朝鲜族冷面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面和士豆淀粉的。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冷面既清凉馥郁,又甜美新鲜。因此,朝鲜族群众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现在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外,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也都设有朝鲜族冷面馆。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细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故冷面又名“长寿面”。

  

  哈尔滨熏鸡

  熏鸡是哈尔滨正阳楼的特制产品,具有独特风味。

  原料配方原料:要求选择肥嫩母鸡。

  辅料:配制老汤标准是:清水100公斤,粒盐8公斤,酱油(原汁)3公斤,味精50克(汤的浓度在波美,5度左右,色浅加酱油,味淡加盐),花椒400克,大料400克,桂皮200克(这3种调料共同装入一个白布口袋,每煮10次更换1次),鲜姜(切丝)250克,大葱(切段)150克,大蒜(去皮)150克,这3种料也合装入一个白布口袋,鲜姜每煮5次更换一次,葱蒜每煮一次更换。老汤配好后,放入锅里加热。

  制作方法:

  1.屠宰:鸡宰后,彻底除掉羽毛和鸡内脏后,将鸡爪弯曲装入鸡腹内,将鸡头夹在鸡膀下。

  2.浸泡:把宰后的鸡放在凉水中泡十一二个小时取出,控尽水分。

  3.紧缩:将鸡投入滚开的老汤内紧缩10~15分钟。取出后把鸡体的血液全部控出,再把浮在汤上的泡沫捞出弃去。

  4.煮熟:把紧缩后的鸡重新放入老汤内煮,汤温要经常保持90℃左右,经三四小时,煮熟捞出。

  5.熏制:将煮熟的鸡单行摆入熏屉内,装入熏锅或熏炉。烟源的调制,用白糖1.5公斤(红糖、糖稀、土糖均可),锯末0.5公斤,拌匀后放在熏锅内用火烧锅底,烧着锯末和糖的混合物,使其生烟,熏在煮好的鸡上,使产品外层干燥变色。熏制20分钟取出,即为成品。

  

  大丰收

  大丰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凉菜,清明过后,采取当地野菜婆婆丁,加上自家小院种的小葱、小水萝卜、用上金色光芒的干豆腐,配上自家的大豆酱,全部装在盛皿里,绿黄粉褐白,好一派丰收景象!吃起来更是汁足味美,回味无穷。

  

  莫利炖活鱼

  哈尔滨郊区靠着马路边有一个叫得莫利的小村庄,村里人在路边上开了个小吃店招待路上歇脚吃饭的过路人。把豆腐、宽粉条子和乌苏里江里捞上来的鲤鱼炖在一起吃是老乡们吃个热乎的老做法。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传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哈尔滨人说: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欢吃西餐和东北大菜,咱们吃得莫利炖活鱼去。

  

  克东腐乳

  克东腐乳系细菌类型发酵,有别于毛霉类型发酵,其产品特点是色泽鲜艳,质地细腻而柔软,味道鲜美而绵长,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克东腐乳在腐乳之林中独树一帜,因此,在全国享有盛名,是黑龙江省特独的名牌发酵食品。

   原料配方:白酒210公斤,良姜880克,白芷880克,砂仁490克,白叩390克,公丁香880克,紫叩390克,肉叩390克,母丁香88克,贡桂120克,管木120克,三奈780克,陈皮120克,甘草390克,食盐320克,面粉130公斤,红曲28公斤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主料选用优质大豆,平均千粒重170~200克以上,含蛋白质约40%左右,这有利于制造质量好的豆腐坯。

  2.豆浆与豆坯制作:首先浸泡大豆,使大豆组织中的蛋白质能吸收水而膨胀,使干豆中的凝胶状态的蛋白质转变立溶胶状态。这样浸泡后便于磨浆。可根据季节和大豆品种调整水温,冬季需加温至15℃左右,浸泡时间近24小时,如果浸泡时起白沫,应立即换水,以免酸败。当大豆浸泡后重量增加2.2~2.3倍时,即可用手掰开豆瓣,其相对处呈平面状,豆瓣无硬心即为浸泡适宜。最忌浸渍不透,因浸不透蛋白质不易溶出,混杂于豆腐渣中降低蛋白利用率。磨豆腐浆要保证粉碎细度和均匀度,磨下豆汁应成鱼鳞状下滑,取1000毫升豆汁,用70目铜网过滤10分钟,干物质不应高于30%“要求磨细是为了破坏大豆细胞壁组织,使蛋白质能很好地游离溶于水中,加水量应是大豆的10倍,这样可溶出80%蛋白质。

  用滚浆机分离豆汁与豆渣。要保证不糊网,不流渣子。煮浆温度要达到100℃,并保持5~10分钟,一定要少用油脚等消沫剂。点浆温度必须达到95℃以上,如果温度低于90℃就会残留豆臭,凝固不好,抽出量也少。因此,点浆操作要求:细倒卤汁,慢打粑,微见清沟,凝结块加黄豆粉大小。点浆后养花3分钟再开浆,5分钟撒黄浆水,pH值为5.7~5.8。上榨工艺使用压力不要过猛,否则造成薄厚不均。成品豆腐要求坯色为淡黄无白点,豆胚面无高低不平,有弹性。有特殊香味,豆坯厚度为1.9~2.1厘米,水分为69~70%。

  3.豆坯的蒸、腌与前发酵:将合格的豆腐坯先蒸20分钟,要蒸透,表面无水珠,有弹性。蒸后将白坯立起冷却到30℃以下再进行腌制。腌时摆一层豆腐块,均匀撒一次盐;腌24小时后,将豆坯上下倒一次,每层再撒少量盐,腌48小时,使其含盐量为6.5~7%。腌后,用温水洗净浮盐及杂质(水温冬季40℃左右,夏季20℃左右)。切块,然后放入前发酵室,将豆坯串空摆在盘子里,要排紧,防止倒。然后喷洒菌液,菌液的制法是,将发酵好的风味正常的豆腐坯上的菌膜刮下,用凉水稀释过滤而成。

  接种后的豆坯放置的温度28~30℃的发酵室内培养,使其品曾在36~38℃,发酵3~4天后,坯上的菌呈黄色后倒垛一次,发酵7~8天豆坯呈红黄色,菌衣厚而质密即为成熟。

  4.装缸与后发酵:将红黄色的豆胚进行12小时50~60℃的干燥,使其软硬适度,有弹性,不裂纹,含水量在45~48%之间,含盐份8~9%,即可装缸,将辅料配成汤料加入缸内。装缸时,加一层汤料装一层坯子,装上层要装紧,坯子间隙为1厘米,装完后,坯子距缸口9~12厘米。然后将缸放在装缸室内,坯子在缸内浸泡12小时,然后再进入后发酵库内,垫平缸,再加二遍汤子,其深度为5厘米,然后用纸封严,决不可透气。后发酵温度要保护在28~30℃。装满库后经50~60天,要上下倒一次,再经30天即可成熟食用。

  

  肉火烧

  水面与油面相和作皮;猪肉丁加调料作馅。包成棋子大小,烤熟。金黄小巧,酥脆咸香。

  

  那家馆白肉血肠

  那家馆坐落在沈阳市内故宫西侧,以经营东北民间和满族风味的白肉血肠而驰名关内外,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传说清同治年间,皇太极的亲娘舅叶赫那拉氏阿什达尔罕后裔(属正白旗的一支)那吉有辞去朝廷官职,到今天沈阳市风景秀丽的小河沿魁星楼前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满族风味菜肴的“吉兴园”饭馆。后来饭馆又迁至大东门里,扩大了店面。那家根据东北民间及满族人逢年过节杀猪吃白肉血肠的习俗,在原有溜肝尖、溜三样等菜肴的基础上增添了白肉血肠这一品种,并不断加以改进提高,逐渐地“吉兴园”的白肉肠声名远扬,受到了远近顾客的一致赞誉。

  民国初年,那吉有的大儿子那文贵继承父业开始经营“吉兴园”。那文贵将“吉兴园”扩建为一栋二层楼房,并更名为“那家馆”,正式挂起了那家馆的金字牌匾。除一直保留颇受顾客青睐的白肉血肠外,那家馆又增添了坛肉米饭、三套碗、六碗六碟、满汉全席等菜肴,这时那家馆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那家馆从沈阳迁到了北京的皮裤胡同。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那氏后人又重新在沈阳开办起了那家馆。特别是1979年以后,不但重新挂起了那家馆的金字牌匾,而且还恢复了传统的操作方法,使越来越多的顾客能够品尝到白肉血肠这一正宗的满族风味佳肴。

  那家馆白肉血肠的特点是: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调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腻、肉烂醇香、血肠明亮、鲜美细嫩;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鲜嫩,脍炙人口。

HAOPIAOBUSE 发表于 2007-8-29 20:01:36

谁敢吃?估计在国外才能吃点儿没毒的.

enya222 发表于 2007-8-29 23:22:25

那家馆白肉血肠
看了有一点噁心...肥肥的白肉

Jane_XK 发表于 2007-9-3 07:11:13

好像不是代表性的东北小吃耶:bad_smi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垂涎欲滴 东北小吃大盘点(组图)